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猩猩煲西瓜汤,为小熊办生日会……我想去这家动物园上班啦!!
来源:城市画报官方微信CITYZINE
(微信号:cityzine)
今年,人们开始关注动物园。好几所动物园接连上热搜,广州动物园的齐刘海狮子阿杭让大家爆笑玩梗,西宁动物园兔狲狲思邈的去世也令关注它的网友十分遗憾,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云认养动物的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参与……
或许在过去那些社交不太方便的日子里,大家从身边的小动物身上,能收获一种单纯的快乐。 动物园的运营也跟上步伐,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让更多人以更丰富的方式了解一个动物园、观察小动物。
我们和三位资深动物达人聊了聊逛动物园这件“正经事儿”。有广州动物园志愿者的@霸王龙、广州动物园小熊猫园区饲养员@小咪和知名科普博主@花落成蚀。他们从各自的经验和专业的视角,和我们分享动物园里的秘密。
走,一起逛动物园去~
小熊猫保育员: 保育员的一天,没有想象中“爽” 小熊猫园区目前有8只小熊猫,这也是广州动物园的网红园区之一。因小熊猫憨态可掬,萌萌的形象深入人心,在微博、微信上还有粉丝团。小熊猫广受关注,离不开小熊猫保育员的悉心照顾、细心观察。
许多人以为保育员可以触碰、抱抱小熊猫。@小咪 表示如非必要,她不会刻意靠近小熊猫。“虽然团队成员和小熊猫感情很深,但一旦拥抱,小熊猫会由于紧张,想要抱得更紧,它们尖利的指甲会陷进我们的肉里。但它们不会意识到这伤害了我们,反而可能会更用力。”
早上8点,@小咪 到达小熊猫园区,走进操作间,开始给篮子上的苹果一个个称重,做标记。接着,她开始切苹果,按分量分到不同的碗里,给小熊猫们喂食,重点检查它们的耳朵、尾巴等部位是否有受伤。
△工作间内的苹果。一个个都被称好重量做好标记。
△@小咪 的切苹果神器。
10点,她会喂小熊猫们吃第2顿大餐。一般是苹果、窝窝头。“但今天窝窝头做得不好,食品加工厂没送来。”接着,她会绕着园区的小山坡走走,给它们铲屎。“它们的屎像青团一样,味道和它们吃进去的东西差不多,有窝窝头味、苹果味,最好闻的还是淡淡的竹叶味。” 接着,她会直接在小熊猫餐桌上对他它们进行一些行为训练,比如教导它们适应气味,教小宝宝爬树等。快则10分钟,慢则一整天。下午4点,她再切一次苹果,喂食,工作结束。
△@小咪 开启小熊猫行为训练。图源小熊猫粉丝@妮可。
△小熊猫进食。10点钟的进食通常会有许多游客围观。@小咪 和团队成员旁观。 @小咪 的工作更多在内室进行。草坪后有两座房子,一座是产房,另一座是它们的内室,约150㎡。小熊猫偶尔会到内室吃吃竹叶,或者在内室接受行为训练、治疗等。那里也是保育员和小熊猫的秘密基地,除兽医外任何人不得入内。
△小熊猫在内室。图源小咪的朋友圈。
她会在内室数数今天小熊猫吃了多少片竹叶,不断在室内室外走动,观察它们的情绪变化,统计它们今天上了几次树,上了多长时间……将这些细节记录下来,写下一份份动物日记,然后和其他保育员交接。“许多游客经常看不到保育员,多半是因为他们在内室忙碌。”
△广州动物园发布的一些动物日记,生动有趣的叙事,离不开保育员的精心观察。 除却日常忙碌,保育员们也分季节忙碌。“在广东,小熊猫1月份开始发情,我们需要给它们补充叶酸、钙。紧接着就是繁殖期,5-7月。小熊猫生产期也是@小咪 最紧张的时刻。做B超、抽血做孕酮,准备各种产前事宜、产后护理。
最让@小咪 无措的时刻是小熊猫们得产后抑郁症。园区内5只母小熊猫,目前只有1只得过产后抑郁。“人得抑郁症都很难解决,更何况小熊猫。它们很敏感,可能感觉到大家在关注小宝宝,减少了对它的关注,就不开心了。它们不会减少饭量,但你就是能感受到它不开心,担心它们伤害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只能默默陪伴,在饮食上、行为训练上多关照它一些,不能过度关心,必要时请兽医。
△今年,广州动物园的小熊猫诞下迪迪,引发不少游客关注,前来观看。
除却完成基础的照顾工作,小熊猫保育员还需要不断学习,看论文,参与动物园开设的课程、交流活动等。
此前,他们就环境丰容 (丰容:在圈养环境下,丰富野生动物生活情趣) ,给小熊猫搭建爬梯,志愿者也帮忙设计了小熊猫园区的入口和门前的S形爬梯。
日常丰容形式多样,比如给小熊猫做新玩具,过端午时用竹叶、苹果和窝窝头给它们包粽子。“有一次我们把水果装到榴莲里,它 们不太喜欢榴莲。”说到这里,小咪笑了。 “丰容不只是让小动物们开心,还可以在安全范围内让它们觉得生活变得有趣。”
△图源小熊猫粉丝@妮可。
@小咪 从业5年,每天日复一日称苹果,数叶子,轮值日夜班看守小熊猫,她不曾感到乏味。她享受那些与动物共情的瞬间。会记得哪两只小熊猫不和睦,哪只小熊猫打架后在她面前哭了……只要看到它们在团队成员的科学喂养下茁壮成长,快乐生活,不快乐都会被治愈。
当志愿者, 普通人深入了解动物园的最好方式 在广州某大学就读大二的@霸王龙 喜欢小动物而选择到广州动物园做志愿者。他曾先后去过7次,曾到过小浣熊、长颈鹿、小熊猫、黑猩猩、猴子馆、大熊猫馆轮值。
△动物园志愿者申请流程:在粤省事小程序/APP首页“志愿者服务”申请。(图为@霸王龙 穿上志愿者马甲) 志愿者分半天班和全天班,全天班的工作时间是9:30-16:30。中间有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值班一般是站岗(可在划定的工作范围内走动),给游客指路、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比如投喂、攀爬栏杆等。
