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系列特刊《新时代英雄城市武汉10年赶考之路》——强化规划引领,服务初心不改,助力城区高质量发展十年蝶变

“汉口之心、美好江岸”。这里曾是武汉近现代商业、金融、外贸和国际交流的发祥地,最早的现代化马路,最早的现代化港口,最早的高尔夫球场;这里也是武汉最早发展楼宇经济的城区之一。2011年10月,平安金融中心将国际甲A级写字楼概念首次引入武汉,短短几年,这栋楼已成为全省首栋纳税超10亿元楼宇。10年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在助力江岸区区域发展、经济建设、服务民生等方面努力作为,砥砺前行。
协调各方
助推市区共建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规划实施工作机制

▲江岸区高楼林立,不断刷新城市天际线。
晚上九时的中山大道,两座10亿元楼宇——平安金融中心和中信泰富大厦隔街对望,灯火通明。谁还记得十几年前的黄浦路永清片?那时它被贴上“旧城”的标签。2017年,武汉天地入驻为它带来活力,2012年,一则《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实施规划》,正式拉开其发展序幕。
江岸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分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推江岸区与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立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并设立工作专班,承担日常工作事务,为保障规划实施落实落地贡献力量。
目前,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已建设成为国际性企业总部聚集区、国内一流滨江高端商务区,入驻企业3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19家,是武汉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城市建设的标杆和名片,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规划引领作用成效斐然。10年来,片区楼面地价从4000元/平方米增至30000元/平方米,土地出让价款累计达到136亿元。这一成功案例不仅为江岸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极大地提升了城区风貌与功能品质。这一工作机制,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江岸经验”,被武昌、汉阳、青山等城区成功引用。
相隔不远的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新村片区,泰康金融中心、周大福金融中心、中信泰富滨江金融城、华讯科技金融城等一批楼宇正“拔节生长”,14个重大项目如火如荼地加速推进。可以想象,未来的二七滨江板块依然“磁力”强劲。预计到2025年,在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的引领带动下,江岸区纳税亿元楼宇将突破30栋、10亿元楼宇超5栋。
审批提速
助力长江新区起步腾飞
7月27日,随着第一锹土被铲起,长江新区首个央企区域总部大厦——中国铁建华中总部破土动工。截至目前,中国铁建、中国电建、三峡集团三家央企和长江新区签订合作协议,将深度参与长江新区开发建设。
2019年7月,长江新区控规正式获批,自此,新区规划建设蓄势腾飞。江岸分局从讲政治、讲担当的高度,推进长江新区起步区项目规划审批、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土地征收、批后项目监管、历史遗留问题房办证等相关工作。截至目前,长江新区起步区总共公开挂牌出让土地7宗,成交土地总面积44.96公顷,规划建筑总面积119.65万平方米。
三年多来,江岸分局推进新区项目规划审批,核发新区起步区范围内的“一书两证”75项;积极助力新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办理市政管线项目规划许可30项,长度达到48.3公里。为确保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尽快落地,分局灵活运用“告知承诺”“并联审批”等方式方法,加快国药健康城、欣航创新发展中心、国际绿创中心、中铁建华中总部大厦等项目规划审批办理,赢得企业点赞。
“在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的帮助下,项目开工时间大幅提前。奋力开门红,我们信心满满!”长江绿创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感慨地说。该公司项目位于长江新区起步区,为满足企业尽快开工建设的需求,江岸分局启动“告知承诺”和“并联审批”机制,大幅缩短办理时间,该项目成为起步区范围内通过交易中心土地竞拍得到使用权的项目中,首个可以开工建设的项目。
便民利民
学习陈慧丽让不动产登记窗口服务焕发新活力
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纸条姐”的陈慧丽,曾长期在江岸分局驻江岸区政务中心不动产登记窗口一线工作,十余年为办事群众写下万余张提醒纸条。“民生无小事,细微见服务”,受其感召,陈慧丽成为江岸不动产登记窗口的行业标杆,红色示范岗、办不成事窗口、帮办服务、上门服务……整个办事大厅遍布暖心服务。
江岸不动产登记窗口延伸“纸条”的长度、拓展“纸条”的宽度。线下,设立“红色示范岗”,学习陈慧丽,十年如一日,为数百万群众提供了精准服务;设立“小微企业”窗口,采取一对一帮办模式提供专业、精准、高效服务,最大限度解决小微企业排队难、资料繁、审批长等各种登记问题,一站式助力营商环境优化;设立“办不成事”窗口,极力打造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题“直通车”,该窗口自2021年4月开办以来,成功化解“办不成的事”107件,收到锦旗14面、表扬信70余封。
线上,在区政务服务大厅1楼设有“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实现房屋查询信息、《不动产权证书》以及《不动产登记证明》“即来即打”;在区政务服务大厅3楼设立“网上自助区”,安排专人全程指导、解答办事群众在网办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今年以来,江岸区不动产登记网办总量达2万余件,业务占比在全市排名靠前,超五成的办事人乐意接受“网上办”“掌上办”,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窗口工作人员殷莎丽说,曾经,陈慧丽写下的上万张纸条,把群众的心和她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如今,窗口改革创新、热情服务的点点滴滴,也正是为了学习陈慧丽,更好地与群众手牵手,心连心。窗口将继续学习陈慧丽、积极落实各项便民举措,不断推陈出新,努力为办事群众、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以人为本
保障民生项目持续发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活高品质提升。“规划部门不断提升规划编制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城市更新,其根本目标还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岸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力投身“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为民服务的热忱,助力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关心群众健康福祉。江岸分局积极推进医疗卫生项目办理,10年来,办理了市汉口医院心肺康复大楼、江汉大学老年医学中心、武汉市第八医院迁建项目等8个医疗卫生项目的规划审批手续,新增床位数3550个。
关注群众教育问题。江岸分局持续推进教育类项目办理,10年来,先后完成了25所幼儿园、15所小学、2所初中、3所高中、3所职业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规划审批,总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数40920个,为适龄学生在家门口就近享受到优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江岸分局探索展开“行政审批大集中”“多测合一”试点等审批改革工作,形成了“集中力量审批、集中技术服务、集中会议攻坚”“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等实际成果,减少审批环节,减轻企业负担。目前,分局行政审批“三集中”工作机制已成熟稳定运行;“多测合一”事项已完成2个项目办理,实现率达100%。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代不负奋斗者。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区关于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部署要求,锚定助力打造“全国卓越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三中心一基地”战略目标,踔厉奋发、笃行实干、奋勇前行,续写新时代江岸自然资源和规划发展新篇章。来源: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 长江日报
编辑:郑莹 赵卉
审校:姚峰
运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我就知道你“在看”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