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它是中国人的童年之光,吃过的人都老了

新闻中心 > B首页 > 文旅频道

2022-06-12 12:02 来源: 湖北省图书馆
【字体:


  图片 |潮视觉 ©
  极物君语:
  对今天的小孩子来说,从不缺综艺的乐子,也不缺花样百出的冰淇淋。
  但对80、90后来说,最爱的还是夏天里的一根老雪糕。
  时针拨回上世纪,80、90后,亲眼见证了雪糕的大爆发年代。 东邪 光明、 西毒 天冰、 南帝 五羊、 北丐既不属 伊利 也不属 蒙牛。 一支独秀的中神通,在快乐的 东北 老家。 当年,江湖上尽是他们的传说……






  处在爆发期的中国雪糕比拼,也像那时候小孩最爱的金庸武侠剧一样精彩。


  在 1950 年前,上海的雪糕市场一直由美国人垄断,直到一个民族品牌的诞生,它就是光明。
  “民族的才是国家的,国家的才是光荣的” ,为了做出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雪糕,益民食品厂当时做出了一块“国货冰砖”, 并将标志取形火炬,意为走向光明。
  在八十年代,一块115克的奶砖可以卖到一元钱,绝对算得上是“上海人民的哈根达斯”。
  装肥皂一样的小方盒,红白蓝配色简单却能让人一眼记住。 撕开是一块白白胖胖的小方奶糕软软摊在手上,一时会让你有些束手无策。
  但正是这样的身段,让你必须精致对待。必须要在有空调的室内享用,冰砖才不会在瞬间化成奶水;其次是得用小碗装,才可以慢悠悠地一勺一勺剜着吃。




  图片1 |魔都吃货小分队 ©
  光阴走过七十载,国家已富强,而这光明二字,早已融入了上海人乡愁里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喝牛奶,吃冷饮,光明永远排第一。
  即使身价不再矜贵,但上海人民还是在它身上发挥出了无穷的创造力。
  美式加冰砖、雪碧加冰砖,正广和加冰砖,上海人的夏天才算完整; 加入奥利奥,又是一杯让夏日光明的“麦旋风”。


  图片 |筱筱shero ©


  到上世纪 60 年代,中国雪糕迎来“大航海时代”。 广东的民族雪糕五羊牌一诞生,便独霸广州乃至华南地区。


  20世纪60年代,广东的私人冰室已经开始卖冰雪球,但因为纯手工、成本高,最贵可以卖到一块五,就跟现在去五星级酒店吃个下午茶一样奢侈。而刚面世的五羊甜筒才卖三角四分,性价比堪称是“冰室雪糕的平替”。


  浓郁的香芋、丝滑的巧克力、清新的哈密瓜, 雪糕产生快乐,蛋筒承载灵魂;




  一条 飞鱼, 是梦龙还没诞生前, 广东人对巧克力脆皮雪糕的启蒙。 还有可以用小木勺慢慢挖着吃的 莲花杯、 爸妈最爱的 红绿豆批、 停产的 蛋奶批、红绿灯 ……这些雪糕,承包了几代广东人的夏日回忆。




  去年,陪伴广东人走过60个年头的五羊由于商标归属权到期,今年四月,正式官宣改名。
  熟悉的甜筒,却再也找不到“五羊”字样,很多老广感叹: 广东人的童年回忆就此落幕了。
  但当你肚子里的雪糕馋虫发作,只要你走到小卖部冰柜前、翻出印有 “广冻厂始于1986” 红条的甜筒,我们还是能一口找回属于广东人童年的 “五羊味”。




  图片1 |Cccc湘 ©


  都说雪糕界各路英雄,东邪有光明,西毒有天冰,南帝是五羊,唯有北丐既不属于伊利也不属于蒙牛。
  1996年,伊利花8万元买下内蒙当时有名的海拉尔大雪糕配方,生产出自己的第一代雪糕,并开始“铺天盖地式”的广告宣传。


  图片 |深圳微时光 ©
  “在天上打广告”——用直升机撒传单,捡到的呼市人民,骑着单车二三十里路都要去排队换雪糕;
  “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地上的电视广告时段,全都是 苦咖啡雪糕 广告。


  图片 |梁心手作 ©
  亚特兰大奥运会,伊利成了内蒙首次赞助奥运户的大金主,不仅让 火炬冰淇淋 大火,也让全世界人民记住了一句话:大草原出好奶。
  五毛钱一根的 小布丁, 奶萌的口味让它冲出北方,成立全国统一的童年记忆;
  靠颜值走红的 小雪生娃娃头雪糕, 堪称“盲盒始祖”,在你撕开它之前,永远不知道它会悲伤到变形,还是开心到忘形……


  图片 |成都美食 ©
  巧乐兹、冰工厂…… 一个个甜味烙印,是伊利给我们的快乐童年。
  遇到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那感觉就像爱情。
  1999年,蒙牛乳业成立后,也顺势进入雪糕圈。来自天然大牧场的两大奶制品巨头,也从此开启了垄断全国、两分天下的格局。




