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楚韵织锦绣
——解码荆门产业转型升级动能“密匙”
北倚大洪山,南接江汉平原,荆门自古便是“荆楚门户”,承载着楚文化“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而今,这座曾以磷矿、石化闻名的工业重镇,正以一场波澜壮阔的产业转型,书写着新时代的“凤凰涅槃”。
跨越发展中的荆门 资料图
2024年,荆门全力稳预期、促增长、推转型、优环境、守底线、惠民生,经济建设稳中有进、量质齐升,转型升级步伐坚定、成效明显:GDP增速达6.7%,工业用电量、工业企业开票金额、粮食产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10多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一。
漫步荆门,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交织。屈家岭遗址的陶片与亿纬动力的锂电生产线遥相呼应,漳河水库的碧波映照着荆门航空产业园的繁忙,京山网球小镇的呐喊声与中航特飞所的螺旋桨轰鸣此起彼伏。
在支点建设中,荆门以历史为基,创新为翼,在开放中加速“蝶变”。这既是一场对五千年农耕文明的深情致敬,更是一次向未来产业的豪迈进军。
“厚道荆门”赓续千年文脉
荆门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化,这里出土的稻作遗存改写了世界农业史——碳化稻谷与陶制酒器证明,早在5900年前,先民已掌握水稻种植与酿酒技艺。战国时期,这里作为楚国的北大门,见证了“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明清时期,荆门因“水陆通衢”成为“江汉粮仓”与盐运枢纽,城北的古镇至今留存着明清粮仓遗址。
而今,荆门将历史积淀转化为文化自信的源泉。
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Fnac入口处“中国之中 厚道荆门”宣传语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4年,荆门以“厚道荆门”城市品牌为核心,开展全媒体寻访活动,挖掘百余名平凡人物的感人故事,通过巴黎地铁广告、重大国际赛事传播,让“中国之中 厚道荆门”的形象触达全球3.5亿人次。
2025年新春,荆门籍企业家、稳健医疗副总裁方修元在招商推介会上感慨:“家乡的‘厚道’不仅是人文精神,更是高效服务的代名词。”这家扎根荆门30年的企业,见证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畅通工程·“荆”天办》节目现场 资料图
2024年,荆门打造“荆天办”营商环境品牌,“两个畅通”办结率99.5%,信用监测排名全省第二。深化“五办”改革(关联事项集成办、异地事项跨域办、容缺事项承诺办、政策服务免申办、简易事项智能办),“一窗通办”实现市县乡全覆盖,“一网通办”率99%,170项指标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兑现惠企政策资金22.94亿元。推出整体授信、分时电价等措施,项目用地保障总量居全省第一。
荆门,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举中翻开了新的一“页”,城市形象在“厚道荆门”人文精神的映射下显得更加鲜活。
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图片来源:荆门文旅
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放首月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沉浸式剧场《稻作五千年》用全息投影复原先民耕作场景;苏家垄遗址博物馆以“青铜编钟”造型亮相,278件曾国文物中,9鼎8簋的礼器组合印证了《周礼》记载的“天子之制”。
2024环漳河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资料图
第五届中国(京山)网球节 资料图
从京山“网球之乡”到东宝圣境山滑翔伞训练基地,休闲运动基因深植城市血脉。2024年,环漳河国际自行车赛升级为国际C级赛事,吸引多国选手参赛;滑翔伞世界杯总决赛期间,200架伞翼如彩蝶飞舞,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飙升。
2024年滑翔伞定点世界杯总决赛 资料图
重点培育一县一品“七个一”运动休闲品牌(沙洋垂钓“一竿逍遥”、钟祥足球“一蹴而就”、京山网球“一网情深”、东宝滑翔“一伞浪漫”、掇刀汽车越野“一越千里”、漳河航空“一飞冲天”、屈家岭射箭“一箭钟情”),举办“跟着赛事游荆门”系列活动,全年接待游客4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5亿元,分别增长17%、15%。
枢纽优势激活发展新引擎
翻开湖北省地图,荆门恰似镶嵌在鄂中腹地的“心脏”:链接着湖北三大“都市圈”。
荆荆高铁通车 资料图
2024年12月,荆荆高铁通车,将这座城市推入“高铁时代”——至荆州20分钟、至武汉2小时,更通过汉宜铁路接入全国高铁网。2025年,沿江高铁武荆段、呼南高铁襄荆段将建成通车,荆门将一举成为湖北乃至华中地区重要的高铁枢纽城市。
荆门正在努力将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势能——
荆门国际内陆港 资料图
荆门国际内陆港升级为铁运始发站,中欧班列“长城专列”每周两列直达莫斯科,长城汽车荆门基地生产的越野车由此走向中亚市场。2024年,长城汽车依托便捷物流,整车产量达16万辆,单企新增产值居全省第二。
漳河机场 资料图
漳河机场获民航局颁证,漳河新区被成功认定为湖北省未来空间(低空利用)发展先导区,重点开发低空+应急救援、低空+物流配送、低空+城市交通、低空+时尚旅游、低空+农林生产等应用场景。
汉江碾盘山枢纽建成后,2000吨级船舶可直抵武汉阳逻港,钟祥浰河港区年吞吐量突破800万吨,磷矿石“公转水”每年为企业降本超2亿元。
襄荆高速(G55二广高速)荆门枢纽 资料图
“铁水公空”立体联动,大大降低了荆门物流成本。荆门国际内陆港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荆门某锂电池企业通过中欧班列出口欧洲,每集装箱运费节省3000元,交货周期缩短10天。
近年来,荆门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方式,有力促进了辖区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达到129.7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4%。
科技创新造就产业基因“突变”
科技创新,成为荆门破解“资源依赖症”的密钥,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招”。
