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老旧小区完美“蝶变”之靓点看点集锦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宜居频道

2022-01-14 17:28 来源: 武汉住保房管
【字体:
   提示:点击关注“ 武汉住保房管”
  "
  补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短板,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中央交给武汉的一道“必答题”,而老旧小区改造是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扩大内需的发展工程、面向基层的治理工程。
  武汉市按照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将老旧小区改造列为2021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市政协2号建议案,并按照“政府主导、居民参与,补齐短板、建管并举”的原则,由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牵头协调推进落实。 市房管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改造工作政策机制,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以“绣花针”精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让党的惠民政策在居民家门口“开花结果”。
  2019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103个,完工838个,惠及居民约30万户,我市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圆满收官。
  2021年,全市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419个,完工455个,惠及居民约20万户,超额完成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完成30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通过改造,老旧小区昔日逢雨必漏的屋面墙面整治如新,杂乱无章的蜘蛛网消失不见,扛坛子气上楼的日子一去不返,重新修整的路面和加装的电梯使出行更加方便,全新打造的休闲广场让老旧小区变身为公园,居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据悉,“十四五”期间,全市还计划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004个。2022年完成改造350个,一个个老旧小区将迎来“新生”,实现完美“蝶变”。"


  【 江岸区 】


  ▲ 协昌里小区加装电梯获居民点赞
  适老化改造解决“下楼难”问题
  老旧小区大多没有电梯且老年居民偏多,老年人“下楼难”是普遍问题。
  2021年,江岸区老旧小区改造完工38个小区,新开工50个小区,其中共加装电梯21部,目前正在加装13部。改造中,通过向居民宣传加装电梯有补贴的“天时”,积极勘察小区地质条件、房屋构造的“地利”,引导街道社区和居民齐心协力形成“人和”,大力推进加装电梯惠民工程,助力解决老小区居民下楼难问题。
  协昌里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房屋8栋,居民614户。该小区改造内容包含雨污管道分流、通信管线、道路翻新、楼道修缮、消防安防改造、房屋立面修缮、加装电梯等多项,重点解决老年人出行难问题,改造后得到小区老人的大力点赞。


  【 江汉区 】


  ▲ 西马新村小区改造后打造全新的邻里广场
  宜居型小区吸引居民“回流”
   公共部位老化、公共区域破损是老旧小区主要的环境短板之一。
  2021年,江汉区老旧小区改造完工36个小区,新开工52个小区。改造中,为提升老旧小区的宜居环境,针对建筑和公共区域老化破损问题,聘请专业机构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老旧小区高质高效样板工程,改造后很多老旧小区居民都从外回迁,如循礼西马片小区就搬回了200多户居民,增强了小区的吸引力。
  西马新村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房屋23栋,居民1225户。改造后,满是坑洼的破损水泥路面被修整刷黑,林木密集的废弃闲置区变成漂亮的休闲广场,广场外铺了400米长的环形塑胶跑道,方便孩子游戏、居民跑步锻炼。


  【 硚口区 】


  ▲ 荣东小区设置电子智能垃圾回收箱
  智慧型小区引领生活新时尚
  小区虽“老”,但通过智慧科技的改造加持,一样能够焕发勃勃生机。
  2021年,硚口区老旧小区改造完工16个小区,新开工20个小区。改造中,硚口区率先落实管网入地,拔除电线杆100余根,强、弱电线缆全部实现入地。同时,大力推行智慧改造,对路灯、视频监控、门禁系统全面升级,让居民在科技生活中感受到安全感。
  荣东小区建于上世纪60—90年代,改造范围共26栋,涉及居民1609户,改造时着力于“看不见”的地下管网,解决社区居民最实际的用水、用电、用气困难,特别注重改造中创建智慧试点小区,新增电子信息宣传栏,路口设置监控摄像头、引导屏、IP广播,设置电子智能垃圾回收设施,活动广场设置互动数字场地,让居民在科技化的智能生活中体验新时尚。


