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2025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500万人次!未来五年,东湖这样变

新闻中心 > B首页 > 文旅频道

2022-06-21 13:26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记者刘远航) 全力推进生态系统修复、文旅深度融合,“到2035年,东湖风景区全面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生态绿心和城中湖典范、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新型智能景区,全面实现景村一体、城湖一体发展。”6月2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网公布《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
  到2025年,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亿元
  文件提出,到2025年,东湖风景区基本完成文旅深度融合,产湖融合相得益彰。持续擦亮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靓丽名片,使东湖成为展示楚风汉韵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之区。
  推动东湖绿道闭环建设,构建以生态旅游产业为主导,发展赛事运动、荆楚文创、数字经济、科创服务等特色产业,形成“大湖+”发展示范。旅游经济突破发展,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亿元;总部经济初现雏形,高端商务旅游初具规模;各类节庆活动、体育赛事等影响力持续提升,文化、体育、健康养生等产业持续壮大。
  重塑东湖“水下森林”,水生植被覆盖率达到37%
  文件提出坚守山体绿线、湖泊蓝线和耕地红线,禁止在东湖水域范围内,建设与防洪、改善水环境、生态保护、航运和道路等公共设施无关的建(构)筑物。
  协调滨水地区空间管制,重视水域外围控制范围空间管制,明确滨水地区绿化用地控制线,防止周边建筑空间无序发展。所有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管理相关规定,形成有序的天际轮廓线,达到显山露水效果,满足建筑风格、建筑色彩等城市规划管理指导性要求。
  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实施山体修复和林相改造,通过山边背景彩化、路边沿线花化、水边生境优化、村边环境柔化、园边景观美化,打造四季多变的山林季相。
  重塑东湖“水下森林”,实施水下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强化水体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创新。通过筛选鱼类,种植先锋植被,促进水生态自我修复,不断完善健康水系统。东湖水生植被覆盖率达到37%,年平均透明度提升20%,沉水植物物种多样性增加30%,各子湖水生态系统恢复为能够自我维持的健康状态。
  展示宋风美学,打造赏梅十八景
  文件提出,全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
  以省博物馆为核心,拓展旅游线路,加大楚文化宣传,提升楚文化影响力。将楚市打造成融合民俗、民宿的特色旅游小镇,重点推出“索道-楚天台-滑道-楚市-楚城”旅游线路,激发磨山山北经济圈活力,形成楚文化环形游。
  围绕文化体验旅游,充分利用东湖风景区东北部乡村资源,深入挖掘楚文化内涵,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化主题小镇。引入国际知名的雕塑家、音乐家、绘画家等,结合东湖楚文化进行艺术化再创作,形成一批时尚且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景点。
  以磨山景区为核心,听涛、落雁等景区为支撑,打造花文化品牌,培育壮大赏花经济。提升梅花研究中心功能,将梅花和宋代诗词文化相结合,打造赏梅十八景,展示宋风美学;推进梅园东大门、游客服务中心、赏花梅塔、梅花品种资源圃建设。
  实施荷花研究中心搬迁,建设荷文化馆、品种资源圃、品种实验池、荷园栈道、荷园小径,打造荷文化景观。
  实施落雁景区玫瑰园扩建,建设功能全面、设施齐全的专类主题园。以东湖梅岭、毛泽东故居、朱碑亭等景点为核心,深挖革命历史文化细节,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讲好伟人故事,弘扬伟人精神。
  塑造东湖之夜品牌,打造东湖楚城3D城墙光影秀
  以欢乐谷、听涛景区、磨山景区为核心,依托东湖绿道,打造动感欢乐夜游、“古风网红点”夜游、休闲自在夜游、清新文艺夜游、绿心野趣夜游、静谧水上夜游六大主题线路,形成“夜宴东湖、夜玩东湖、夜宿东湖”三大夜游东湖产品体系。
  选取2-3段绿道和重点景区,以文化消费为特色,从城市家具、音响监控、旅游标志、文创小店、氛围营造、灯光外摆演出舞台等方面着手,运用高科技手段,设立常态化舞台,打造浸入式体验项目。推出啤酒节、免单节、光影秀以及特色商家演艺、淘宝夜市、文化大集、商家优惠促销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夜间旅游产品,带动发展夜间旅游经济。
  打造光影演绎,塑造东湖楚城3D城墙光影秀,展现八百年楚国风韵,在楚城墙上展现沉浸式5D数字影院,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东湖楚文化新场景。
  加快数字赋能文旅产业速度,发展沉浸式体验产品,谋划AI体系在东湖绿心发展中的应用,利用科技手段增加智能体验。打造多处智能兴趣点,策划实施夜游楚国800年、东湖奇境艺术馆等全新项目,助推景区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畅通交通体系,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
  协调推进“两轨两隧”项目建设,畅通外围交通体系。围绕“外围环线、内部路网”的道路结构,加快推进沿湖大道(九女墩-天鹅湖)、揽翠路、磨山停车场、青王路综合停车场等项目建设,优化慢行交通线路衔接,引进景区直通车,设置“一环一带”大容量的区内旅游专线。
  加强各旅游集散中心与主要景区景点的联系,构建“机场-高铁-杨春湖-白马洲游客中心”“汉口站-武昌站-梨园游客中心”和“光谷站-东湖高新-森林公园南门游客中心”等3条便捷高效的游览转换路径。
  依托一二级交通换乘枢纽,设置各集散中心间旅游公交专线。突出东湖水域特色,打造水上旅游交通系统,规划设置一条东西向贯穿全区的大容量水上旅游交通专线,建设六大核心码头,实现各子湖交通连通。
  【见习编辑:吴佳惠】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