  “西毒”天冰,当年的中原冷饮霸主。 1997年面世的天冰大果,也被亲切叫作夏威夷、宝莲灯。 外面一圈橘子味的冰壳,要先用牙齿啃掉一小块,才能舔到里面包裹着的白色奶油冰淇淋, 小小的它,就这样牢牢霸占着郑州人整个童年。




  但在高手如云的雪糕武林,如今的天冰显得有些英雄迟暮。 曾经只要5毛就能尝到的夏日恋爱般的甜,在停产十多年后回归,价格已经涨到了9块9。
   让人怀念起,那个我们还没长大的夏天。借用王家卫《东邪西毒》里的台词:“如果有一件东西你不能再拥有,那你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图片 |泡泡popoma ©


  五绝没有绝对的最弱,但前五绝中,有绝对的最强,那就是“中神通”,一枝独秀,其他四绝都难分高下。
  东、南、西、北各有代表性的雪糕名牌,唯独东北,全民都懂雪糕;东北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土雪糕厂。
  全国人民是夏天吃雪糕解暑,东北人可好,以寒破寒。在零下的户外吃雪糕,那叫取暖;在有暖气的室内,那叫解燥。
  黑龙江哈尔滨的马迭尔雪糕,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不过过眼云烟,唯有百年来甜而不腻的忠诚口味,才是他俘获人心的武器。
  来东北,必须要在中央大街上排着队,买一根从筐子里拿出来的散装马迭尔,再从口袋掏出冻没电的手机哆嗦地拍个打卡照,才算“精神东北人”。




  图片2| 限量版的时光 ©
  老鼎丰的 朗姆酒味袋装冰糕, 则用浓浓的奶油里包裹数不清的葡萄干,一大袋只要十块钱,要不然咱怎么说东北人老豪爽了!




  黑龙江雪糕凭老字号走天下,辽宁则成了东北网红雪糕的“制造大厂”。
  不过在辽宁人心里,还是留有给老雪糕的位置:
  中街冰点,中街大果、老冰棍和糯米糍三件套;
  曾经以5毛钱的亲民价格和浓郁奶香横扫辽宁的 德氏鲜奶糕;
  童年回忆 礼拜天方糕、 沿街吆喝的 皇姑雪糕……
  这些老味道,不知馋哭过多少辽宁人。




  作为饮料之王的的吉林宏宝莱,则靠一支枣香浓郁、红豆绵软的沙皇枣蜜香豆,撑起了吉林的雪糕门面。


   作为雪糕内卷最严重的地方,东北坐拥便宜、大碗、多样的雪糕,买雪糕只批发、买多了也不怕,家里的阳台和院子就是天然冰箱,这种豪爽,让南方人都流下了羡慕的眼泪。 幸亏一支“反内卷”的东北大板,凭一己之力冲出来了东三省,造福了南方孩子,也成为了“东北四省”——海南人民的挚爱。 所以要说内功深,还得是东北大冰棍!




  自2018年,中国雪糕正式进入新纪元,中国孩子也迎来了新的雪糕风潮。 一派 是高端原料至上主义,以钟薛高、中街 1946、奥雪为代表的 " 雪糕中的爱马仕”。


  图片 | DrinKingnew无敌小贱贱 ©
  另一派,则是代表一座城市、一间博物馆的的文创雪糕。缩小版黄鹤楼、莫高窟、兵马俑、故宫脊兽、广州塔……在口味之上,调入了情怀和故事的“添加剂”。


  2020年,中国人吃掉了567万吨雪糕,可以填满1/3个杭州西湖。 雪糕五绝,就像是活在80、90后童年回忆里的经典武侠,渐成往事。 有网友感叹: “以前最贵的雪糕是巧乐滋,现在最便宜的雪糕是巧乐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热爱,但我想,经典的味道永远不会过时。正如侠在心中,侠便永远不会消失。


  图片 | 妈妈摄影师雯莉 ©
  即使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哈根达斯自由”,但走到小卖部冰柜前,广东人还是会拨开花枝招展的雪糕,从角落里拿出“童年之光”——香芋味甜筒; 你也无法让一个东北人理解为什么钟薛高要卖这么贵,毕竟时髦的马迭尔、响当当的老鼎丰,在东北就是“地摊货”; 日日都是时装周的上海人,嘴上昂贵的阿玛尼口红,是甘愿被光明冰砖融化掉的……


  从前,民族雪糕品牌用良心 捍卫了我们童年的雪糕自由,他们用数十年的积淀,给我们修出了一架架“时光穿梭机”。 只要看到那略显土气的雪糕包装袋,撕开舔一口,就能让匆匆时光倒流,回到岁月静好的年代。
  只要有老雪糕的日子,大人便可以随时随地做回小孩。 今日儿童节,那个长大成人的小孩,特别想说声感谢: 感谢,上世纪的老雪糕们,感谢你们还在!


  图片 |贪吃女Chaowing ©
  盛夏将至,你想好吃哪一根雪糕了吗? 欢迎你在评论区和我们留言互动哦: )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极物微信公众号(ID:ijiwulife) 踏遍万乡,溯源美味;源头好物,就在极物。这里有一群用文化和科学对话食品健康的新美食人。关注极物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寻找极致美味。
  湖北省图书馆关于延长二楼自修区开放时间的通知
  湖北省图书馆2022年6月主要活动预告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