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国潮相声大会》受到年轻人追捧

新闻中心 > B首页 > 文旅频道

2024-02-03 17:16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记者王成勇

  2月2日晚,武汉天地壹方南馆五楼小剧场——果然戏剧·一鸣堂,近200个座位座无虚席,《国潮相声大会》正在演出,笑声、掌声不绝于耳。长江网记者观察到,现场的观众90%以上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一位姓刘的女士被请上台互动,不仅接住了演员抛来的“梗”,还顺便抖出几个新“梗”,引得观众哈哈大笑。演员和观众互相抛“梗”,有台上抛“梗”,台下任意接的;有台下抛“梗”,台上要接得住的。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分不清谁逗谁笑了。

  观众上台互动。长江网记者王成勇 摄

  演员在台上用武汉方言演绎身边事,方言里的俗语、歇后语频频现身,“打say惊”“鬼做(zou)”……这些武汉人听得懂的方言,让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常事具有了艺术的趣度,也不断成为笑点。一群年轻观众在国潮相声的说学逗唱中,找回了最简单真挚的快乐。

  三名年轻相声演员做开场演出。长江网记者王成勇 摄

  据介绍,果然戏剧·一鸣堂倾力打造的《国潮相声大会》,由马三立第四代传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方单口相声”第三代传人张一天及其师父潘海波领衔呈现,至今已演出500余场,深受观众喜爱。

  至于国潮相声为何受到年轻人追捧,果然戏剧·一鸣堂的创始人张一天说:“主要还是相声的内容贴合了当下的生活,而且还得有一定的思考。相声也讲表达,脱口秀之所以受年轻人喜爱,不就是因为反映年轻人的所思所想吗?”

  《国潮相声大会》在传统相声的基础上加入年轻人所喜闻乐见的国潮元素,一个个新颖有趣的包袱配合地地道道的武汉方言,让每一个观众在开怀大笑的同时倍感亲切,也让更多的外地朋友了解到汉派相声的历史和武汉的文化。

  一名年轻女性观众在接受长江网记者采访时认为,果然戏剧小剧场开在繁华商圈武汉天地壹方南馆是吸引她的重要原因之一,“周末约着闺蜜一起逛街,在商场里吃个晚饭,顺便在小剧场里欣赏一场表演,放松一下,是对自己辛勤工作一周最好的奖赏。”

  张一天(右)及其师父潘海波联手表演。长江网记者王成勇 摄

  据统计,2013年里,果然戏剧小剧场共演出122场,吸引观众5000余人次,其中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著名戏剧家赖声川曾说,剧场演出不再是高端的文化活动,它是一种消费,一种稍微高级一点的娱乐,它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赖声川的剧团自2015年起,就在上海美罗城商场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剧场。这种尝试,让剧场变得生活化了,也更加贴近观众的日常习惯。

  “我从小喜欢舞台,做这个小剧场就是我的理想!”张一天2013年开始做民营剧团,独立运营剧团和剧场也有六七年了。他的师父潘海波,艺名潘文森,是武汉市唯一一个马三立先生的第三代传人。潘海波的父亲潘占奎老先生,更是南方单口相声的创始人。

  相声《催婚》戳中不少人的笑点。长江网记者王成勇 摄

  除了《国潮相声大会》,目前在果然戏剧长期驻场演出的还有原创小剧场话剧《乞力马扎罗的诱惑》《第拾玖夜》《黄泉旅行社》等,以及张一天与武汉著名音乐人冯翔共同创作的音乐话剧《武汉音乐地图》。

  虽然已经逐步走出经营困境,但张一天对剧团的现状还不是很满意,“我们还要更努力,创作出更多经典作品,吸引更多观众自发来到剧场。”

  编辑:谢源

  值班主任:张萌

  值班总编辑: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