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长江时评 | 长江禁渔,要做的不止是禁渔

长江时评 > 100℃

2020-10-14 13:08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评论员李尔静

  2021年1月1日零点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全面施行禁捕退捕。近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副总理胡春华在湖北实地督导了长江禁渔工作。

  蜿蜒万里的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从唐古拉山脉发源,流淌过火辣的巴蜀,奔涌向热情的荆楚,灌溉着清雅的吴越,给沿岸4亿人民带来了水源之利、舟楫之便、鱼米之裕。长江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分布着4300多种水生生物,170多种鱼类,濒危物种江豚、中华鲟等都生活在长江之中。

  而如今,“长江病了”。工业废水偷排、非法采砂泛滥、河湖湿地萎缩、渔民过度捕捞,严重恶化了长江的生态环境,不仅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鱼类的繁衍也出现了问题,许多流域都出现了“无鱼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母亲”生病了,我们自然需要竭尽全力为她治病疗伤。而即将施行的全面禁捕退捕,正是长江修复工程的重要一环。

  长江生态恢复,需要一定的周期。十年禁渔,可以让长江四大家鱼繁衍到两代至三代,通过鱼类数量的增加,长江可以进行自我修缮,逐渐复原曾经的生命力。从这个层面上看,十年之期不仅是必然之选,而且迫在眉睫。

  长期以来,禁渔的难点往往出在渔民身上,渔民以捕鱼为生,想要渔民配合禁捕,就需要处理好渔民上岸以后的谋生问题。只有渔民放下了后顾之忧,他们才能放心、安心地收起渔网。作为全国的水产大省,湖北省既是长江禁渔的主战场,也面临着渔民谋生问题的挑战。近3年来,湖北省对退捕渔民进行了直接资金补助,发展了“四个一批”产业,鼓励渔民就业创业,还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班,以提升退捕渔民的务工能力。在社会保险、上岸安居等方面,也有专项资金进行补助。应该说,湖北省对于渔民的谋生问题已经做到了充足的准备与安排。

  但好的政策还需要配上有效的实施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就保障渔民的政策而言,一方面,统计工作要全面、要完整,要保证补贴补助能够惠及到所有渔民,做到应补尽补。我们要为“母亲”治病,但也不能因此“累垮了儿女”。另一方面,保护长江不是一个区域、一个省份的任务,需要沿岸各省市共抓、共管、共治。在解决渔民上岸的问题上,区域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经验共享,从而找到更多的方法,提供更足的保障。

  十年禁渔是“还旧债”,为了更好的保护长江,我们不仅需要“治已病”,更需要“治未病”。在禁渔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从根源上解决过度捕捞,鱼类数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这样,才能确保在“解禁”之后,不会重蹈覆辙。我们要做的,不是给长江喘息的机会,而是让长江能够恢复并保持着“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状态。这可能就需要在思维理念、经济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再多下功夫了。

  长江全面禁捕退捕,不止是“禁”,更要“开”,要打开渔民的谋生之路,要解开长江的无鱼之困,要开辟“生态优先”的发展模式,要开拓充满生机的新长江文化,让我们的母亲河从生生不息的远古流向繁华似锦的未来。

  【编辑:李尔静 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