  【 汉阳区 】


  ▲ 倒口西村二院小区在中心景观和公共空间融入文化元素
   改造重文化 管理可持续 提升群众幸福感
  “千楼一面、处处一样”是早期城市建设过程中居民区过于追求一致性的历史印记。
  2021年,汉阳区老旧小区改造完工32个小区,新开工20个小区。改造中,结合汉阳地域和历史文化,通过微改造、微拆迁、微建设等方式,既建好项目,又讲好故事;改造后所有小区引入红色物业,实现了老旧小区的长效治理。
  汉阳倒口西村二院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房屋8栋,居民502户。改造中,结合汉阳地区的“汉阳树”“鹦鹉洲”等洲头文化,对小区内的中心景观和公共空间融入文化元素进行重新打造。


  【 武昌区 】


  ▲ 首义路小区建设3500平方米的百姓大舞台,丰富群众生活
  “百姓大舞台”让居民更舒心
  老旧小区硬件改造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人居尺度更舒适,力争让每一个小区,都有一处开敞的公共活动空间。
  2021年,武昌区老旧小区改造完工38个小区,新开工54个小区。改造前,全面摸底,广泛征求民意;改造中,重点突出解决居民的迫切需求项目,如公共空间的打造、养老服务的引入等,力求改造后让居民住得更舒心。
  首义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武汉市最早的居民小区之一,共有房屋38栋,居民2121户。改造后,在中心广场处建立占地约3500平方米的百姓大舞台,设有多个换衣间,看台可供约150人观看,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 青山区 】


  ▲ 现代花园小区新建两层楼的党群服务驿站
  党建引领提升居民归属感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红色力量”、党建引领是这项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2021年,青山区老旧小区改造完工110个小区,新开工46个小区,改造中以党建为引领,形成了社区、业主代表、代建、施工、监理、设计等“六方联动”的特色机制,改造专班联合街道和社区,通过党员教育、培训、社团活动对居民进行宣传,还发动党员骨干带动居民参与,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合理制定改造方案,统筹推动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
  青山区现代花园A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共有房屋15栋,居民848户。改造后,新建两层楼的党群服务驿站,增加居民活动空间,方便A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社区提供政务代办、便民服务等工作,推动基层治理服务阵地向群众家门口覆盖。


  【 洪山区 】


  ▲ 绿之苑小区将休闲绿地打造成居民休闲娱乐的小花园
  老旧小区变身休闲公园
  有树还要有景、绿地升级花园,环境提档升级是缩小老小区与新小区差距的重要措施。
  2021年,洪山区老旧小区改造完工56个小区,新开工67个小区。改造中,统一规划设计,集中成片改造,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共用设施设备破损老化、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将绿化提升、景观优化作为改造提升重点,改善居民人居环境。
  绿之苑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共有房屋10栋、居民390户。改造中,以居民活动场所的修补为重要内容,将架空场地改造成纳凉休闲、闲话家常的休闲广场;将原来的休闲绿地打造成有居民娱乐、健身设施、休闲凉亭的小花园。


  【 江夏区 】


  ▲ 城北小区改造后打新增停车位,解决居民停车难题
  停车不再难 生活更美好
  老旧小区机动车停车位严重不足也是“先天性”问题。
  2021年,江夏区老旧小区改造完工54个小区,新开工27个小区。改造过程中,除屋面、墙面、路面、排水等满足居民生活条件的改造外,还增设停车位、改善绿化、新增便民设施等内容提升小区整体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足感。
  城北小区东区建于2000年,共有房屋16栋、居民546户。改造中,针对小区车位较少、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重新对小区停车位进行规划,改造后新增58个车位,有效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 新洲区 】


  ▲ 教师村小区新增电动车智能停车棚
  智能电动车棚让居民更方便
  提升类设施改造是适应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变化的便民新举措。
  2021年,新洲区老旧小区改造完工14个小区,新开工8个小区。改造中,除了满足居民急盼解决的基础类改造外,还增加了提升类设施改造,如新建电动车停车棚、停车场配建及优化,公共部位修缮、功能用房的建设等。
  教师村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房屋17栋、居民368户。改造中,针对小区内电动车多的实际情况,征求居民意见,在小区内的现有公共区域科学合理选址,新增电动车停车棚和充电装置。


  来源:长江日报
  end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