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非遗年,过年期间各地的非遗馆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展示各地年俗,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来非遗馆感受传统非遗年俗也成为这个春节的新风尚。
激昂的鼓点,热烈的舞步,天津汉沽飞镲的表演者们用翻飞的铜镲,点燃了现场热烈的气氛。一场热热闹闹的非遗民俗展演正式拉开序幕。河北昌黎地秧歌、高难度的中幡表演、来自天津的高跷、气势磅礴的普宁英歌精彩的演出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游客:太好了,刚好今年春节申遗成功,文化遗产演得真好,这个鼓、耍龙,特别是英歌,太好了。
春节期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邀请了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广东四地的九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走出展厅来到室外为参观者奉上精彩的非遗民俗展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 苏丹:非遗活动过去我们说田间地头、在村舍、在集镇、在市场,所以我觉得从展厅走出来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次春节我们给大家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各种各样的非遗展演节目,欢迎各位来非遗馆过年。
越音婉转,清雅细腻,一曲经典剧目《梁祝》的折子戏选段《十八相送》如约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上演,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在浙江,有着新春看大戏的悠久历史。春节期间,浙江省非遗馆推出传统戏剧展演专场,2场大型演出、5场折子戏,集中呈现视听文化盛宴。
游客:给我们普通百姓提供了这么好的文化与精神产品,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
韩国游客:特别高兴,而且看到特别传统的一种文化,印象比较深。
广东省非遗馆在春节期间推出多项非遗民俗体验活动,其中的彩扎体验观众在传承人的带领下感受醒狮的制作过程。来体验的游客跟着传承人学习如何描绘狮头纹样,最后一步是“装狮”涂上光亮油漆、配上兔毛绒球等装饰,狮头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游客:会有辞旧迎新的感觉,新的一年会让自己更积极更乐观。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