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樊志宏:山脉之于人类文明育成的价值更大

新闻中心 > B首页 > 文旅频道

2024-12-09 18:39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记者李沁雪 张靖) “山与水的分形形态是决定生态及人类文明孕育发展分形形态的基础性变量。”12月7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的第四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暨2024长江文化促进会学术年会上,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樊志宏以《分形理论视角下的山水文脉与文明育成适应性关系》为题作主旨演讲时提出。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樊志宏以《分形理论视角下的山水文脉与文明育成适应性关系》为题作主旨演讲。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分形是波兰数学家芒德勃罗1973年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粗糙或零碎的几何形状,可以分成数个部分,且每一部分都是整体缩小后的形状”。樊志宏以山川、云朵、岩石、布朗运动、树冠、叶子、花菜、大脑皮层等为例,详细解释了分形具有自相似性、无限复杂性、普遍性等特征。“分形理论跳出了三维立体、四维时空的视野困扰,为自然、生态及人文社会系统的育成演化研究,提供了科学化、系统化的基础研究框架,具有可模型化、可量化的优势。”他说。

  人类文明的源起育成与持续演进,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超长历史事件。“文化生态系统观下,山水文脉与文明育成形成了适应性关系。”樊志宏提出,文化生态系统中存在五种时间,即地理(质)时间、天文时间、生物时间、历史时间与人文时间。五个维度“时间”系统中各主体的运动基本上都呈现出典型的分形形态。山川水脉的形成、演变是地理(质)时间的主要运动。

  “山脉河流是最为典型的分形结构。”樊志宏表示,山脉的轮廓常呈现复杂分形结构,山峰、山谷的分布和形态都具有自相似性;河流的分支和河道形态具有分形的特征,它们的蜿蜒曲折和分支的分布都具有自相似性。

  樊志宏认为,文化生态学系统观下的山脉直接关乎人类文明的诞生、演进和走向。在山脉的影响下,地球上形成复杂的地理资源环境,河流湖泊产生,人类逐水草而居。且从分形理论看,山脉之于人类文明育成的价值更大。

  山水的分形形态,连同天文时间的分形形态共同决定(孕育)了其时空域内的生物系统(时间)、人类社会系统的分形形态。“山水的持续分形,意味着其所涵养区域的自然系统边界及规模的扩张,进而带来生态系统规模量级和分形维度的提升,这是人类文明孕育发展的必要条件。”樊志宏说。

  (值班总编辑 王雪 值班主任 张萌 值班编辑 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