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长江讲坛·讲座回顾】​李山:《诗经》的文化精神

新闻中心 > B首页 > 文旅频道

2022-12-07 11:59 来源: 湖北省图书馆
【字体:

  聆听思想的声音 · 沐浴智慧的阳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在文化创生期产生的精神花朵 ,“三百篇”时代也是中国文化传统趋于定型的时期。2016年4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李山在“长江讲坛”为广大读者奉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诗经》的文化精神。

  李山演讲 | 摄于2016年4月30日

  李山教授认为,一个民族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群与异族诸多关系所获得的稳定认证,大体就是“文化传统”最基本的精神内涵。以农事诗明确“天人合一”的由来,以宴饮诗明确人伦尚“和”倾向的根源,以战争诗明确四裔民族包围下的文明人群克服危亡的一般方式,婚恋诗在于明确人群在获得文明统一时所付出的代价作为纵向的论述。

  长江讲坛现场听众 | 摄于2016年4月30日

  随后,李山教授以《关雎》为例,分析到《关雎》并非爱情诗,而是一首恩情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诗人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钟鼓乐之”赞美难得好姻缘的缔结,由此提出理解经典的重要步骤是要回到文本本身,尊重作品实际,不能忽视历史的沉重性和承载性。“三百篇”各期创作情况的考订论述,有利于明确人群在不断面临并克服内外困境时人文精神所获得的深化超越 ,从传统的根源处,理解我们仍然生活其中的传统本身,是《诗经的文化精神》基本宗趣。

  李山教授还认为《诗经》之所以盛行,主要是因为以歌唱的方式承载内容能够赞美为国驰骋沙场的将士,表达全社会对人生命的敬意,对将士家庭的一种抚慰,对他们实现了精神上的补偿,从而协调了大国小家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动了礼乐社会的建构。

  本场讲座,李山教授不仅对《诗经》所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行解读,还通过大量生动事例说明《诗经》所形成的独特文化景观对当今时代的意义。使听众们领会文学是一个民族的性灵,《诗经》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底。

  《诗经》的文化精神

  主讲人:李山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播出 时间:2022年12月9日上午10:00 湖北省图书馆视频号预约直播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主讲人

  李山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在《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出版著作《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析读》、《诗经新注》、《牟宗三传》、《中国文化概论》等。2011年起登上《百家讲坛》主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来源:长江讲坛工作部 编辑:鄂小图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直播间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