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八七文物档案?|?希望寄予青年

新闻中心 > B首页 > 文旅频道

2022-10-08 09:00 来源: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字体:


  八 七 馆 藏 文 物
  《新 青 年》第二卷


  纸质
  长26.5CM 宽19.5CM 厚度4.6CM
  1954年8月影印
  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一份中国在 20世纪 20年代的思想启蒙刊物——《新青年》。 它是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与邓小平都相当喜爱的读物。
  《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于 1915 年 9 月 15 日在上海创刊,由群益书社来承担杂志的印刷和出版发行工作。最初,这本刊物名为《青年杂志》, 自 1916 年 9 月 1 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更名为《新青年 》。 馆藏的这本《新青年》第二卷,是 1954年 8月的影印版本。


  《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封面和目录
  图片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中国时局的变化令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要救中国,首先要进行思想革命。救亡图存的希望在青年,而青年的希望在先进的思想。《新青年》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创办方与发行方都有将《青年杂志》(《新青年》)办成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言论类一流杂志的强烈意愿。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开风气之先的《青年杂志》(《新青年》)自创办之日起,即“颇蒙国人称许”。当时的《新青年》愈出愈好,销数也大,最多一个月可以印一万五六千本。
  后期的《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呼唤人性的觉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 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对一代中国青年的影响无法估量。


  2021年播出的《觉醒年代》海报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全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觉醒年代的百态人生。
  正如《新青年》创刊号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无论何时,青年永远是一个国家的中流砥柱。
  《新青年》杂志的文章及后来的五四运动,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新青年》崇尚的自由、进步、民主、科学等历史命题,让无数爱国青年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巨大能量,开始了救国复兴之路的艰辛探索。
  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新声社”恽代英等人在给《新青年》的信中写道:“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


  油画《启蒙者》孙大本创作
  图片来源:央广网
  恩格斯说,青年的性格就是时代的性格。
  一百多年前,无数优秀青年饱怀爱国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而强大的中国,贡献青春与汗水,乃至抛头颅、洒热血。
  如今的青年一代同样有理想、有担当,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冲在了人民需要的最前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新青年》是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的一份思想启蒙刊物,也是中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刊物之一。它凝聚了当时中国一大批最优秀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等一批著名共产党领导人都在该刊物上发表过作品。
  《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到民族独立和现代民主的重大历史嬗变,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新华社客户端、中国新闻网、央广网
  编辑:天天
  责编:李岚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