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记者 叶军 田俊威 实习生郭子航
“长江和黄河经历了四轮文明大互动。”8月24日,“长江对话黄河:新时代大河文明保护传承弘扬研讨会”在十堰丹江口召开,在开幕式后的“大河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主题研讨环节,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水博物馆网络科学顾问郑晓云发表了题为《从长江与黄河互动看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的主旨演讲。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水博物馆网络科学顾问郑晓云作主旨报告。王筝 摄
长江和黄河之间经历四轮文明大互动
“长江与黄河两大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基。”郑晓云认为,长江与黄河形成了中国的基本地理格局和文明共同体的摇篮。
在郑晓云看来,历史上,长江和黄河之间经历了四轮波澜壮阔的文明大互动。第一轮大的互动交融在东晋末年。东晋灭亡之后,第一次出现人口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大规模迁徙,这使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长江流域作为一个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的区域,第一次接纳了黄河流域人口和文明的融入。黄河流域带来了的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诸多层面的大量文明的因子,对长江流域的开发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轮大互动在隋唐至北宋时期。尽管长江流域有着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空间,但在政治格局中不占有主导地位,此时国家的政治中心仍然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则是国家的经济中心。长江流域每年为北方输送大量的粮食和物资,成为国家政权运作和军民生活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在北宋政权时期,每年通过长江漕运从南方运往北方的粮食达到800万担,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调运粮食的最高峰。
第三轮大互动在南宋政权的建立到元的统一这一时期。北宋灭亡,政权再次南迁,出现第二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长江流域再次成为延续中国统一政权和中原文明的区域,再次以宏大的怀抱接纳了从北方迁徙来的政权中心和大量人口,而北方政权的南迁同样也带来了文明的南迁,长江流域再次被注入了文明发展的活力。
第四轮大的互动时期在元朝实现统一之后,一直到近代。这个时期,长江流域成为支撑国运的重要基石。元明清三朝每年都有大量的物资,尤其是粮食通过漕运调往北方,支撑了国家政权的运作,使国家大后方得以稳固。
那么,两条大河是怎么互动的?郑晓云进一步阐述称:第一、三轮互动时期,长江流域对黄河流域的贡献最重要的是政治贡献,它接纳北方政权,延续国家统一,抵御北方民族入侵,支持中原文明在南方延续。而在第二轮和第四轮的大互动中,长江流域对黄河流域主要体现的是经济上的支持。大量粮食调运至黄河流域,同时长江流域作为国家赋税重要来源,支撑着国家政权运行和战后修复,也促进了自身的开发。
郑晓云也指出,在这四轮大的文明互动过程之前,事实上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交流交融早已存在,相互之间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果这样算,也可以理解为五个大的文明互动时期,但就规模和影响来说,上述这四轮大的文明互动是前所未有的。
长江、黄河,既独立又是一个整体
“两大文明的互动,铸就了两者不可分割的关系,使得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有发展方向、特点、规律,同时又成为一个整体。”郑晓云表示,长江流域发展出独特的文明形态和内涵,对黄河流域文明同样产生重要影响。
郑晓云作主旨报告。王筝 摄
他举例说,中国古代有三大主要粮食粟、麦、稻,唐宋以前,粟、麦占主导地位,唐宋时期,三者并驾齐驱,一直到明末清初,水稻才占据主要位置。不仅是水稻,包括水稻种植技术,都是从长江流域传入黄河流域,促进了黄河稻作文化的发展。
再比如,许多观点认为中原文明在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上早于长江文明,对长江流域青铜冶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至少到了商代,尤其是殷商时期,长江流域的青铜器,从铜矿开采的规模,青铜冶炼到青铜器的制造技术等等,已经远远高于黄河流域,反过来对黄河流域的青铜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郑晓云表示,正是由于长江和黄河文明之间的互动,形成中华大地上文化的融合和一体化特征,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中华文明格局的基本面貌。因此长江黄河两大文明体的互动,在历史上不仅促进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同样也对统一中国国家的基本格局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形成了中国统一的内在必然联系。如果没有两条大江河之间的互动,就不可能形成今天中华文明和统一国家的基本格局。
长江和黄河文明今天仍是国家强盛发展的基石
“长江和黄河文明今天仍然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延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仍然是国家强盛发展的基石。”郑晓云总结出长江流域的“五个三分之一”:长江流域总人口,占中国总人口33%(黄河流域占了30%),这说明了两大流域对于中国国家的重要性;长江粮食产量占了中国的三分之一;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水力资源电力储能占全国的40%;长江流域地区生产总值也占了全国的35.4%,是国家的经济重心所在。这些现象表明了长江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国运仍然有重大的影响力。
郑晓云认为,如何让古老的两河文明在时代发展中焕发出蓬勃的动力,值得现代人深入思考。
“在新的时空背景下,长江文明至少具有六大新要素。”他介绍,历史上支撑长江文明的核心要素主要是农业、水上交通运输、贸易体系、供人类生存发展的地理空间资源、思想文化,以及长江流域特有的青铜器、瓷器、丝绸、棉布、木材等产业。而在今天,长江流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地、清洁能源等产地,支撑着中国的水资源、粮食、能源和经济安全,这些要素是传统的长江文明所不具备的。
“当代长江、黄河文明发展应注重自身文明的传承、延续和创新,同时保护好河流环境这一文明根基。”郑晓云说,建议促进两河流域的文化融合、河流生命保障系统建设、文旅融合,打造长江黄河文化旅游带,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推动两大河流文明体进一步融合发展,让古老的两河文明可以一直奔腾不息,永葆生机与活力。
(值班总编辑 陈志远 值班主任 张萌 值班编辑 代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