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让这堂大课“有意义”还“有意思”,“思政教育局长谈”首场开讲

新闻中心 > B首页 > 要闻

2022-03-18 06:2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记者杨幸慈 通讯员杨学工)“思政课上,既有学生们熟悉的张桂梅、喜爱的谷爱凌,也有《长津湖》《流浪地球》,我常常给学生们讲故事,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3月17日,武汉市建港中学党总支副书记田英在长江日报直播间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讲述怎样让思政课“有意义”还“有意思”。


  汉阳区教育局局长刘平华。长江日报记者杨涛 摄
  17日,“思政教育局长谈”首期开讲,汉阳区教育局局长和来自一线的4位中小学校长、书记带来了一些宝贵经验。
  田英是建港中学一名思政课教师,也是学校党务工作者,她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把诗词歌赋、影视作品等,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学校思政课内容活动化,开展模拟法庭、时事话题演讲、课前五分钟新闻播报和新闻评述、红色诗词朗诵大赛等校园活动,还推进“行走中的思政课”校外实践,将天下事变成身边事,如年满18周岁的高三学生参与社区人大代表选举,把思政课开进八七会址纪念馆等地,带给学生沉浸式的体验。
  汉阳区郭茨口小学党支部书记周红缨介绍,学校校本课程《读江记》充分挖掘校门口汉江的文化因子,从一个人到一条江到一座城,引领孩子们爱家乡武汉、爱锦绣荆楚、爱伟大祖国。武汉市二桥中学校长彭葆蓓介绍,该校向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借智借力,开展大、中学生同上一节思政课,成立区级“大思政”课题组和张婷婷思政教师工作室,打开思政课育人新视野。
  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全程参与。汉阳区芳草小学通过“家长委员会”达成家校协同的育人机制,借力“家长微课堂”搭建家长参与的教学平台。芳草小学党支部书记周正红介绍,学校通过教育云平台开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致敬心中的英雄”主题思政课,请身边人讲身边事。连续两年,该校线上举行“家长微课堂职业体验”活动,各行各业的家长通过互联网,与孩子们一起分享不同职业中的成功与汗水,激荡孩子们爱国爱家的情怀。


  图为教育局长访谈现场,从左到右为彭葆蓓、田英、刘平华、主持人、周正红、周红缨。长江日报记者杨涛 摄
  2021年5月,武汉市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推进会暨武汉市校园红色教育资源图谱发布会上,来自汉阳区小、初、高三个学段的学生代表,通过探访交流、情景剧、故事讲述、书信诵读等形式“同上一节思政课”,将红色基因厚植在学生的血脉里。汉阳区教育局局长刘平华介绍,该区将思政课改革与德育有机结合,制定了《汉阳区中学新时代思政课创新与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各学校结合其自身特色开设特色德育课程,挖掘学科育人资源,构建理想信念系列、中华传统文化、生态文明等主题的德育课程体系。运用“图说心语”德育工具,引导学生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寻访家庭、社区中真实、生动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
  【编辑:郑晓晓】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