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2023年度长江日报社(长报传媒集团)社会责任报告

新闻中心 > B首页 > 要闻

2024-05-30 11:54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日报社(长报传媒集团)社会责任报告

(2023年度)

目录

一、前言 

二、政治责任 

三、阵地建设责任 

四、服务责任 

五、人文关怀责任 

六、文化责任 

七、安全责任 

八、道德责任

九、保障权益责任 

十、合法经营责任 

十一、后记 


一、前言

1. 媒体概况

《长江日报》创刊于1949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报名,现为武汉市委机关报。通过推进深度融合,目前已从“十报三网两刊”的报刊集群聚合为五个圈层的全媒体传播矩阵,覆盖1.5亿用户。

长江日报传播矩阵演变

全媒体矩阵用户

2. 媒体社会责任理念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为加快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汉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3. 2023年度获奖情况

长江日报社获中国新闻奖3件,其中一等奖1件、三等奖2件。“‘极目云+’——长江融媒工作平台基础软件”获评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长江日报》荣获“第五届湖北出版政府奖”。

中国记协祝贺海报

二、政治责任

1. 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深情抒写核心领航。坚持把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武汉故事作为主题宣传“第一题材”,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武汉的似海深情、如山厚爱,展示武汉一丝不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推出的《不负总书记嘱托的年轻人,“追光”传来好消息》等3篇报道获全网置顶,其中《人民领袖“一直牵挂”,英雄的人民感恩奋发》在今日头条阅读量就超过5000万次。做好新思想系统性、学理性、通俗性阐释,约请全国理论名家撰写重头文章,推出12个版理论年度特献,登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首页,单篇阅读量超过200万次。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开展“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活动,获国家文旅部授旗。

理论年度特献登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首页

《长江日报》2023年6月28日1—4版

《长江日报》2023年7月22日1—3版

“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活动专题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等专题专栏,报道全市各行各业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群众办实事的进展成效,推出老共产党员徐宗元25年“跑出”30多万字调研报告、带领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等典型报道。《长江日报》头版重要位置持续推出“抓落实”系列评论,传递狠抓落实的鲜明信号,后结集成册作为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会议材料印发。

大武汉客户端“抓落实”系列专题

精心组织重大节点宣传。扎实做好改革开放45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等重大节点宣传。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采访报道毛主席接见过的以全国劳动模范马学礼为代表的三名高龄武汉老人,1.3万份《毛泽东诗词中的风、花、雪、月》数字藏品推出不到8小时即被“抢”完。传承抗美援朝精神,新媒体产品《13张绝版照片曝光,纪念最可爱的人》以绝版照片再现历史瞬间,彰显鲜红底色。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报道

2. 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凝心聚力“强信心”。从新年伊始推出“击鼓催征拼开局”专栏,到精彩呈现全市锚定目标奋力实现“双过半”,再到充分报道全市上下“决战四季度、打好收官战”,营造拼搏赶超浓厚舆论氛围。深度提炼市党政代表团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6座城市考察学习经验,为武汉实现发展能级跃升更好统一思想。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走进工厂看增长”“新时代英雄城市激发创新动能”等系列报道有力增强发展信心。承办的“英雄城市新征程”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全网点击量超1亿次。

“武汉市党政代表团赴长三角考察学习深化合作”专题

“走进工厂看增长”“走进市场看增长”专题

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两年来较真改“帐号”为“账号”,咬住一字之差采访国家语委,持续报道跟进各平台修改情况,在互联网时代捍卫祖国语言文字纯洁性。生动讲好城市奋斗者故事,高频次推出“武汉群英会”专栏,40年手写400万字教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重回社区当民警等典型故事获全网关注。

长江日报较真改“帐号”为“账号”相关报道

“武汉群英会”报道

理论评论举旗定向。推出求知·青马特辑《新思想 青年说》,集中刊发全国重点高校青年学者理论文章,以鲜活话语生动讲好“中国道理”。长江评论紧紧围绕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作风实际以及城市发展实际,代表作品有《批评要有辣味有痛感》《基层评比不是“集赞”》等。观点短视频产品《长江评论说热点》坚持用思想的力量端正价值,全网播放量超8亿次。

