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鸡娃、喝鸡汤、打鸡血……鸡的戏份为何这么多?

新闻中心 > B首页 > 文旅频道

2022-10-09 12:00 来源: 湖北省图书馆
【字体:
  虽然鸡时常以弱小的形象出现,
  但古人对鸡的美好品德也很有共鸣。
  本 文 约 51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日常生活中,鸡是再普通不过的动 (mei) 物 (shi) 了。大概是因为常见又好吃,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大量与鸡相关的俗语。广东人曾在短视频中这样介绍家乡的方言:
  “我是广东的,广东广州的,广府话是这样说,偷懒叫偷鸡,慌乱叫腾鸡,静悄悄是静鸡鸡,别错过是咪走鸡……”
  好家伙,粤语中竟有这么多与鸡有关的词语!广东地区之外,我们也经常能遇上与鸡相关的俗语,当代新出现的如“鸡娃”式教育、心灵鸡汤、打鸡血,古人留下的如杀鸡给猴看/杀鸡儆猴、鹤立鸡群、手无缚鸡之力等等。


  鹤立鸡群。来源/李牧、田耘、罗荣贤、罗文华 《大画家》
  鸡汤、杀鸡、吃鸡、缚鸡,这么看,鸡好像从古至今都是牺牲品和衬托背景。那么,历史上鸡就是弱小的代名词吗?为什么鸡在人类语言中戏份这么多?
  “柔弱鸡”:弱小、平凡与营养
  古时,鸡与马、牛、羊、犬、豕一道,同为六畜。不仅如此,中国还是驯化鸡最早的国家之一。考古学家曾在磁山遗址 (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 发现了大量鸡骨骼,这说明距今8000年左右,我国已经出现了家鸡。传世文献中也有很多鸡的身影。《诗经》云:“鸡栖于埘 (shí,鸡窝)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周礼》有言:“其民二男二女,其畜宜鸡狗,其谷宜稻麦。”这些记载都表明,古人很早便掌握了饲养鸡的方法。
  或许是因为人们很早就驯化了鸡,且鸡的攻击力不强,一直以来,鸡就是弱小的代名词。很多时候,鸡不是正在被宰,就是在等待被宰的路上。俗语中,鸡也常常以弱小、可怜又无助的形象出现。
  鹤立鸡群
  比如“鹤立鸡群”一词,就是把鸡当成背景板,来突出鹤的高大。词语表面是在说鹤站立在鸡群中的场景,其实是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很突出。作为背景的鸡不重要,重要的是站在中间的那位。想来也是,无论是从体型还是稀有度来看,高挑优雅的鹤都完胜平凡的小鸡。
  “鹤立鸡群”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源于一个关于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的故事。魏晋时期,有人对王戎说,你看嵇康的儿子嵇绍 (字延祖) 真是气度不凡,他与周围人相比,仿佛是仙鹤站立其中。王戎听后答道:“那是因为您没见过他的父亲嵇康!”王戎的话不是吹捧。在《嵇康别传》中,曾有一段对嵇康长相的描述:“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因为嵇康风致极佳,才华横溢,所以在王戎心中嵇康才是“鹤”一般的存在。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画像。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世说新语》
  除了被当做对比的对象,鸡的各部位也时常被拿来数落。例如鸡毛蒜皮、小肚鸡肠、凤毛鸡胆这些俗语,就是使用了鸡毛、鸡肠、鸡肚各个部位来打比方。这些词语主要取了鸡弱小平凡的意向,来比喻人们心胸狭窄、胆子小、事情无足轻重。
  鸡被拿来打比方也就算了,古人还特别喜欢在杀鸡前说些大道理。比如“杀鸡给猴看”,是说用杀鸡的方法来吓猴子,多指用惩罚一个犯错的人来警告其他意图犯错的人。再比如“杀鸡焉用宰牛刀”,指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之所以会产生那么多与杀鸡相关的俗语,除了因为鸡常要被端上餐桌外,大概还因为杀鸡这一行为经常出现在仪式中,例如傩仪中就需要雄鸡的参与。傩仪主要用于驱逐疫鬼,《新唐书》记载,大傩之礼中 “有司预备每门雄鸡及酒,拟于宫城正门、皇城诸门磔攘,设祭”。杀鸡的场合多了,人们的感想自然也多了。
  心灵鸡汤
  宰杀完鸡,就进入了烹饪环节。在美食的诱惑下,以鸡为主的食物总算出现了较为正面的评价。因为鸡汤富含营养,有滋补之效,有人便把鸡汤与心灵结合,合成“心灵鸡汤”一词。
  “心灵鸡汤”最早的来源是90年代美国作者杰克·坎菲尔和马克·汉森的书《心灵鸡汤》 (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 。《心灵鸡汤》一书以富有哲理的故事、感人至深的情感收获了大批受众。这套丛书连续七年蝉联美国畅销榜第一名,在全球销售达上亿册。
  比书更畅销的,便是“心灵鸡汤”本身。 最早,“心灵鸡汤”主要指一些励志的散文和故事,现在这一词汇开始泛指正能量语句。比较典型的鸡汤句子有:“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机遇永远是准备好的人得到的。”“世界上没有不成功的人,只有不努力的人。”
  听了是不是有种想要马上拼搏奋斗的感觉?当代,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反心灵鸡汤的句子,例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人不适当堕落,怎么进步”……这些句子被称为“毒鸡汤”。在网友的创造力推动下,“毒鸡汤”也开始在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


