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情深】文明是一条记忆与传承的河流,博物馆是承载记忆与传承的殿堂。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汉风景秀丽的东湖之畔,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省规模最大、收藏最为丰富的综合性博物馆。到湖北省博物馆深度游览,是许多网友的心头好。记者注意到,最近有两篇特别的省博深游记,作者都来自北京,一位用诗一般的语言,一位年龄仅十岁,写的游记同样引人入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全景(南-北)图/湖北省博物馆
中国最牛博物馆
北京网友@娄旭写道:
湖北是中国绝对的文物大省,
湖北省博物馆自然是个宝库,
可说是中国最牛博物馆之一,
如果用一整天时间参观鄂博,
跑着看也只能看个七七八八。
鄂博的建筑像一组商周的青铜簠,
暗示馆藏文物的大头儿是青铜器,
曾侯乙墓、九连墩墓、梁庄王墓等,
几大考古发现的文物都汇集于此,
还有勾践剑、夫差矛这种千古名器。
也是因为太著名所以经常被出差,
去时楚文化展关了、九连墩展关了
夫差矛也不在馆内,这最让我失望,
越王勾践剑大火,需排长队挤着看,
吴王夫差矛本来应该在同室陈列,
大老远来它家,可它又出门儿去了。
其他几大镇馆之宝还都在馆内,
郧县人头骨化石、越王勾践剑、
曾侯乙编钟、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
分布在各个展馆中,需要找着看。
湖北省博物馆设置一个单独的展厅,
用来展示梁庄王墓出土的文物,
它是已发掘明代王墓中等级最高的,
众多的珍宝汇聚一室,真是一场盛宴。
曾侯乙编钟。图/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墓展》绝对的重中之重,
进鄂博时首先进入的是这个展厅,
离开时也是从这个展厅走出去的,
这位“曾侯乙”到底是何方神圣,
在史料上连只言片语都难以找到,
却留下如此惊世骇俗的大批珍宝,
造就了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奇迹。
站在曾侯乙编钟前,立刻感觉到震撼,
一时十分恍惚,竟然不知从哪儿下眼,
逼人的气势和极致的细巧扑面而来,
直到心神渐定,才能够慢慢地看进去。
一天内转来看了它三次,
第一次读到体量和气势,
第二次细品花纹和装饰,
第三次遍搜那错金的铭文。
除了编钟,墓中其它珍宝也极精彩,
给我的感觉,是它无处不在的炫耀,
无数条蟠曲的虺蛇装饰着青铜器,
直直白白告诉你什么叫极工巧制,
十几节互相套连的活环活链玉佩,
不知道到底是为了佩戴还是炫技,
金器、玉器、漆器、青铜器、各种武器 ……
这个消失在历史中的国家和君主,
华丽地展示它曾经的存在与辉煌。
如今, 鄂博已经复原出全套编钟演奏,
让人能够领略到千年古乐的风采。
战国时期“虎座鸟架鼓”,2002年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长江日报记者邱焰 摄
一个非去不可的博物馆
北京网友@爱思考的男孩(10岁)写道:
今年寒假,我打算探索一下我老家湖北的历史文化,于是我和妈妈做了一个探索计划,先从博物馆开始。
湖北省博物馆年代久远。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成立于1953年,其前身可追溯至1928年湖北省立公共科学实验馆。湖北省博物馆作为荆楚文化的渊薮殿堂、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2018年中印元首外交的“国家文化客厅”。
湖北省博物馆藏品非常丰富。现有藏品46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095件(套)。还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7项,区级非遗项目1项,馆藏曾侯乙编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湖北省博物馆特别大,大到我还有一个展厅没看完就到闭馆时间了。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3.8万平方米,形成“四馆三中心两基地”整体布局。
湖北省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用三个词语来形容:人山人海、与众不同、引人入胜。
人山人海是因为参观博物馆的人非常多。
特别是在博物馆二楼南区的越王勾践剑展厅,门口排队排满了人,像一条蜿蜒的长龙。
为什么大家都要排长队去看呢?因为越王勾践剑被称为“天下第一剑”,是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越王勾践剑 图/武汉东湖
越王勾践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出土时就寒光凌厉,锋利如初,可以一次性划开20多张纸,代表春秋战国时期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
黑色菱形花纹遍布剑身,剑柄镶嵌绿松石。因用料好、带剑鞘保护,可以防止锈蚀,2400多年过去,依旧光洁如新。
靠近剑格处刻有八个鸟篆铭文:“越王鸠浅 自作用剑”,也就是越王勾践,亲自督造(制作)并自己使用的剑。人山人海还体现在人工讲解都被约满了,想要排队都被工作人员劝退。
我们是10点多到的博物馆,原以为上午人会比较少,结果发现所有的人工讲解都被约满了,而且连排队等候也排满了。还有,AR讲解器也都被租完了,有差不多一整面墙那么大的柜子,讲解器也全都被租完了。这也说明,来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人特别多。