《长江日报》2023年6月7日9版

《长江日报》2023年9月21日4版

《长江评论说热点》栏目报道

3. 加强舆论监督功能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出批评性报道100余篇。报道《没接听调查电话就算企业“经营异常”?市政协委员:监管部门应立即停止》推出后,武汉出台十项“柔性”监管举措,提出“对市场主体非主观故意造成公示信息有轻微差错的,免于列入经营异常目录”。《部分非机动车道路坎高、路面窄……相关部门回复了》《8公里武昌江滩没有一个储物柜,回应:将在“十一”后着手实施》等一批专栏报道以个案推动大范围排查整改。

澄清疑问还原真相,推出调查性报道30余篇。报道《网上热卖的鸡蛋液含20多种添加剂》用一碗鸡蛋羹将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等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摆到大众面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专门作出回应。

4. 积极开展对外传播交流

策划组织跨国传播行动。策划推出“你好!朋友——寻访幸福新丝路上的武汉‘筑路人’”跨国传播行动,派出20余位青年记者,前往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南美洲,实地寻访马来西亚等14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20多个项目现场,探访武汉“筑路人”造福当地的生动故事,入选人民日报2023“一带一路”建设案例,多篇报道在柬埔寨、阿联酋、塞尔维亚等国家主流媒体落地。

“你好!朋友——寻访幸福新丝路上的武汉‘筑路人’”报道

打造对外传播平台。“Discover Wuhan”海外账号粉丝数达178万,覆盖63个国家和地区,与金与正、马斯克母亲梅耶·马斯克形成互动,时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多次转发账号报道。原创视频《云在蓝天水在城》获杜伊斯堡中国电影节“最佳城市推介短片奖”,参考消息评价其“助推中德交流”。

《云在蓝天水在城》获国际奖项

促进文化交流互动。长江日报高级记者余熙,采访报道了乌拉圭总统拉卡列、古巴总理马雷罗、智利总统博里奇,在与这些国家元首和首脑的亲切互动中,生动讲述中国故事。2023年5月,中国外文局在北京为余熙的第30部新著《巴拿马城传》举行首发式,巴拿马大使甘林、古巴大使佩雷拉、韩国公使等应邀出席并热情发表致辞。中国国家级对外月刊《CHINA HOY》(《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在2023年第7期刊登长篇通讯《中国公共外交家余熙:搭建中拉人民友谊的桥梁》。该刊西班牙文网络版被巴西《南美侨报》及委内瑞拉、墨西哥、阿根廷等20多个拉美国家的西语网站转发。

长江日报关于余熙与乌拉圭总统互动报道

余熙出版的第30部著作《巴拿马城传》

三、阵地建设责任

1. 推进“五个圈层”全媒体矩阵建设

一是全媒体长江日报引领导向,让正能量获得大流量。长江日报微信粉丝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第一;视频号订阅量列全国地方媒体前十,首发的“西安交大校长雨中演讲,书记为其撑伞”短视频获得全网高度关注。

二是大武汉客户端深耕本地,重建与本地用户连接。每天首发长江日报200多篇原创报道,联动15个区融媒体中心每年生产3万多篇内容,950个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入驻滚动发布。

三是长江网叫响长江,打造长江经济带核心门户网站。发起成立长江流域重点新闻网协作体,打造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间的新闻传播与交流合作新平台。

四是九派新闻辐射全国,跻身全国新型一线媒体。全网粉丝数达6000万,单日阅读量超5亿次。发力热点事件舆论引导,全面客观报道吉林浮桥事件获当地肯定。

五是武汉发布联通海外,生动讲好中国故事。推出8个语种视频专栏《Key Insights主见》,面向全球访谈影响力人士,仅武汉市文旅局局长肖敏单个产品点击率就超过3000万次。

2. 打造优质融媒体报道

加强技术赋能,推出《卫星视角下的武汉新城》等一批创意产品。采用语音合成技术模拟雷锋原声,通过图像AI算法修复其旧照,报道《AI还原雷锋原声》被广泛传播。重点打造10个互联网传播产品,其中《云端会客厅》视频专栏推出28期,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武汉发展建言献策;《在场》《我的大咖朋友》对话有影响力的院士、企业家、专家,全媒体报道武汉生动实践。