  有趣的“毒鸡汤”表情包。来源/动画《瑞克和莫蒂》截图
  “战斗鸡”:守时、好勇与吉祥
  不过,古代的鸡可不只是弱小的代名词。在对鸡进行全方位观察后,古人也塑造了正面的鸡形象。
  古人一直有“鸡德狗义”的说法,强调鸡拥有许多美好的品德。西汉时,韩婴综合鸡的外貌特性和生活习性,总结出鸡的五种品德——文、武、勇、仁、信。在他看来,雄鸡头顶上长者大红冠,这代表雄鸡拥有文德;鸡脚上附着锋利的爪子,这代表其拥有武德;雄鸡不惧怕战斗,这代表雄鸡拥有勇德;面对食物鸡不独自占有,咕咕招呼同伴共同享用,这代表着鸡拥有仁德;天一亮,雄鸡就按时打鸣,这代表着它们拥有信德。
  “君独不见夫鸡夫?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韩诗外传》
  这五个品德大概足够塑造出一个正面的“鸡设”。许多古人对鸡的美好品德也很有共鸣,这也在成语、古诗中体现出来,比如木鸡养到、戴鸡佩豚、雄鸡一叫天下白等等,都与鸡的美好品德有关。
  木鸡养到
  猜猜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它不是指鸡呆笨或发愣,而是指修养深淳以镇定取胜,出自战国《庄子·达生》。
  战国时期,社会上十分流行斗鸡,齐王很喜欢这一活动。每次看到斗鸡在场地上厮杀的场景,齐王就仿佛看到齐军在战场上鸣鼓而攻的场景。后来,齐王听说有位名为纪渻子的人很会养鸡,便邀请他帮忙训练斗鸡。十天后,齐王问纪渻子:“鸡训好了吗?”纪渻子说现在鸡虚浮骄矜、意气用事,还不能上场;过了十天,齐王向纪渻子打听鸡的情况,纪渻子说现在鸡听到声音或者见到影像会有反应,还没有训练好;又过了十天,齐王再一次询问鸡的情况,纪渻子说鸡的目光仍然过于锐利。到了第四十天,齐王向纪渻子询问鸡的情况,此时,纪渻子说鸡已经训练完毕,“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果然,在斗鸡场上,这只善斗的鸡竟然毫无反应,其他鸡见到这种情况不敢轻易迎战。后来“木鸡养到”这个词用来形容功夫到家。


  (明)沈周 《鸡图》。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与斗鸡好勇义项有关的成语还有很多,比如戴鸡佩豚,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戴鸡佩豚”字面意思是指戴雄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野猪和斗鸡都代表着好勇,因此佩戴这些物品的人也是好勇之人。孔子的弟子子路就喜欢戴鸡佩豚,“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
  雄鸡一唱天下白
  “雄鸡一唱天下白”也是经典名句,出自唐代李贺《致酒行》,原句为:“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作诗时,李贺的心情不是很好,这主要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少年时,李贺展现出过人的才能,7岁时能做诗,21岁应河南府试。来到京城后,他本以为自己可以大展宏图、振兴家业,但由于父亲名字“李肃晋”带有与“进士”之“进”同音的字,他失去了参与科考的资格。后来,他只能在京城担任品位低微的奉礼郎和协律郎。这首诗就是在他心烦意乱、落漠失意、壮志难展的情况下借着酒兴所做。诗歌前面写了主父偃和马周的故事。主父偃和马周二人都曾受冷落,但后来还是获得了为仕的机遇。
  因此“雄鸡一唱天下白”表面看是在说雄鸡报晓的场景,其实是表达了作者的凌云之志不改的意思。后来,毛泽东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词中化用了李贺的诗歌,写道“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这首词写于195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的第一个国庆日,“一唱雄鸡天下白”,鸡鸣带给人们一种划破黑夜、带来光明与希望之意,意味着人民即将迎来美好的新生活。
  古代与雄鸡报晓相关的俗语还有很多,例如“天鸡报晓天下知”“金鸡报晓迎新春”等等。


