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服务中成长,武大万林艺术博物馆志愿者项目获银奖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包孟) “这个奖我们用了6年时间准备。”近日,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名单公示结束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志愿者项目拟获银奖,副馆长倪婉为自己一路见证成长的志愿者队伍感到自豪,更为50多位志愿者毕业后选择了文博行业而骄傲。
万林艺术博物馆部分志愿者合影。 陈丽 供图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志愿者队伍成立于2016年,6年时间里,有717名热爱文博事业的学生加入。据统计,这支学生志愿者队伍共接待观众200万余人,志愿服务时长超24000小时。
与其他志愿者不同的是,文博志愿者除了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还要有对文博事业的热情。对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的志愿者来说,如何持续保持这份热情?
在讲好展览文物故事中获得拓宽专业边界的力量
“在万林艺术博物馆工作最大的收获,是这里丰富的展览能够给我提供多元知识背景,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我的学术视野,尤其是到研究生后会为我提供一些选题思考。”文学院写作学研二学生沈钰洁在2019年加入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志愿者队伍,3年时间,参与过“水彩画展”“南极科考展”“钢琴展”“抗疫展”等多项重要展览讲解,沈钰洁把每一次展览讲解当做拓宽专业边界的好机会。
沈钰洁个人照片。 陈丽 供图
沈钰洁提起今年敦煌展,在向游客讲到《水月观音图》时,一位游客小朋友就画像中的一角像“孙悟空”人物感兴趣:“姐姐,你给我说说这个人的故事吧!”
“我知道画像上人物是孙悟空和玄奘,但并不了解画像人物背后的故事,当天活动结束后回去查资料学习时我发现,敦煌研究院确实有许多“孙悟空”艺术形象在敦煌壁画中体现。”沈钰洁说,在此之后,每一次讲解前除了背好讲解词,还会充分搜集资料,满足每一位参观者的讲解需要。
沈钰洁为小学生讲解。 陈丽 供图
像沈钰洁一样,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大多不是文博专业,为了把展览文物故事讲好、讲透,这支队伍会针对儿童、老人等不同游客群体准备将近10套讲解方案。此外,每逢假期,志愿者还会自发组织去逛武汉博物馆,和专业讲解员交流学习。
在与人的联结互动中获得温暖的力量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讲解员作为沟通文物与人的桥梁,在与人的联结中迸发温暖的力量。
“每一次讲述抗疫展,我都会热泪盈眶。”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陆柯羽来自潜江,当前已保送至清华大学。她在学校博物馆2020年招新时成为志愿者一员。她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场讲解展览是“抗疫展”,讲解过程中,很多来参展的老师同学都愿意打开心扉交流他们的经历。“正是这场有温度的展览,让我想要一直留在博物馆做志愿者。”陆柯羽说。
陆柯羽个人照片。 陈丽 供图
药学院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2021级研一学生雷茹来把万林艺术博物馆当做能量补充站,她在友爱团结的志愿者大家庭中汲取源源不断的能量。“万林艺术博物馆陪伴了自己整个本科生涯,我们志愿者大家庭彼此见证了更好的自己,如今成为研究生依旧舍不得离开这里。”雷茹说。
雷茹个人照片。 陈丽 供图
万林艺术博物馆像个温暖的大家庭背后,离不开良好的志愿者文化建设。倪婉介绍,万林艺术博物馆重视人才培养,最大程度给予学生成长空间和舞台,鼓励学生参与到培训讲解、比赛准备、展览陈设活动中。
从多方位培育中感受传承的力量
“依托于武汉大学,我们的博物馆深挖了育人教育功能,只要学生需要,我们就会提供博物馆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源。”倪婉说,今年敦煌展开展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志愿者水平,还专门选出9位讲解员代表在暑假前去敦煌莫高窟参观学习。“越来越多学生志愿者在深入了解中爱上了文博事业,我们有50多位志愿者还在毕业后选择文博行业。”倪婉说。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志愿服务队赴敦煌研学合照。 陈丽 供图
“我毕业后也说不定会去博物馆工作。”法学院环境法专业研一学生蔡珠婷说,凭借在万林艺术博物馆做志愿者一大亮点,她还荣获武汉大学最高荣誉——2021年度“十大珞珈风云学子”。4年来,蔡珠婷几乎参与万林艺术博物馆每一个环节,包括策展、宣传、讲解、比赛等等,她也作为代表参与今年敦煌之行,此次还作为讲解员去参与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其实刚来万林艺术博物馆第一次出去参赛时,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多亏老师们的信任和培养,还有团队之间协助,我们终于赢得国家级荣誉。”蔡珠婷说。
蔡珠婷个人照片。 陈丽 供图
“每年一到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招新季,招募通知发布不到一个周就能收到近1000份的申请。”倪婉说,希望越来越多热爱文博事业的同学加入,一起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文博场馆优秀文化。
【编辑:朱曦东】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