小朋友攀爬栏杆劝导相对简单,但亲眼见过数不清的不文明投喂行为后,他体会到动物园志愿者的重要性。“许多人不知道他们随手扔出去的棒棒糖、菠萝蜜、干果,会让多少小动物拉肚子、得胃病。” 此外,全天班的志愿者有一个福利——喂养长颈鹿。下班后,工作人员会将一些有剩余的饲料交给志愿者,让他们给长颈鹿喂食。
@霸王龙 报名参加的是普通志愿者活动。其实广州动物园志愿者活动还有很多选择:有墙绘志愿者、给小动物做玩具等。游客如果想要参加部分志愿者活动需经过考核,并接受半年以上的培训。目前广州动物园只开设普通志愿者报名。 了解足够多的知识后,他再去动物园游玩时,并不会像以前一样,希望动物能和自己尽量多互动。 “和动物相处,其实和与人相处比较相似。去动物园最好的状态,是像去最好的朋友家做客一样,它做它的事,我看我的动物,静静地逗留一段时间,不需要故意哄对方开心,真实展现彼此的生活状态,才能更好地了解彼此。”
我去过上百家动物园, 广州动物园在我心里排名前10 微博科普大V@花落成蚀是广州动物园的常客。2018年,他独自拜访全国41个城市的56个动物园,在微博直播记录,成为站内科普领域热门话题之一。2019年,他将这些经历整理成书籍,出版《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如今,他已经拜访过国内上百家动物园。但每年都会到广州动物园,待上2-3天。“我心里的动物园排名,广州动物园在能排前10。”
△今年,他与广州动物园合作,来到广州动物园的“猩猩饭堂”,在酷暑下给动物园煲西瓜猪骨汤。
@花落成蚀说道:“许多人对动物园幕后的工作不太了解,广州动物园每一个园区都会给动物配备单独的操作室和粮食存放室,还有一些丰容设施。这些细微的细节,能有效改善动物们的生活质量。希望随着国内动物科普的工作的进步,让大众看见动物园为动物做的这些努力。” 他认为广州动物园的丰容做得很好。 “真正的丰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工作人员在有限的地点,努力、持续给动物更多的选择,给动物更多的挑战,环境一直有变化,才能让小动物一直觉得有意思,这样才是好的丰容。” 最近,小动物即将过冬,他们的丰容便集中在为动物做“防寒神器”:
左右滑动查看广州动物园为动物做的过冬举措 近年来,广州动物园开始给动物们过生日,用短视频的形式记录出生过程,召集网友为新生儿取名字……捧出了一个个“动物明星”。@花落成蚀 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
△比如广州动物园的阿杭(靠齐刘海造型意外出圈)、亚洲象曼玲、小熊猫。广州动物园会不定期更新它们的生活Vlog。 图源@广州动物园。
“给小动物过生日,除了大家关注的生日蛋糕,保育员还会精心准备适合它的小礼物。像生日蛋糕这样的丰容,不应只在特定时刻才做,更应融入日常的饲养工作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动物福利。而给动物过生日、打造动物明星,可以让更多游客关注到这个个体,更好地推动饲养工作。”
△给猩猩过生日。图源@广州动物园。
每次到广州动物园,他都能发现工作人员为动物做出的改变,这也是他每年都愿意拜访广州动物园的重要原因。 小则有为黑猩猩做的丰容设施,模拟野外环境,让它们自己花时间利用工具寻找食物,增加取食的丰富性。大则有落实改造计划。“今年,广州动物园计划改造7个动物展区和周边环境。
△花园里栖架有些老化,设计师马上为绿鬣蜥搭建新架子。图源@广州动物园。
“绝大多数建立在市中心的城市动物园都有公益性质,市民只需要坐公交/搭地铁坐几个站,花少量金钱买门票,就能认识到许多野生动物。我身边很多从事动物科研和动物科普的朋友,都是小时候常去动物园才对动物产生兴趣。如果所有动物园都建立在郊区,许多人会因距离、价格等原因不愿去,居民会错失认识动物的机会。”
他还提出一些“逛动物园小建议”: 1.动物园至少逛两次,第一次熟悉场地,第二次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观察。 2.不用人的思维去评判动物。 3.观察动物的最好的一个状态,就是它过它的,然后我们通过观察它,了解到它是怎么生活的。 4.在广州的朋友有机会可以去做广州动物园志愿者,或许能踏入另一个圈子了解动物。
● ● ●
关于动物园上热搜,他们还有话说—— 志愿者@霸王龙:希望大家不要完全通过热搜去认识动物园。可以留心一下广州动物园的一些标牌,真的能学习到很多“冷知识”。 保育员@小咪:动物举止出现异常不全是刻板行为,希望大家不要提到刻板行为就认为是工作人员对它不好。它有可能是生病了,或者年老了,我们会比游客更着急。 科普作者@花落成蚀:对一个动物园来说,最好的出圈方式是把动物养好。养动物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保育员们可以在专业、安全的基础上给动物更好的生活体验,也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普通人一起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本文编辑 麦翠莹 插画 nisassan
实习生 李君悦 封面图源小熊猫粉丝@妮可
感谢@广州动物园、@花落成蚀 对本文的支持
今日互动话题
你喜欢逛动物园吗?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