  徐悲鸿 《竹林雄鸡图》。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鸡还有吉利的意向。鸡是十二生肖之一,也是五毒之一蜈蚣的天敌,因此,鸡常被作为吉祥的象征。现在我国一些地区还有“抱鸡”的婚俗,“抱鸡”与“抱吉”同音,婚俗中抱鸡是图吉利的做法。还有一些地区的人称正月初一为鸡日 (吉日) ,在门上贴画鸡,这也是把“鸡”当吉祥鸟的做法。
  用于游戏的“大吉大利、今晚吃鸡”一句也逐渐开始有了交好运之意。“大吉大利,今晚吃鸡”最早出于电影《决胜21点》中,电影中一把赌钱最低可以赚2美元,而一份鸡肉饭是1.75美元,因此,赌博获胜之后主人公便会说一句“WINNER WINNER,CHICKEN DINNER!”后来,这句台词被用到游戏《绝地求生》之中。翻译者在翻译这句话时,注意到了游戏获胜有交好运之意,便将这句话翻译为“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现在这句话已经开始指游戏中获得第一名、拥有好运的情况。


  电影《决胜21点》截图
  为什么会出现与鸡相关的俗语?
  那么,古往今来为何会出现这么多与鸡相关的俗语呢?
  首先,与鸡相关的俗语是动物俗语中的一部分。动物俗语充分体现了人类语言的隐喻性。
  动物俗语的创造既基于动物与自然界的互动,也基于人们与动物的互动体验。在漫长的生产劳作岁月中,人们熟悉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动物之中,使得动物有了某些人格特征。同时,人们还将动物的习性和人类的品性联系起来,借助动物形象反观人类社会,最终促成了动物俗语的诞生。用动物来打比方,可以通俗易懂的讲明白道理,比如上文说“杀鸡焉用牛刀”,一听就知道这是小题大作;再比如“捅了马蜂窝”,一听便知道这是指惹上了麻烦。


  杀鸡焉用牛刀。来源/朱立春 《中华成语故事图解详析》
  其次,与鸡有关的俗语数量多,与古代养鸡业发达也有一定关系。我国具有悠久的养鸡历史,《周礼》中就提到“鸡人”这一官职。《春官·鸡人》言:“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
  此后,古人不断探索鸡的孵化技术,培育不同品种的鸡。汉代,社会上出现了“祝鸡翁”这类养鸡专业户。刘向《列仙传》记载,祝鸡翁的鸡十分听话,每只都有名字,只要呼唤便会到来。虽然只是故事,但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汉代养鸡业的发达。唐代,在娱乐和饮食的需求下,养鸡更加专业化。唐玄宗喜爱斗鸡,还设立有“鸡坊”,派专人训练斗鸡。宋代,古人发明了人工孵化技术,人们通过强制换羽毛的行为,促进鸡生蛋。清代,鸡的孵化生产开始专业化。日本的大久保内务卿曾专门到我国学习鸡的孵化技术。在养鸡过程中,人们选育了很多优质的鸡品种,例如三黄鸡、油鸡、乌骨鸡等等,现在位居外卖榜首的黄焖鸡主要就是用三黄鸡制作的。
  鸡类甚多,五方所产,大小形色往往亦异。 ——《本草纲目》
  正因为古代养鸡业发达,鸡才有机会以如此普通的样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有学者统计过《中华成语大辞典》 (向光忠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中与古代六畜相关的成语,其中与鸡相关的成语数量在六畜中排到第二,足见鸡在古人生活中的地位之重。


  来源/李铁范 《汉语六畜成语的文化语言学论析既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当代,与动物相关流行语仍在不断的创造与更新中,比如“撒狗粮”“鸽了鸽了”“笑出鹅叫”等等,它们也有向俗语转变的可能。尽管面临着小狗、鸽子和大白鹅的挑战,鸡还是以其自身个性和历史故事在人们的语言世界中保持着优势地位。
  你还知道哪些与鸡相关的词语或俗语?欢迎留言分享。
  参考资料: 1、《2018,网络用语中的草根百态》,收录于郭熙主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商务印书馆 , 2019年。 2、丁健:《台州方言动物俗语的文化阐释》,收录于胡正武,牟惠康主编:《台州人文研究选集》,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2017年。 3、李铁范:《汉语六畜成语的文化语言学论析既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4、于海广:《多彩鸡文化》,齐鲁书社,2009年。
  END 作者:云川 *本文经“国家人文历史”(微信ID:gjrwls)授权转载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