《云端会客厅》栏目报道

3. 推进融合采编平台建设

长江日报自主研发的“‘极目云+’——长江融媒工作平台基础软件”,获2023年度“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软件包含融合指挥、内容生产、资源汇聚、AI大数据赋能等采编功能,形成市区融媒体中心新闻生产“策、采、编、发、控、传、馈”闭环,全面提升了全市新闻传播业务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水平。长江演播中心获湖北省委网信办授牌“湖北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

2023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奖章、奖证

四、服务责任

1. 做好信息服务

全面对接全市各行政区(开发区、功能区)、委办局,及时准确刊播政务信息、惠民政策,全年安全输出34场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直播信号。

常态发布交通出行、天气情况、健康科普资讯,遇极端天气情况实时发布预警服务信息。推出“春节团圆不容‘疫’”“健康大家谈”等系列公益健康科普直播,开发的“全国24小时健康热闻”广受好评。

2. 加强社会服务

优化公共服务平台。武汉城市留言板新增“语音留言”“视频留言”功能,方便群众快捷反映问题,全年办理群众诉求50余万件。《周二之约》专栏持续为我市法治实践开展有益探索。

提供公共智库服务。“长江企服”智能服务平台为1万余家企业提供公益信息服务,大幅提升涉企政策透明度和通达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3. 积极开展公益活动

常态刊登公益广告。《长江日报》全年刊发117.6个公益广告版面,平均每月刊登9.8个版面。

多方组织慈善募捐。组织发起“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帮困境大学生交学费”暨希望工程圆梦等20余场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筹集款物280余万元,受益人群1.3万人。发起“我家新疆有棵树”网上认捐行动,4000多名武汉市民共建边疆生态林。

长江日报2023年重点公益活动

深度助推乡村振兴。《大地》周刊重点打造“奋进中的武汉农科创”“长江新农”等特色栏目,多角度宣传武汉农业农村发展。连续6年举办“武汉乡村振兴大讲堂”,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长江日报“学雷锋乡村振兴轻骑队”为2000多位学生送去近30万元的学习生活物资和助学金。“长江严选”电商平台全年为上百家单位提供员工集采服务,并走进广东茂名、广西桂林等省市,为当地农企扩大产品知名度。

“学雷锋乡村振兴轻骑队”活动报道及图片

五、人文关怀责任

1. 民生报道回应社会关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出《民呼我应才能一呼百应》《为了人民美好生活》等一批评论员文章,大武汉客户端“民生频道”常态发布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内容。视频栏目《拍“板”》全年推出100余期,推动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被人民网列入《2022—2023报业融合发展观察报告》典型案例,《人民日报》刊文推介。

《拍“板”》栏目报道

2. 突发事件报道注重人文关怀

2023年2月,土耳其突发地震,九派新闻3名记者跟随中国蓝天救援队前往地震灾区一线,实时报道救援情况,发出512条报道;记录下“超市老板不肯收钱,中国救援队员就不买东西”的生动画面,展示了这场国际大救援中中土两国人民大爱的“双向奔赴”,全网传播量达14亿次。京津冀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长江日报派出前方记者8人,辟谣网络传言,传递救援正能量。河北涿州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记者全程记录救援情况和村民自救互救的感人故事。

“中国救援队在土耳其”报道

《涿州24小时营救纪实》报道海报

3. 以人为本凸显人文精神

坚持把人民作为报道主体,《第一眼》视频栏目以“本色无痕 温暖动人”为定位,捕捉城市生活中的温暖瞬间,展现武汉人民向上向善的力量,全年共推出1100多期。视频《老人小便失禁,地铁小姐姐让她靠怀里》阅读量超1.5亿次。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中,《第一眼》获评“网络正能量专题专栏”。

《第一眼》栏目海报

六、文化责任

1. 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持续跟进《新时代英雄城市人物谱系》《跨越山海,代表我的国》《建设英雄城市 弘扬劳模精神》等专栏报道。长江日报原创的多位普通武汉人故事被央媒关注,曾赴凉山支教的武汉学子苏正民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保持与学生手写通信的小学校长韦莉入选“中国好校长”,沉湖湿地“护鸟卫士”冯江登上“中国好人榜”。

