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隆:武汉是我愿意回来的地方

昨晚,著名指挥家余隆携手青年二胡演奏家陆轶文,与广州交响乐团在武汉上演了一场盛大的交响音乐会。 这是 时隔九年后,指挥余隆与广州交响乐团“强强联合”再访江城。也庆祝广州交响乐团成立65周年。

音乐会的上半场由华裔作曲家周天创作的管弦乐序曲《都会》和著名作曲家陈其钢创作的二胡协奏曲《悲喜同源》组成。这是 武汉观众除了广州本土观众之外,第一批欣赏到这家国内名团全新交响乐作品《都会》和《悲喜同源》的人。


在余隆看来,这两首作品都非常适合武汉,也能代表当代交响乐创作的中国气质。比如,《都会》能让听众在乐声里感受到光芒四射的现代都市和忙碌的生活节奏, “武汉和广州都是极具代表性的都会城市,这种体验是共通的。”
至于《悲喜同源》,余隆则表示,无论悲也好喜也好,生活总得继续,生命总得继续, “武汉在经历了2020年之后,对于这种悲喜同源的感受应该会更加深刻——生活当中充满悲和喜,但这注定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 二胡版的《悲喜同源》演奏中,青年二胡演奏家陆轶文现场不只演奏一把二胡,还时不时换上了低音二胡,更全面的呈现了这首西方当代音乐杰作里深藏的中国文化渊源。
上半场二胡演奏家陆轶文返场一首 《空山鸟语》。



音乐会的下半场呈现了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最负盛名的《谜语变奏曲,Op.36》, 这部作品是一首有主题与十四个变奏曲的管弦乐曲。余隆则重点提到乐曲间的一段慢板,他说,这段慢板是作曲家纪念碑式的创作,也是他对于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写照, “我认为这个与武汉也很贴切。”他回想此前带中国爱乐乐团来武汉献上保留曲目理查·施特劳斯的《英雄生涯》, “那时我就说过,武汉注定是个英雄的城市,它的历史里一直书写着英雄,而现在继续延续着这种英雄主义的情结。”从这个角度来讲,余隆认为《谜语变奏曲,Op.36》中这段慢板也可以被看做是对武汉的礼赞。


演出结束,返场一首埃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
对于武汉,余隆的情感与他人不同。余隆的父亲是武汉人,4岁时,余隆第一次来武汉看望奶奶和太奶奶,而就在9月14日中午,他还特别去看望了三位姑姑,跟亲戚们吃了午饭。
他说, 武汉是自己“愿意回来的地方” ,也是一个能让自己体会到温度和亲情的城市。不管是之前的中国爱乐乐团、这一次的广州交响乐团,还是11月即将来汉的上海交响乐团, “我愿意把那些跟我音乐生命密切相关、同样让我体会到‘亲情感’的乐团都带回武汉,为武汉听众的音乐生活给予回馈和增添亮色。”


看看Q宝的朋友圈↓



❤
感谢所有艺术家带来的精彩演出
感谢乐迷们的支持
//
*部分文字来源“楚天都市报”
图 | 琴台音乐厅、武汉发布记者夏俊俊
编辑 | 琴台君
-END-
✨
2022年精彩演出
(持续更新中)
▼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即可购票*
-Loading-

↓↓↓好习惯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