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穿越时空的宝物,我们都可以拥有

家乡是每个人都抹不去的“烙印”,自我介绍时,用上的“姓名+家乡”的搭配,正是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广袤土地的认同与眷恋。
真正对家乡知之甚深的,不是一个人或某些人,而是一部穿越时空的“本地百科全书”——地方志。
湖北是文化大省,历史底蕴深厚。荆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存史资政育人也是楚文化的优良传统。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1980年,时值改革开放大潮初起,湖北即启动首轮新省志编纂。
2006年,与第一部《湖北省志(1840-1985)》在时间上前后衔接的第二轮《湖北省志》(1979-2000),正式启动编修,前志告竣即接续后志编纂,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深刻反映了时代的巨大变化,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历史经验智慧的引导和方舆地情的科学参考。经过十二年艰辛磨砺,这部42卷、3000万字的志书,终于付梓出版。

近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3套共126卷刚出版的新湖北省志捐赠给省图,并提供了全套PDF版本,为2022年度湖北省图书馆知识细颗粒度标签标引建设工作提供了基础数字资源,优化了资源精细化标引的工序,提升了整体建设效率。


该工作是“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的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围绕湖北省地方特色文献、古籍文献,进行内容细粒度标引,对文本类资源实现篇章级、段落级的标引,实现主题词、关键词级的标引建设。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省图将基于此次捐赠的基础数字资源开展细颗粒度内容标识、关键知识点的标签和标引建设,利用语义网、知识图谱、大数据、智能计算等技术,最终实现资源的精细化揭示和知识化、专题化服务,项目预计于2023年完成并投入使用。
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速迭代,提供专业知识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关键能力,利用智慧手段构筑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知识服务体系,不断缩小群体数字鸿沟,是给予图书馆的历史机遇与时代挑战。
湖北省图书馆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拟将知识细颗粒度标签标引建设纳入知识仓储范畴,通过智能挖掘和语义关联,形成智慧化知识图谱,支持用户基于问题场景便捷获取高质量知识资源,进行深度学习与创造。用现代科技所蕴含的“技术智慧”,提升知识服务的“图书馆智慧”,以全面激活“用户智慧”,为湖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强大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助力开拓湖北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免费查阅更多地方志,请登录 湖北省图书馆官网,古籍数据库—湖北方志库,或专题数据库—湖北地方志专题。


来源:数字图书馆工作部
编辑:鄂小图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