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博物馆热”不断升温,文博游成为许多年轻人假期出游新选择。由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推出的首部博物馆舞台剧《因为青铜》,大年初三推出以来,已吸引两万余名游客观看。
沉浸式体验舞台剧
1月31日(大年初三)
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
首部以青铜文化为主题的
沉浸式舞台剧
《因为青铜》正式开演
该舞台剧讲述了一位民女楚叶劝谏楚王将战争武器转化为和平礼器的感人故事。
演出现场,灯光明暗转合,舞台起落浮沉。演员化身导游带领观众,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楚国,近距离领略楚王在这里大兴炉冶,开创青铜盛世的辉煌成就。剧中,楚王为备战命令矿工赶制大批青铜剑,而楚王给出的时间仅是30天。收到命令的矿工季杼日夜难寐:要在短期内大规模开石造剑,免不了大批矿工要命丧铜绿山。
“铜绿山宝山青铜为上天所赐,铸剑为犁和为贵,能化干戈为玉帛是明君。” 为了这些矿工的生命,楚国民女楚叶冒死劝谏楚王化干戈为礼器。
该剧立足于历史文化,融入了人物故事,生动展现了铜绿山遗址对华夏青铜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让青铜剑、冶炼炉等馆藏文物在游客眼前“活”了起来。
该剧运用现代化舞台表现手段与精妙的叙事架构,通过互动式剧情演绎、升降式舞台沙盘,以及光、电、投影等沉浸式技术,巧妙搭建起古今桥梁,让深厚的历史积淀与蓬勃的时代精神交相辉映,赋予古老历史崭新的当代价值。
看完了演出的游客张茜说:“现场非常震撼,看展览和舞台剧,让我对眼前的文物和脚下的历史有了新的感悟,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舞台剧导演邢时苗介绍:“首先我们把人物设定好,穿插在观众中间,让观众有一个沉浸感。其次我们用了大量的机械手段,使得观众觉得好看。通过这部戏剧把更多的观众吸引进来,走进我们的演出,再走到真正的遗址里。”
共赴千年文化盛宴
《因为青铜》以“鲜活化”“时代化”“形象化”“互动化”的创新方式,首倡博物馆戏剧,让博物馆藏品“活起来”“会说话”,使尘封的历史与冰冷的文物重焕生机。
同时,剧中通过独特的视听艺术以及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生动再现历史场景与人物,让遥不可及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真实可感,为游客带来了一场别样的文博盛宴。
饰演剧中楚王一角的范彬斌是来自大冶市艺术剧院的一名演员,他说:“大冶是青铜文明发祥地,很荣幸能够成功参演这部剧,我倍感珍惜,希望为市民游客带来崭新的游览体验。”
《因为青铜》总制作人谢海涛说:“青铜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我们希望这段历史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为中华文明作出贡献的青铜文明,能在今天更加熠熠生辉。”
“博物馆+戏剧”这种新形式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便捷获取知识的渴望。通过有逻辑、有设计的戏剧表演,在身临其境中更好地理解青铜文化,让观众更愿意主动去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返乡大学生焦傲特地赶回来看这部戏,他说:“这场戏剧演出,将曾经遥远的青铜文化带到了我们身边,它们不再停留在冰冷的展柜和一尘不变的文字里,它们能够生动有趣的亲口诉说往昔的辉煌,感觉非常不错,这是我们新时代对青铜文化传承发展新方向。”
据了解,春节期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将上演30场舞台剧,同时还开设了文创市集、花灯展览等活动,打造文博消费新场景,每天将吸引5000多名游客,在博物馆里过大年。
(来源:黄石日报)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