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长江讲坛·讲座回顾】​张执浩:诗歌与生活

新闻中心 > B首页 > 文旅频道

2022-12-22 12:20 来源: 湖北省图书馆
【字体:

  聆听思想的声音 · 沐浴智慧的阳光

  2018年11月24日上午,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张执浩做客长江讲坛分享关于《诗歌与生活》的感悟,他从“为什么我会这么写诗”、“为什么我会成为这样一个诗人”两方面展开演讲。

  张执浩演讲 | 摄于2018年12月24日

  诗歌是什么? 这是张执浩十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引用到两位诗人的话作为回答。一句是意大利诗人所说:“诗歌是上帝曾经承诺过我们,但是又没有兑现的那些东西。”另一句是著名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所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在张执浩看来,诗人的任务就是通过对过往情感的追忆、通过还原情感回到过往生活的现场,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

  长江讲坛现场 | 摄于2018年12月24日

  “我们来到世间,要寻找温暖与关怀。” 张执浩刚大学毕业时也曾梦想诗和远方,实则在音乐学院当老师后,他说:“当时的我们以为自己所面对的生活不是生活,认为日常生活不是生活。直到发现我们都在不经意间被生活改变。”张执浩曾在夫人读博士期间,独自照顾女儿的日常生活起居,每天准时准点接送就读于实验中学的女儿,四年来重复往返单一的线路。为了打破生活中的无聊感,他开始记下从音乐学院到实验中学走路所需的时间,第二天再换成数步子的方式记录,就这样构成了《从武汉音乐学院到实验中学》这首诗。

  《从武汉音乐学院到实验中学》 张执浩 从音乐学院到实验中学 昨天我走了三千零六十八步 一千步是彭刘杨邮局 两千步是司门口天桥 三千步是中百仓储 我记下它们,以便 替今天作这样的辩护: “哦,这不是重复,是必需!” 而今天,我还会这样走—— 五点钟下楼 五点零五分是实验小 五点十分是工商银行大楼 五点二十分是户部巷口 五点三十三分我加入攒动的人头 在千百件校服中间 搜寻这只饭盒的主人 我还会捂着温热的盒底 像一个托钵僧 站在梧桐树下,夕光越过树梢 俗世潦草,所谓幸福 就是用手去触摸一个人的额头

  “什么是诗意?它是极其枯燥的日常生活中,你满怀爱意抚摸亲人的额头。这种简单的情感,就是诗歌的意义。”张执浩的诗歌常常以日常生活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他认为写诗应该就是说真心话,用准确的词语陈述内心的真实。一位优秀的写作者,不仅要善于洞悉生活万象,还要具备善于摘取词语的能力。就像歌唱者日常练声一样,写诗也要从词语、从字词着手练习,学会运用一个个富有温度的词语,以真诚的情感和新鲜的语言展现出诗歌的召唤力,以此唤醒人们内心中已沉睡的情感。

  讲座中,张执浩还与现场听众分享了诗歌《手机里的菩萨》《把手伸进别人的兜里》《中午吃什么》《一只蚂蚁出门了》《孩子的心长在他的手心里》,并讲述了部分诗歌的创作背景。“不要把诗歌当成虚无缥缈非常高远的事情,它所创造出所有的美好的情感,都源于我们对生活一口一食慢嚼细咽的过程。”通过张执浩的讲解,现场听众感受诗性温暖的同时,也领悟到张执浩的诗歌美学。

  中国历来都有诗歌教育的传统,张执浩认为,无论是学生还是大众,在学习诵读古代格律诗的同时,也要对现代诗歌有新的认知。近年来,张执浩一边坚持诗歌创作,一边致力于推广公共空间诗歌,最高规模时期,他与团队共征用了武汉五条地铁的3794块诗歌广告牌,将曾经张贴小广告的地方替换成诗歌。“把诗歌真正拉近到武汉人身边,让诗歌与生活水乳交融。”

  诗歌与生活

  主讲人:张执浩 诗人 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播出 时间:2022年12月23日下午3:00 长江讲坛视频号预约直播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主讲人

  张执浩 ,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汉诗》主编。曾在武汉音乐学院任教,著有长篇小说《试图与生活和解》《天堂施工队》《水穷处》,中短篇小说集《去动物园看人》,诗集《苦于赞美》《动物之心》和《撞身取暖》,随笔集《时光练习簿》等。作品获2002年中国诗歌奖,2004年人民文学奖,2011年十月诗歌奖等,2016年度陈子昂诗歌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 并入选多种选集及中学教材。

  来源:长江讲坛工作部 编辑:鄂小图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直播间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