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一共有660余座城市。
在地图上,各个城市的分界线曲折蜿蜒,又紧紧嵌合。
或大或小,或老或新,每一座城市都有公认的中心。例如北京的国贸,上海的外滩,广州的珠江新城。
唯有问到武汉人,他会犹豫三秒。
“你知道啥叫‘大武汉’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1
在武汉,这个中心不抄“现有答案”
武汉究竟有多“大”?
若以官方发布的行政区面积作为基准换算,大抵等于0.52个北京,1.35个上海,4.29个深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那么,武汉的中心到底在哪里?
如果沿城市最重要的水道——长江+汉江,将武汉进行折叠,哪些地方是中心?
一横一竖之间,正好分成四份。沿着大江、大湖、城市主干线,四个中心跃然而出。
街道口梦时代、中北路汉街、永清街天地、四新方岛。
前三者,都是大家传统印象中“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连绵的高楼、大型的商场,车流昼夜不停,每一立方米的建筑毛孔,都力争创造经济价值。
折叠的武汉
唯有“方岛”,被寄予了更多天马行空的想象。
过去十余年间,为缓解“火炉”武汉之夏季炎热,在汉口、汉阳与武昌,一系列的风道、水系与绿楔改造工程相继展开。
其中,武昌的“六湖连通”,诞生了一条楚河汉街;汉阳的“六湖连通”,则促成了一座四新方岛。
如何去打造这座人工形成的“城中湖、湖中岛”?2010年,有关“方岛”的构想被大胆提出。在某次评审会上,有专家兴奋表示:武汉总算有了超前设计的城市片区!
从广州二沙岛,到南昌扬子洲,再到长沙橘子洲,在国内诸多城市中,“城中岛”的概念并不陌生,它们或成为富人集聚区,或成为特色产业带,或成为著名打卡地。
那武汉方岛,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带着这样,不抄现有答案的新设定,10多年间,这座人工岛开始了向城市“超级板块”的进化——从建设创意产业城、千米凤凰塔、全球第三座“世界之窗”……有关方岛的讨论与争议就从未停止过。
市民的热情越高涨,政府的态度反而越审慎。因为方岛,堪称武汉“独此一枚”的主城留白地块。
凤凰图湿地公园实景图
它位于二环与三环之间,四新生态新城核心,在同环线的范围内,几乎是唯一一块,未被大面积开发的地块。
珍贵“留白”之下,方岛还有不可复刻性的地貌地势基底——城中有湖,湖上有岛,被蝶状的人工湖——凤凰湖合围。四面环湖,中间为四四方方的人工岛屿,四周则是垂柳绦绦的湿地公园。
它是武汉第一座人工岛,也是武汉市区最后一块城市绿轴。
似历史留下的礼物,又是城市推进的必然,方岛在武汉对城市建设有了新的认知、新的期许的背景下,被正式推到了台前。它肩负着建设城市新景观带、样板带、展示带的别样使命。
简单来说,武汉希望通过对这座方岛的开发,来寻找城市中心的另外一种可能。
02
谁规定,城市中心只有这些可能?
这种可能是什么?
一直以来,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不管是单中心还是多中心,城市的中心仿佛只有一种模样。
楼宇林立、灯火辉煌,人流熙攘,步履匆匆,是每天的清晨与傍晚,高德地图上“红得发紫”,前方的车尾灯一眼望不到头的区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些城市中心地带,人口的高密度、开发的高强度,也引发了对于空间规划、交通功能、基础配套、产业动力、城市治理、生活品质的一系列“灵魂之问”:
是不是住在中心,就注定被高楼包围?
是不是中心拥挤,无法再容纳诗与远方?
是不是湖岛和时间一样,无法真正拥有?
似乎,创造高GDP的“城市中心”,与承载更多美好需求的“生活中心”之间,那个等号总是难以划上。
所以城市中心,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在武汉,这座方岛,展开对新答案的求解。
方岛岛内规划过程稿
解题人,则是中国金茂。
2019年2月,在汉阳区官网之上,《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发布。
有眼尖的市民发现了一句话——“推进汉钢片和四新方岛金茂项目落地”。
次年3月,在武汉疫后的首轮土拍之中,金茂正式斩获方岛地块。
四新方岛金茂项目落地
政府的提前官宣,项目的快速落地,背后是金茂有目共睹的城市运营力。
作为中国金茂在全国的第21个城市运营项目,落子武汉7个项目之后的首个城市运营项目,这座方岛金茂智慧科学城,既有他山之石的经验,也有武汉本土的探索。
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总体定位,武汉需要建设出一个不同的城市中心、前沿的城市样板。
这座方岛,将是武汉前所未有、更加醒目的城市坐标。
03
上方岛,让城市中心的生活回归本真
“登岛”之后,金茂做了哪些事情?
它所解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在中心,就注定被高楼包围?
过去的30多年间,中国诸多城市都在“欲与天公试比高”。伴随着高楼建设潮的退热,人们也开始反思,投资大、周期长、能耗高的庞然大物,真的就是城市中心的“标配”吗?
