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贯彻落实全省“新春第一会”精神?在建成支点中如何展现鄂州担当?鄂州市委书记孙兵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
树立五个意识展现鄂州担当
2024年5月24日,一架奥凯航空的民航客机停靠在鄂州花湖机场航站楼。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通讯员 王星予 摄)
问:全省“新春第一会”吹响冲锋号角。鄂州在湖北建成支点中要扮演怎样的角色,在哪些方面展现鄂州担当作为?
答:全省“新春第一会”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支点建设”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殷殷嘱托,系统阐释、响亮回答了“什么是支点、怎样建设支点”这一事关湖北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了实施七大战略、提升七个能力的重大部署。
鄂州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考察过的城市。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扛起省委、省政府赋予的使命任务,牢固树立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效率意识、为民意识、能力意识,加快推进“两区一枢纽”建设,努力在湖北支点建设中贡献鄂州力量,在“十五五”期末GDP突破2000亿元。
一是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我们将锚定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目标使命,加快完善设施配套和能级提升,加快构筑内陆开放高地,整体提升支点的开放辐射力。
二是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我们将紧紧依托武汉,持续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同联动,为湖北“建成支点”发挥应有作用。
三是加快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我们将充分发挥鄂州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在做好“三农”工作、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先行先试、持续探索,努力为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和美乡村创造更多鄂州经验。
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
花湖国际机场转运中心,成排的叉车在作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陆叶 摄)
问:花湖国际机场作为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鄂州如何进一步提升花湖国际机场枢纽能级,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为湖北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作贡献?
答:花湖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国内国际货运航线93条,货邮吞吐量累计突破142万吨,年货邮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五。今年1月23日,单日货邮吞吐量达5999吨,创开航以来新高;春节前一周,单周货运航班量926班,跃居全国第一。当前,鄂州连接世界的天路更加宽广、拥抱世界的姿态更加开放。我们将积极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持续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一是增强货运功能。持续织密货运航线,开通更多通达国内重点城市航线,拓展加密通往欧美、亚太国际航线,确保货运航线超过100条。持续增强货运能力,进一步充实国内国际公共货站建设,推动顺丰航空公司增强货运能力,探索建立国际物流网络公司,推动更多货量向花湖国际机场集聚。持续完善交通体系,打造“铁水公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体系。
二是提升开放能级。加快完善综保区设施和功能配套,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申报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等金字招牌。高质量运行B保中心,提升保税中心仓库和设施使用效率,吸引更多外向型企业入驻;优化“5+1”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功能,让更多国际货运航线满载而归,不断提升通关效率;探索建立以贸易、投资、国际运输往来、跨境资金流动、人员流动五大自由为核心的开放型制度体系。
三是发展枢纽经济。推进货运流量转化,促进物流产业、商业、金融等各类要素聚集,把货运流量转化为经济流量,加快形成效益增量。推动临空产业集聚,优化完善“一区四园”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航空物流、临空制造、现代服务、跨境电商等临空产业,创新发展低空经济、“保税+”等新业态,打造临空经济增长点。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吸引更多外来人口和国际人才,发展特色更鲜明的枢纽经济功能区,建设宜居宜业国际空港新城。
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
鄂州葛店经开区厂房密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方仲华 摄)
问:省委提出“大力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区域协同力”,鄂州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有哪些举措?
答:鄂州将更加主动融入、主动服务武汉,着力在交通、创新、产业、民生等“一体化”上下功夫,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推动区位条件优势向高质量发展优势转变。
一是着力推动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武黄高速改扩建、黄鄂黄快速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武鄂黄黄“三横三纵”鄂州段9个节点工程如期完成,推动梧桐湖、红莲湖轨道交通建设尽早启动。
二是着力推动创新一体化。加快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功能区,打造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承载区。发挥鄂州(武汉)、鄂州(北京)离岸科创中心作用,做大做强华科工研院、莲花山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重点科创平台,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加速在鄂州落地转化。
三是着力推动产业一体化。聚焦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积极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联合东湖高新共建工业母机产业园、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协同打造全国重要的工业母机生产制造基地、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四是着力推动民生一体化。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承接武汉教育医疗资源辐射带动。做好环境治理、绿色发展文章,扎实开展梁子湖水环境治理,加快实施梁子湖水草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
着力建设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2024年3月19日,鄂州华容区段店镇江滩边万余亩油菜花盛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潘协凯 摄)
问:作为湖北省首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和综合改革示范区,鄂州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还有哪些部署?
答:2024年,鄂州市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比均居全省第二,人均GDP居全省第三。我们将坚决按照省委关于构建“六大体系”的部署要求,着力建设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一是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着力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
二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围绕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等做文章,重点推进现代种业、武昌鱼、生猪等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龙头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三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持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农村延伸。
四是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以长港河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为抓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平安鄂州。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