2. 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文化自信。邀请刘兰芳等泰斗名家做客,以云端访谈、快闪、曲艺云上江城秀、地铁主题专列、走进剧场社区等丰富传播产品设计,创新性讲述中国非遗、中国曲艺。采访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谈敦煌文化,国际丝绸之路研究联盟主席赵丰谈文化互动研究等,《读+》周刊为用户呈现丰富广阔的文化宝藏。

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在国家语委开展的语言文化品牌活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楚才作文竞赛暨汉台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获评“语言文化品牌活动优秀案例”。“大武汉之夜”“可视电台”品牌推出60余场活动,深受市民欢迎。推出“艺心向党”崇德尚艺名家新秀大讲坛系列活动,邀请剧作家赵瑞泰等名家分享崇德尚艺、服务人民的创作实践故事。

长江日报2023年文化活动

3. 推动公众提升科学素养

围绕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连续刊发《扛起重大责任 大抓科技创新》等6篇评论员文章。湖北省“4·23全民读书月”活动发布省委书记向全省干部群众推荐的四本好书,本报记者撰写的《科技报国:新时代中国科学皇冠上的明珠》荣列其中。独创品牌《医聊百科》完成51期高品质直播,“看健”“周医见”等新媒体产品形成影响力。

七、安全责任

遵守新闻出版规范,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强化全流程管理。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23年度全国党报编校质量抽检核查中,长江日报差错率为0.8‱,抽检成绩优秀。在中国报业协会举办的2023年度报纸印刷质量检测中,长江日报获评“精品级报纸”。

建立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网络监测巡查、风险隐患研判,重要节点启动舆情“日报制”。

长江日报在2023年度报纸印刷质量检测中获评“精品级报纸”

八、道德责任

1. 遵守职业规范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工作纪律,杜绝有偿新闻行为。加强采编导向管理和队伍管理,自觉抵制“三俗”内容。尊重原创保护版权,严格规范稿源。

2. 维护社会公德

推进《武汉群英会》《德耀江城》《致敬劳动者》等专题专栏报道,开展“武汉以我为荣”文明素养提升行动,推出《让社会主义道德的阳光洒满人间》等评论文章,弘扬社会正气。

3. 接受社会监督

采访主动出示新闻记者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健全群众信访工作机制,提升信访件和群众投诉办理工作效能。

九、保障权益责任

依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员工薪酬福利,缴纳“五险一金”,保证休假休息权利。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时为符合条件的采编人员申领新闻记者证,按规定办理新闻记者证年检、收回、注销工作。

组织开展青年记者报告会、形势政策分享会等培训活动10余场,“周五课堂”业务培训81场,累计培训采编人员超5000人次。

长江日报社政治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结业式

十、合法经营责任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有关规定,加强规范化管理,杜绝虚假广告和不实宣传。修订完善集团《经营管理办法》和《经营管理细则》,对经营内容实行分级审查。

持续推进采编与经营两分开、两加强,严格执行组织机构分开、人员岗位分开、业务流程分开,匹配相应预算管理考核体系。

十一、后记

1. 回应

针对上一年度的不足,研究制定改进举措并推进落实。

针对“自主阵地的体量还不够大,深耕本地、强化用户连接还有较大空间”,一是加强与用户互动提升平台活跃度,开展“区区小事满满幸福”直播活动70余场,推出优质用户原创内容《大武汉一日》200多期,评论互动量达240万条;二是建设城市服务功能的综合页面,提高网上办事服务效能,客户端下载量达2600万人次。

针对“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集团发展需要”,制定青年记者业务能力培养计划,遴选40名35岁以下青年记者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在主题宣传和媒体融合中当先锋、打头阵。出台制定《长江日报社(长报传媒集团)全周期用工制度》,组织开展各类干部培训,充分利用“周五课堂”做好专技人员能力培训,从考核机制、能力培训等层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2. 不足

一是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和复杂舆情研判把关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媒体建设存在人才、技术瓶颈,技术赋能新闻生产还存在不足。   

3. 改进

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唱响重大主题,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舆情监测处置机制,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是服务全市工作大局,以强信心为重点,增强正面宣传质效,讲好英雄城市、英雄人民故事。

三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强“五个圈层”全媒体矩阵,推动更多传播精品“破圈出海”,推进技术赋能和人才梯队建设。

(统稿:记者刘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