答案,显然不是。近年来,当摩天崇拜渐渐瓦解,一些“去高度,存精度”的建筑,纷纷担当起城市的标志物。
比如重庆洪崖洞、长沙文和友、成都春熙路,均非城市天际线的最高点,但体现城市个性、丰富市民生活,也同样创造出了不斐的经济拉动。
方岛岛内规划方案过程稿
所以这座方岛在规划之初,即充分借鉴荷兰“低地城市”“太阳城社区”的成功建设经验,践行低碳理念。
在荷兰的“太阳城社区”,无论是医院、学校、剧场、公园、体育场都就近设计,确保在居民的步行半径之内;从道路两旁,到建筑房顶与外墙,以及各个公共场所,都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
对此,一方面,金茂将地标双塔“放倒”,为城市的湖岛内外,保留了一个开阔与干净的天际线。
根据规划,方岛金茂智慧科学城项目计容建面约130万方,涵盖商业、商办、酒店、教育、文化、生态、居住等多重业态。除去大型购物中心—览秀城(已动工),以及钟家村方岛小学、三所幼儿园、甲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文化场馆、绿色住宅、绿色能源站之外,还规划引进低密商办。
在这里,包括城市档案馆、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在内,近10万方公益性+经营性文化建筑组团,将助力城市中心功能的精细化重构。
另外一方面,方岛金茂智慧科学城还将积极导入数字经济产业企业。目前,以大疆无人机、蔚来汽车等为代表,诸多体验店都已率先“登岛”。
在方岛地底,一座埋在地下两层、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庞然大物——湖北首个污水源和地源热泵能源站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
未来,这一工程将助力方岛成为城市双碳行动的积极践行地。以每平每年仅需几十元的超低成本,即可一年四季享受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
这座方岛,将打造一座立于武汉中心,汇聚多种业态,率先进入城市生活模式未来时态的“超级岛”。
岛内规划过程稿
它所解答的第二个问题,是城市中心,一定就是压抑的水泥钢筋森林吗?
在国际国内的诸多城市之中,“大城市病”的主症之一,就是对中心的高强度开发。
肉眼可见的人口与建筑密度,上下班高峰期等电梯、停车难、拥堵塞,让中心繁华的表皮之下,是越来越失去乐趣的生活。
所以这座方岛金茂智慧科学城,开启的是“加减法”——它既对城市中心的生态底板进行充足“留白”,也对四新、对汉阳的城市功能进行填补提档。
项目以“根系”的方式蔓延发散,通过环岛漫步生态廊道、多种亲水游憩设施等,营造绿色亲水的空间,打造低密度、花园式、高品质的办公和居住空间,形成环湖绿道、湿地公园、景观资源、生态休闲、资源配套,以及低碳创意、多元宜居的生态社区。
作为武汉市低碳示范工程第一批试点项目、汉阳区唯一一个获得低碳试点的园区,项目一直致力推动武汉“低碳城市”的建设。沿袭中国金茂“臻绿战略”,以先进的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如低碳建筑、低碳景观、低碳能源等,为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提供着独树一帜的“方岛模式”。
低碳之外,低密也成为方岛金茂智慧科学城的吸睛亮点。根据规划,项目包含9个地块,容积率约为1.46,打造总部办公、低密商办、低密住宅以及文化业态。
从楼间距的疏朗开阔,到整体楼层高度的克制,再到湖岸线的保留、“含绿量”的提高,无论是岛中央,还是环湖岸,方岛金茂智慧科学城都紧扣“低密”的关键词,进行规划与打造。在这里,低密度、花园式、高品质的办公、居住和生活空间三位一体。
岛内商办规划过程稿
它所解答的第三个问题,则是城市中心,与“湖岛”不兼容吗?
在武汉及其他城市,城市中心的湖基本都已有了很高的“完成度”。大面积的原生湖岸、待开发地块几乎绝迹。
类似方岛这种“城中湖,湖中岛”的多层次土地形态,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而且在城市中心湖岛开发之中,一个更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协调“破”与“立”,“去”与“留”之间的关系?
湖岛的建设,一定就是对生态的损毁?中心的强化,一定就是对宁静的打破?方岛所试图探索的这“另外一种可能”里,不过分宣扬城市澎湃的经济雄心,而是着力描绘人对美好生活场景的更多向往。
它把城市中心已经难见的大面积的湖、完整的湿地、保留了野趣的公园,以及最智慧的生活方式,最便捷的交通出行,最创意的产业集群,通通融合在了一起。
凤凰湖湿地公园实景图
目前,一座环凤凰湖的公园已雏形初显——2019已建成开放的一期,青桐与垂柳相依,盛夏紫色马鞭草成片盛开,已经成为附近居民日常散步、周末出游的好去处;正在建设推进的二期,则将继续完善公园绿道、半地下车库、附属建筑、亮化照明等功能,将极大提升公园的生态景观、全龄游乐与公共交通等功能。
推窗可见凤凰湖,出门就是览秀城,骑车可到单位楼下,散步就偶遇艺术展………在这里,城与湖,湖与岛之间,都以一种最舒适的关系共存与互动。
通过对这三个“灵魂之问”的剖与答,在这座方岛,城市中心“另外一种可能”,已经开始有了具象化的模样。
武汉的湖岛,在中心还有方岛这一种打开方式。
三问三答,三破三立,终成方岛。
【编辑:李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