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的进展,受到中央领导和中外媒体的关注。温家宝总理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倾情寄语:相信武汉能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省市各领导也对武汉城市圈建设寄予厚望,各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武汉城市圈各兄弟城市对武汉城市圈的美好前景也充满信心。 据了解,武汉今年将加快推进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的405项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00亿元,增长25%;力争突破3000亿元,增长30%以上。 |
温家宝总理寄语武汉:走在中部崛起前列 |
“见苗浇水,须有沃土” -------------------------------- “见苗浇水,须有沃土。武汉是中部地区的龙头城市,有区位优势,工业基础,商贸条件和科教实力,在中部崛起中起着带头作用,应该乘势而上,也将前程似锦!你提的长江黄金水道问题,我们解决得不好,要更加重视。在这次扩大内需中,我们一定要重视武汉和湖北的发展。” |
“武汉五大优势” -------------------------------- 作为中部的一个重要城市,武汉有五大优势:区位优越、工业基础好、交通枢纽、商贸中心、科教实力强。这五个优势决定了武汉市的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近年来,武汉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相信湖北省、武汉市会利用好现有的优势,能够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 |
“咬定青山不放松” -------------------------------- 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郑板桥的诗,是说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要毫不动摇;在任何风险面前,都要勇于承担。这是我们每个领导者,应该做到,也是必须做到的。 |
李宪生:武汉城市圈09布局 总投资5287亿 |
“项目总投资5287亿元” -------------------------------- 目前纳入2009年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重大项目共156个,项目总投资5287亿元;今年计划投资982亿元,重点是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临空经济区、武汉新港、城际铁路和武汉地铁等重点项目。
|
“今年是武汉城市圈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的第一年” --------------------------------今年是武汉城市圈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的第一年,将重点推进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城乡一体化等改革试点。
|
“打造‘一带两圈’科学发展新格局” -------------------------------- 继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湖北省委、省 政府又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
阮成发:“武汉两型社会试验开局良好” |
今年将免费推出2万辆自行车 为了鼓励市民短距离出行尽量少坐车、少开车、多骑自行车,武汉市政府在街头投放了2000多辆自行车,免费借给市民使用,效果良好,今年准备增加到2万多辆。
武汉网友向温总理投诉的问题已查处 义务教育阶段武汉市实行零收费,对乱收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希望中央对武汉“见苗泼水” 其实我们武汉也是一棵苗,只要中央‘见苗泼水’,再给点雨水和阳光,武汉一定能更加茁壮地成长。
否认武汉开展商业赛马 武汉从未开展商业赛马,搞的是体育赛马、速度赛马。 |
“武汉有哪些‘亮点’?” -------------------------------- 第一,去年武汉GDP在19个省级、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上升了1位,由12位变成11位,而且距前面两位的宁波、成都非常接近。
。
|
部分政府实事项目源于网民建议 市政府对网上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有专班负责搜集和处理。去年市政府实行公厕免费,就是根据网友意见确定的。
武汉房市车市双双回暖 武汉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最近双双回暖。
大东湖水网连通工程即将获批 大东湖水网连通工程总投资近百亿元,需由国家批准,目前已到了审批的最后环节,有望获批。 国际一流团队来汉创业最高奖励一亿元 国际一流团队来汉研发武汉急需项目的,最高奖励1亿元。其他特殊人才,至少奖励100万元。
|
叶金生:城市圈“两型”建设呼唤绿色工业 |
扼制“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 -------------------------------- 目前,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环境遭受污染、科技创新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特别是以GDP为中心,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问题尚未解决。叶金生建议,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国家率先在“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索建立一套突破行政区划、综合考核的绿色经济核算制度,将绿色工业体系建立与绩效评价制度结合起来,监督实施。
|
对非再生性、稀缺资源开发提高税率 --------------------------------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安排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循环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和生态修复。调整和完善现行资源税,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的开发使用逐步提高税率。扩大增值税抵扣和优惠范围,对同一行业和生产同一类产品的低能耗、低排放企业实行低税率,对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实行高税率。
|
高新技术“试制品”增值税即征即退 -------------------------------- 支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光电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中对涉及低能耗技术、环保技术开发与转让等项目给予政策扶持。允许抵扣行业购置和进口用于污水处理、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资增值税进项税源,对高科技企业开发研制的新产品和属于高新技术范围的试制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和资金扶持。 |
武汉城市圈各兄弟城市畅谈城市圈建设美好前景 |
黄石:借势起飞 握手合作 黄石一直以来都与武汉在通讯、冶金、汽车、商业等方面就有着广泛的合作。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今年黄石将拓宽与武汉的合作领域,加强校企联动,建设创新型城市。
鄂州:科学定位 率先融入 鄂州市长范锐平表示:鄂州一年来致力于在战略上调整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思路,对鄂州城镇主体功能区和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和定位,努力实现“率先融入”的目标。作为市长,我的第一任务是把鄂州建成一个生态宜居城市,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吸引武汉人到鄂州居住。 |
黄冈:更靠近的产业转移 “在产业和商贸一体化方面,黄冈也准备更多地向武汉靠近。”刘雪荣说:“我们正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准备承接武汉的产业转移;我们正在引进武汉中百仓储建黄冈连锁店,武汉的餐饮品牌艳阳天也准备在黄冈建店,同时我们积极推进大别山农产品进入武汉的超市,同时也引入武汉的农产品。”
咸宁:无边界的融为一体 咸宁市委书记黄楚平说:“我们要打造与武汉没有行政边界的经济区和无障碍生态旅游区,让咸宁真正成为武汉的后花园。”
|
潜江:多方位的产业对接 潜江是武汉城市圈内连接东西的桥梁城市,是圈内不可代替的化工生产协作区和重要的化工产品消费区。目前已经有7家武汉化工企业落户潜江,今年还将加大力度,使武汉化工产业的下游,甚至开发的二度、三度梯级产品,与我们的化工园区对接。
天门:全配套的产业集群 天门市正在紧盯东风汽车、富士康电子、80万吨乙烯工程等项目,通过建设配套产业园来与武汉对接。争取用2到3年的时间形成与武汉配套的医药化工,以及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等配套产业集群。
|
在鄂全国人大代表昨集体提议城市圈开展“绿色促进计划” |
绿水 “碧水工程”列入国家“十二五” 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以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工程为重点,将武汉城市圈水系统综合治理的“碧水工程”,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推进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和梁子湖、沉湖等跨地区水域的治理。
绿电 核电项目争取纳入国家规划 大力发展核电,争取咸宁大畈核电站早日开工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其他核电厂址资源的勘察与开发,将相关项目申请纳入国家核电发展规划。鼓励常规火电厂进行供热改造,实施工业用热及居民供暖集中供应。鼓励开发风电、生物质能。推进秸秆、垃圾、工业余热可燃放散气综合利用发电等工程。
|
绿色经济 大范围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建设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示范区,探索建立重化工聚集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黄石、潜江等城市开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建立相关补偿和援助机制。
绿色交通 建设圈内低碳型城际铁路 探索构建圈域绿色综合交通体系。创新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建设、设计模式,提高交通运输组织化、信息化水平。
绿色产业 武汉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支持武汉城市圈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产业开发。启动实施“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或“绿色农业工程”。
|
绿色就业 创办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 支持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建设。创办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绿色财税 建立地方性绿色税费体系 支持建立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探索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地方性绿色税费体系。支持以财产性税改革试点为重点,推进地方税收制度改革。建立发展绿色经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