格林美 资料图
格林美的“锂电池智能拆解系统”,让镍钴锰回收率提升至99.3%,德国大众为此签订10年长期协议;荆门石化联合科研院所突破高温合成导热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成为盈利新引擎;湖北漳河实验室的筹建,更将聚焦低空经济关键技术,推动“科产一体化”变革。
湖北固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图
湖北固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光引发剂是紫外光固化行业的关键原材料。以前,这项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为推进产品迭代升级,企业出资兴建了研究院,与合作的教授对接研发成果,进行试验、开发,建立检测标准,再进行中试放大验证,完善工艺,目前已有十几种新产品转化落地。
英特利、麦麦科技、弘毅电子、雄韬电源、博韬合纤、墨行航空、田野科技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突破了一众技术壁垒、掌握了一批核心专利,为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卖石头”转向“卖技术”,荆门锚定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这一目标,打造以“用”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把技术创新摆在了高质量发展的起点,有效推动了产业能级提升和转型发展。
楚宝黑头羊 资料图
2024年,荆门建成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荆门科技创新(武汉)离岸中心投入运营。亿纬动力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儿茶上清丸成为全省首个获批的“非遗”国家一类中药新药,“楚宝黑头羊”成为全省首个自主培育的国家级山羊新品种。5家企业入围全省高企百强,30家企业入选省科创“新物种”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103件,居全省第二。荆门入选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
数据显示,2024年荆门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7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到324家。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729家,高新技术企业855家,“瞪羚”企业106家。
靓丽数据的背后,是荆门蓬勃向上的创新活力。
在“破”与“立”的智慧中焕新
荆门的基础在产业、优势在产业,未来发展潜力还在产业。
上世纪60年代,荆门炼油厂、宏图飞机制造厂等“三线建设”项目奠定了工业根基。如今,这座老工业基地正以“破”与“立”的智慧焕发新生。
中石化特种油品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 资料图
在钟祥胡集磷化工业园,新洋丰的生产线正将磷矿石变为电子级磷酸。“这种高纯度材料用于芯片蚀刻,每吨价格是化肥的300倍。”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园区通过磷石膏综合利用,建成全国首条“磷矿-化肥-建材”全产业链,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从15%跃升至82%,昔日的“污染大山”变成新型建材原料。
荆门石化 资料图
在荆门石化百万吨级高端绿色特油基地项目工地中,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项目建成后,荆门石化特种油生产能力将从现有的75万吨/年提升至136.7万吨/年,产业链终端产品有望达到250万吨/年,实现营收150亿元。”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特油部副经理林运祥在采访中表示。“再造一个荆门石化”的目标,将成为现实。
亿纬锂能 资料图
在荆门高新区,亿纬锂能超级工厂正24小时运转,AGV小车穿梭运送电芯,每2.5秒就有一个锂电池下线。隔壁的格林美产业园,退役电池经过破碎分选,重生为电池前驱体材料,实现“从绿色到绿色”的循环。
“荆门造”“祥云”AS700 资料图
低空经济更显想象力:中航特飞所研制的AS700载人飞艇取得适航证,其氦气循环利用技术将运营成本降低60%,2024年收获订单187架;特飞所环保防腐涂层项目投产,成为荆门科技成果转化“样本”;“领雁”AG50轻型运动飞机试飞,作为国产AG通用飞机家族的“新生力量”,将成为娱乐体验、航空运动、农林作业、飞行培训与私人飞行等领域的首选。晨龙飞机(荆门)有限公司与尼日利亚约鲁巴部落签署了10架晨龙天使飞机的采购合同,并将为顺丰公司提供“荆门—鄂州花湖机场”低空物流服务。
在绿色化工与锂电“双链领舞”下,荆门坚持“三线并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4211”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数据显示,2024年,荆门新能源新材料、汽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3.5%、31.7%、21.7%,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
京山轻机 资料图
此外,依托京山轻机、楚大智能等优势企业,荆门正在加速发展智能成套设备,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成套设备(包装机械)生产基地。依托埃斯顿、泓润智能等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依托大族激光、华俄激光等发展激光设备产业,依托新视野机床、京冶重工、瑞莱斯等发展数控设备。依托天顺风能、明叶新能源、华信机械等,重点发展新能源风电装备、环保设备等。
从磷石膏矿到锂电隔膜,从化工车间到载人飞艇,荆门的转型之路,是一条历史与现代交织、守正与创新并重的突围之路。
“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答题,更是抢答题。”当AS700飞艇从漳河之畔腾空,当亿纬锂能的电芯走向全球,荆门——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实干证明:内陆腹地,亦可成为开放前沿;传统工业,亦能书写绿色传奇。
(来源: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