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张学标:建好用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新闻中心 > B首页 > 文旅频道

2024-12-09 18:58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记者 张萌

  第四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暨2024长江文化促进会学术年会,12月6日至8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社科院、文旅部门、水利系统、行业协会等领域的200多位代表,围绕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十五五”发展前瞻展开研讨,共同为长江文化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在研讨会期间,长江网记者专访了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人、长江文化促进会理论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艺术研究院张学标研究员。    

  第四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暨2024长江文化促进会学术年会期间,张学标(右一)与参会代表合影。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研究长江文化的学者,请您简要谈谈保护传承长江文化的战略意义?

  张学标:保护传承长江文化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的提升‌:长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共同记忆与历史文脉。加强对长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能够深化民族的文化自信,还能促进对悠久历史的深刻认同。通过深入探索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追溯中华民族的历史轨迹,加深对自身文化根源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在文化自信中稳固历史认同,共同构筑民族精神的坚固基石。

  二是‌推动文化繁荣与文化强国建设‌:保护和传承长江文化是推动文化繁荣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长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究长江文化能激发其资源的创新活力,促进创造性转化与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深厚的精神动力。

  三是‌促进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发展‌: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深化长江文化研究能为长江经济带及流域内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基石,助力经济与文化的相辅相成、协同发展。通过经济活动中融入文化特色,加速文化产业崛起,并推动文旅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的双重提升。

  四是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长江流域各省区市文化特色鲜明,深入研究长江文化成为联结各区域的桥梁,推动跨区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这不仅增进了各省区市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也促进了长江流域与其他流域,如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的文化互动,为构建和谐共融的社会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长江文化中蕴含的敬畏自然、崇尚和平、勤劳务实等优秀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土壤。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可充分挖掘其文化教育价值,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与实践。

  筑牢长江文化的广泛认同、增强长江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在研究领域应该怎么做?

  张学标:长江是历史与自然的馈赠,长江文化是赓续千年的文脉,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现实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第一,要理性考量长江文化研究的“现在时”。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之力。长江文化现在已不再局限于诗词的文学表现范畴,逐渐成为学术的热点,但是当下研究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

  第二,要准确把握长江文化的“精神谱系”。长江文化不仅是考古发掘中的文物和标本,也是一种活态文化。从历史地理看,长江文化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优势,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

  第三,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诗与远方”。唯有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核,将“诗意与远方”的理念付诸实践,方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长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与内涵。具体而言,需以辩证思维审视保护、传承与弘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系统思维构建文化发展的整体布局;以精细思维雕琢文化传承的每一个细节;以创新思维展现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创作更多富有文化价值的作品与新媒体内容,让长江文化触手可及;以战略思维思考如何以长江文化为引擎,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做好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在研究领域应着重关注哪些维度?

  张学标:我认为保护、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要着重关注三重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个根本遵循,细细品读长江文化的古老韵味,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鲜活内涵,从历史、现实与发展三个维度出发,助力长江文化走向世界,迈向未来。

  首先,要关注历史维度,守护长江文化的千年文脉。长江文化传承多元一体的文明基因,孕育出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巴蜀、荆楚、吴越等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绽放异彩。它深深植根于长江流域独特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情感之中,通过长江沿线的文物古迹、古典城市与村落的风俗民情得以生动展现。守护这份千年文脉,首要任务是保护长江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一文化存续的物质基础。长江的每一滴水、每一座山、每一种生灵,共同构建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认同。面对长江白鲟的灭绝、犀牛等古生物的消失,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刻不容缓。随着长江大保护政策的持续实施,以及降碳、减污、增绿措施的协同推进,加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完善等,我们肩负着重现“一江清水向东流”美景的重任。同时,保护文物遗迹与古典风情同样关键,它们不仅记录了长江文化的发展历程,更彰显了民族精神的绵延不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有机融合,注重地方特色,运用“微改造”的精细手法修复历史文化街区。为此,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特别强调了“全面推进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通过保护与修复并重的策略,为长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要着眼现实维度,把握长江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的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促进文明交流。长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瑰宝,蕴含着文明基因与共同情感,其全方位展示与传播对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提升长江文化传播力的关键在于实践。首先,应将长江文化的精神实质与价值观念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城乡规划,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风貌,实现山水人城的和谐共生。其次,将长江文化转化为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资源与资本,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加快与数字产业的融合,创新文化服务场景。最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提升长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通过官方、民间与国际平台构建良性互动机制,以长江文化为纽带促进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和平互惠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共同价值基础。

