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记者张萌 李沁雪
12月21日—23日,大型原创舞剧《乐和长歌》在武汉琴台大剧院上演,连续3天现场观众爆满,座无虚席,热度直线升温。《乐和长歌》为观众打造耳目一新的荆风楚韵舞台作品。
《乐和长歌》演出现场。鄂文旅 供图
原创舞剧《乐和长歌》作为第五届湖北艺术节的开幕大剧,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演艺集团出品,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策划制作。该剧是湖北省2023年至2025年重点推出的荆楚文化题材剧目,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
考古研究成果大众化表达,荆楚文脉在传承中创新
舞剧《乐和长歌》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场文脉赓续的文化体验。《乐和长歌》创作团队采风荆楚大地,多次到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参观,研究文物、图片、文字等资料,从荆楚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从一张张精美的设计草稿,到在舞台的华丽呈现……这些惊艳的舞台元素,均从出土的楚国青铜器、玉器、漆器中提取。
观众在舞剧表现现场,可以鉴赏1比1复刻的整组曾侯乙编钟、虎座鸟架鼓,发现越王勾践剑、龙形玉佩等一众国宝登台。这些历史最强“星”光,给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赏宝”体验。“将楚文化的庄严与恢宏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历史器物,不仅还原了楚文化的物质精髓,也成为传递厚重感的重要视觉符号。”《乐和长歌》多媒体设计王新磊告诉记者。
《乐和长歌》演出现场。鄂文旅 供图
近年出土于楚地的竹简、木牍,借助现代科技的数字影像、声光电科技,与巨大的编钟同台矗立,让承载了厚重历史的简牍“活”起来,诉说着历史中一个个鲜活的家国故事。此外,剧中凤凰的鸣叫设计也别出心裁,团队融合了自然界的鸟叫、猛兽的嘶吼,力图呈现传说中楚人图腾凤凰的声音。
“这是一次全新的突破,是一次结合考古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也是推动荆楚文化在当代创新性发展的实践。《乐和长歌》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方式,把考古研究的学术成果带入大众视野,转化为公众语言送到群众身边,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互动,让更多人知晓。”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夏商周课题)项目组组长方勤评价道。
楚式美学惊采绝艳、浪漫奇谲,楚文化是长江文化的精华
“在我看来,舞剧不仅是美的艺术,更是一种叙事的语言。在这部作品里,我们试图更好展现出楚文化的独特气质。”舞剧《乐和长歌》总编导、国家一级导演王舸说。《乐和长歌》创作缘起于古老的“编钟文化”,故事情节围绕“和国”与“乐国”的纷扰纠葛展开。和国国君和成与乐国公主乐安联姻,碰撞出一篇充满爱恨交织的传奇大戏。凤鸟和鸣,千年楚简徐徐展开,《离骚》《九歌》之声唱响……观众在舞剧中可以看到翘袖折腰、楚楚动人的楚风舞蹈,华丽神秘的巫舞傩戏,听到沉雄遒劲、气势磅礴的金石之声、钟磬之乐。楚文化浪漫、瑰丽,充满了“天人合一”的诗意表达;楚文化神秘、厚重,既有巫傩祭祀与未知对话的仪轨,又有礼乐制度对和平与和谐的深刻追求。王舸认为,“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时代风貌的文艺作品,来弘扬传承千年的文脉,借剧中人物表达‘乐和天下’的精神追求。”
舞有楚风,乐有楚声。为此,舞剧《乐和长歌》在编舞、音乐、舞台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投入大量心血、精心打磨。舞台上采用随景起舞的艺术表达,融合独舞、群舞等多样的当代舞蹈形式,使鲜活的舞者成为民族文化的讲述者、艺术想象的承载者、历史传说的演绎者。