与众不同是因为它的展品非常丰富,镇馆之宝很独特。
在古楚大地,古代的人们为了表达对神明的敬畏、信仰,会在一些玉佩首饰上刻上一些图案。比如石家河玉人像,它是史前高超琢玉技艺的代表。
石家河玉人像,出土于湖北省天门市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距今4200至4000年。长方形片状,淡黄色,反面光平。两眼倾斜呈倒置的八字形,鼻宽阔,口扁方微闭,散发着威严与神秘的气息。
它采用了圆雕、透雕、减地阳刻、浅浮雕线刻等工艺,展现了古人高超的琢玉技艺。石家河玉人像是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典型。
曾侯乙“二十八宿图”木衣箱 图/湖北省博物馆
还有在一些盒子上,也有不同的涂鸦图案。在一些酒具盒、首饰盒以及一些装饰品的盒子里,都会有一些隔板,把每一件儿不同的东西都隔开,盒子的外部会粉刷上一些红色和黑色相间的条纹。
比如,在楚国八百年展厅展出的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是古代女子化妆盒上的装饰画,也是中国目前发掘到的最早的连环画。
铺开画卷,能欣赏到2000多年前贵族出行、迎宾的盛大场面。各段画面相对独立又首尾连贯,带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奇妙观感,开创了中国绘画手卷式的先河。
还有曾侯乙编钟,它是三层的一个三层的大钟。而且上层是小钟,中层是一些中小型的,中下层是大型的钟。它是有顺序的、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曾侯乙编钟(介绍内容摘自湖北省博物馆),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年代为战国早期。钟架长7.48米、高2.65米。
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上层为三组共19件钮钟、中下层五组共45件甬钟,及一件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镈钟所组成。
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
还有博物馆的摆放和陈设也是独特的。展馆会把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时期出土的东西都精心陈列。还会把那些类似或是同一个墓出土的、一个世家拥有的一些物品陈设在一起,可以更直观的看到这一个墓坑出土的文物有到底有多少。
趣味无穷是因为大部分展品都有属于自己的奇妙故事,还可以在博物馆听编钟音乐会。
曾侯乙尊盘。资料图
比如说曾侯乙尊盘,展馆会附上详细的介绍,如它出土的时间和地点、文物的材质、外观和它作用。曾侯乙尊盘是商周青铜器的巅峰之作。它是2400年前的巨型“保温杯”,夏天用来冰镇,冬天用来保温,古代人太有智慧了。
曾侯乙尊盘,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
尊的口沿是多层套合的镂空附饰,远看像云朵,实际是由无数条龙蛇所组成的镂空花纹,它们相互盘旋环绕,宛如在空中游动。
尊的颈部攀附四只反首吐舌、向上爬行的豹,豹身也以镂空的龙蛇装饰,尊的腹部和圈足满是蟠螭纹和浮雕的龙。
盘的制作更为复杂,除口沿有和尊一样的镂空纹饰外,盘身的四个抠手也是由无数条龙蛇组成的镂空花纹。
还比如,在极目楚天展厅里,有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地图,上面绘制了孙刘联军和曹操的进攻路线、撤退路线都非常的详细。
在湖北省博物馆我和妈妈还听了编钟音乐会和遇见楚庄王音乐剧。编钟音乐会用的是由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品,全国只有两件复制品。
它是一件很神奇的编钟,敲击一下会发出两道声音,而且它可以演奏中西方不同的音乐。博物馆对它的介绍是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程的双音,整套编钟音域可跨五个半八度,中心音区十二个半音齐备,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
遇见楚庄王音乐剧介绍了楚庄王韬光养晦、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的传奇历史。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登上王位后,面对楚国的内忧外患他装作不务朝政,天天饮酒作乐,其实是在观察局势、静待时机,三年不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公元597年楚晋邲之战中,他成功的大破敌军,楚国大获全胜。他扩张了楚国的领土,问鼎中原,使楚国成为了当时第一大国。
在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之后,我对我家乡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很自豪。虽然这次时间有限,我没有把全部的展馆都看完,但我和妈妈约定好,下次回老家还要再去参观一次。
非常欢迎你来我的家乡湖北玩,记得一定要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记者李建华 整理
(值班总编辑 陈志远 值班主任 余淮 值班编辑 李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