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重点新闻网的总编辑们登临黄鹤楼,打卡拍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何晓刚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朱德华 包孟 王允祺 熊美琪 熊璐
4月22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在武汉启动。来自长江流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新闻网的总编辑、副总编辑等聚首江城一起“叫响长江”。21日晚,在黄鹤楼交相辉映的夜景中,总编辑们一览武汉三镇风光,品读长江文化的悠久与厚重。古老的黄鹤楼、奔腾的长江,充满科技感的灯光秀,让总编辑们纷纷为武汉的美景点赞。
在武汉体验与古人同频共振的诗意与情怀
长江流域重点新闻网的总编辑们一起漫步于黄鹤楼景区,感受光影变幻。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何晓刚 摄
华灯初上,总编辑们一起在如画光影中漫步,园内乐曲悠扬,亭台楼阁色彩绚丽,仙子起舞、鹅池戏水……一幅幅光影的历史画卷在身边徐徐展开,大家在黄鹤楼的光影中穿行,细细品味古今融汇中时光的变化与沧桑。
“上一次来黄鹤楼,还是18年前,已经跟记忆中完全不同。”贵阳网总编辑干江沄对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说道,“这种震撼的光影秀,演绎出了以黄鹤楼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不仅形式新颖,还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丰富,文化内涵也更加生动。”
南昌新闻网总编辑李广华(左)与贵阳网总编辑干江沄(右女)聚精会神观看光影秀。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何晓刚 摄
青海省互联网中心、青海新闻网主任何世一表示,这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建筑配合新时代的光影技术手段,形成了“古”与“今”的融合,是一种历史文化与城市新技术的对话,这种融合能更好地了解长江文化、传播长江文化。
中国江苏网副总编辑叶春燕曾在20世纪90年代时来到武汉黄鹤楼游玩,如今时隔多年再次登上黄鹤楼,依旧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她说,“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对武汉的意义重大,与南京长江大桥一起作为交通枢纽在长江之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千年明楼的壮丽灯光,让人心潮澎湃。”襄阳汉江网内容总监吴晗琪表示,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主楼秀《鹤舞千秋》,灯光秀配合动画效果,生动展现了黄鹤楼在荆楚大地上千百年的历史变迁。“登楼而望,让我想到了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孟浩然别号孟襄阳,我作为襄阳人,此刻站在这里,也体会到与古人同频共振的诗意与情怀。”
从光影变幻中感受武汉的长江文化魅力
长江流域重点新闻网的总编辑们站在西广场观看黄鹤楼主楼光影秀。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何晓刚 摄
“‘滕王阁’人今天终于不再是隔着长江遥望黄鹤楼了。”南昌新闻网总编辑李广华打趣地说道。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但在李广华眼里,黄鹤楼和滕王阁如同姊妹一般,都是城市重要文化符号。
李广华向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介绍,南昌的滕王阁近两年推出的夜游光影秀《寻梦滕王阁》,主打盛唐时期主题,也非常受游客市民欢迎。“黄鹤楼光影秀将黄鹤楼与楼前的揽虹亭、瞰川亭连为一体,园内山体、池水、楼阁、亭台与长廊都‘活起来’了。两者都是利用声光电技术,讲好、传播好长江故事。”
南昌新闻网总编辑李广华打卡拍照黄鹤楼光影秀。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何晓刚 摄
多彩贵州网党委副书记邓航说,对长江而言,黄鹤楼是它的点睛之笔。光影秀这种信息化的加持、赋能,让他看到了武汉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所展现出的蓬勃生命力。“有了这种时代的力量的加入,整个长江更有活力,更有智慧,也能够让我们整个长江流域携起手来,迸发出更强劲的力量。”
杭州网副总编辑吴幼祥表示,虽然黄鹤楼屡建屡毁,但每一次毁后都能够重建,是因为它的文化底蕴始终存在于此。他认为,武汉把相关的古人留下的历史文化挖掘得很透彻,经过设计包装,历史文化和景色更加融合,极大地丰富了长江文化的内涵,让长江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加壮丽多彩。
安徽网、大皖新闻客户端执行总编辑金宇表示,长江的历史比我们知道的更悠久,长江文化也远比我们看到的更深厚,长江流域重点新闻网可以一起挖掘、一起传播,共同讲好长江文化故事。这次“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中国城市新闻网媒联盟会长胡宝祥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詹松 摄
中国城市新闻网媒联盟会长胡宝祥表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此次为了“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集齐了长江沿线的省份和重点城市新闻网的总编辑,从黄鹤楼看长江、探长江,看到了大家对长江文化的关心、关注和热爱。“相信通过媒体的聚焦和传播,长江文化、武汉的长江文化等一定都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本稿统筹:朱德华)
【编辑: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