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临之际,大家以各种形式来迎接这个传统节日,包粽子、赛龙舟、制作绿豆糕……以表达对生活美好、幸福安康的追求。但在各种纪念仪式中,也不乏哗众取宠者,除了用“投河”方式来“纪念屈原”,还有“复古祭祀”的,燃烧火把、宰割牲畜,这些行为明显不符合环境卫生的要求。
如果“投河者”只是单纯用自己喜欢的“仪式”来表达对屈原的纪念,在确保安全措施到位的前提下,本没必要过分关注和批判。但从当事人的介绍中,他明显将“投河”当成了一种表演,就是为了以此来博眼球、吸流量,那确实大可不必了。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恶搞、怪诞的奇葩方式确实曾经收割过一些流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低俗、没营养的东西都会逐渐被淘汰,而长久留下来的,始终是那些美好、积极、向上的东西。
我们纪念传统节日,怀念英雄前辈,绝不是仅仅体现在仪式上,而是通过节日传承精神。对待传统节日,除了必要的仪式外,应该更多的把重心放在宣传和弘扬其精神内涵上,让人们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不断获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价值。比如,屈原精神的核心是家国情怀,端午的本意有驱鬼逐疫、祈福消灾的意思,通过过节,让人们读懂节日中蕴含的爱国之情,明白节日里包含着对生命的敬重,比简单的仪式更有意义。
弘扬传统文化也要注重与新时代精神融合,正如今年这个特殊的端午节,恰逢全国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医护人员白衣执甲、救死扶伤,社区工作者在防控的第一线,辛劳付出,守护着我们的安康,这些都彰显着爱国爱民的情怀,为端午节注入了新时代的精神内涵。而端午逐疫、消灾的寓意,也正如我们疫后重振的信心,度过端午节,驱散疫病阴霾,实现重振,奔向美好生活。
【编辑 李尔静 熊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