“在创作过程当中,我的音乐创作灵感来自屈原的《楚辞》。《楚辞》的文字就是最好的音乐,其带来的力量传承了千年。”舞剧《乐和长歌》编曲杨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数次惊叹于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只有对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对楚地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才能让楚文化重新焕发出生命力。”《乐和长歌》服装设计崔晓东强调,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遵从的理念是“遵古,但不摹古”。他认为,让楚文化“动态”弘扬与传承,可以通过舞剧的形式,用现代审美进行提炼与创新。
《乐和长歌》群舞《战舞》演出现场。鄂文旅 供图
记者在舞剧《乐和长歌》首演现场看到,女子群舞《魅影》中,所有舞蹈演员手持旌羽、身着华服、水袖轻甩、丰姿绰约,充分体现了楚舞“翘袖折腰”的舞蹈风格;而男子群舞《战舞》片段则风格迥异,男子踏歌而起,浑厚的鼓点交织,用舞蹈演绎出战士出征前的勇猛,颇具楚地雄风。对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认为,“设计师巧妙地将楚文化中的形象、色彩提炼、转化到舞剧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形成鲜明的艺术语言,进一步塑造和强化了人物的形象、性格和气质,营造出不同剧情下的场景氛围,令人印象深刻。”
“展示出了惊采绝艳、浪漫奇谲的楚式美学特征。”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湖北省政府文史馆国学院院长、楚文化专家刘玉堂评价道,“和战恩怨、烛光剑影、爱恨情仇,《乐和长歌》演绎了一场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历史活剧和文化长歌,生动形象地诠释了‘礼序乾坤,乐和天下’这个宏大而精深的主题,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深远的启示借鉴意义。”
总编导王舸介绍道,舞剧《乐和长歌》在创作中取材于楚式美学,每一段舞蹈、每一处细节中,隐藏着的故事的隐喻与情感的暗流。《乐和长歌》人物造型设计师孙晓红告诉记者,楚国女子偏爱“粉白黛黑、朱唇皓齿”的妆容,通常是厚敷白粉于面,黛黑长眉入鬓,唇妆采用梯形唇。发髻偏于一侧,形成独特的楚式偏髻。
“楚文化是长江文化的精华,影响广泛,西至巴蜀、东至大海。楚国800年,楚人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为中国南北文化的融合和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方勤说,“楚式美学蕴含了丰富的智慧,更是中华美学精髓的集中体现。金色与黄色搭配,青色与绿色呼应,红色与黑色相映,这些充满勃勃生机的鲜艳色彩显得艺术感十足,如同楚国的辞赋、丝绸、漆器一样,华彩璀璨。”
年轻人说:“上春晚。”“来国家大剧院。”“这才是楚人的魅力!”
“上春晚。”“来国家大剧院。”“这才是楚人的魅力!真可谓:楚楚动人!”“你永远可以相信楚人的审美!”众多网友看到《乐和长歌》的视频新闻后,纷纷留言。文艺是时代的号角,舞剧《乐和长歌》被众多年轻网友誉为“楚式美学的集成之作”。
大量年轻观众排队领取《乐和长歌》节目单。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现场更多年轻观众,是奔着楚文化而来。“让我身临其境,非常多创新元素。”“大饱眼福了,我很满足!”“能把荆楚文化推广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面对记者的镜头,一群年轻的观众,看完《乐和长歌》演出后,难掩心中的激动。“《乐和长歌》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了年轻群体全方位感受楚文化的热情,精美的服装服饰设计也将近年来的汉服热推向了新的高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评价道。
“如果说荆楚大地出土的文物让我们管窥神秘的楚文化,那么《乐和长歌》舞剧的服装、服饰及道具的设计,将这些孤立的文物如青铜器、漆器、玉器等与王侯、将士、乐伎等关联在一起,形成立体的、鲜活、宏大的场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分析说,“通过浓烈的色彩、独特的图腾形象、精美绝伦的纹饰生动地展现出雄浑的楚风楚韵,无声地带领观众穿越千年时空,感受一个激荡的伟大的时代以及壮美的故事。”
(值班总编辑 蔡早勤 值班主任 张萌 值班编辑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