  最后,要关注发展维度,推动长江文化新气象新作为。一方面,要深入发掘历史中的长江文化,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及具有自然山水特色与历史人文内涵的城市与乡村提供灵感。另一方面,要坚持守正创新,继承与发展长江文化中的红色基因与民族品格,在建设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不断充实与拓展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增强长江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挖掘与创新新时代的长江文化,将深刻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与精神风貌,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对于湖北来说,如何打造以荆楚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文化标识体系,促进湖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张学标:2018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时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湖北拥有1061公里长江岸线和“千湖之省”的美誉,地理禀赋独一无二,还拥有从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信息科技文明的完整长江文明谱系。以荆楚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文化标识体系,不仅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需要,也是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是要精准定位,提炼荆楚文化核心标识。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体系中,长江与黄河“江河互济”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宏伟气象,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紧扣荆楚文化的特质,打造荆楚文化核心标识,要深刻认识传承弘扬荆楚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性,形成以荆楚文化为内核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从曾侯乙编钟的悠扬乐声到黄鹤楼的千年守望,从屈原的浪漫主义到三国文化的智勇交锋,这些文化符号不仅承载着荆楚文化的历史底蕴,更是湖北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我们需要深入挖掘这些符号背后的故事与内涵,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其打造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形象。比如,以襄阳古隆中为核心,打造三国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以武当山为引领,发展太极文化旅游;以荆州古城为依托,展现楚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这些独特品牌的塑造,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荆楚文化的魅力,不断提升湖北旅游的整体吸引力。

  二是数字赋能,创新荆楚文化表达方式。数字技术为荆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将荆楚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文化旅游体验。比如,通过VR技术重现古代荆楚的繁华景象,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利用AR技术,让游客在游览景点时能够“触摸”到文化符号,感受其背后的故事;开发荆楚文化主题的电竞、动漫、网络微短剧等新媒体产品,吸引更多年轻游客的关注。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对荆楚大地上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修复和展示,让游客能够以更加便捷、直观的方式了解荆楚文化的深厚底蕴。此外,我们还应抢占数字文化产业赛道先机,推动荆楚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创新数字娱乐内容,用数字化传播渠道连接全球用户。

  三是整合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与产品。我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景观多样、人文荟萃,围绕荆楚文化标识与IP,我们需要整合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资源,设计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旅游线路与产品。整合楚辞文化、三国文化、武当文化等荆楚特色文化资源,将文化标识与自然景观、历史文物、民俗体验紧密结合,为游客提供深度文化旅游体验。同时,加强与其他省份及国际文化旅游市场的合作,通过联合推广、互送客源等方式,拓展荆楚文化旅游的影响力与覆盖面。

  四是强化营销,提升荆楚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营销作为文化传播与旅游推广的核心环节,其策略与执行效果直接关系到荆楚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广泛覆盖与高效传播特性,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营销策略。通过精心策划并举办系列文化节庆、特色展览等活动,有效吸引媒体聚焦与公众广泛参与;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分析市场需求,精准定位目标游客群体,实施个性化、精准化的营销推广;加强与国内外旅游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广荆楚文化旅游产品。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口碑营销,通过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全面优化旅游环境等举措,赢得游客的高度认可与自发传播,使每一位游客都成为荆楚文化旅游品牌的忠实传播者与代言人。

  五是加大国际传播力度,提升荆楚文化国际影响力。荆楚文化的国际传播是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一环。我们要深入挖掘荆楚文化和形象中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用国际话语叙事体系讲述湖北故事。通过生产多语种的荆楚文化图书、影像或游戏产品,充分展现荆楚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同时,要加强与国际文化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将荆楚文化推向世界舞台。此外,还应充分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等平台,扩大荆楚文化的国际传播空间,提升荆楚文化的国际热度和影响力。

  六是构建文化地标,打造荆楚文化名片。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游客具有重要意义。湖北拥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坚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旅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的原则,提炼荆楚文化在中华文化版图中的独特标识,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地标。比如武汉黄鹤楼、宜昌三峡大坝等,都可以成为展示荆楚文化的重要窗口。

  (值班总编辑 王雪 值班主任 张萌 值班编辑 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