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长江时评 | “爸爸”理当多刷存在感

长江时评 > 100℃

2021-03-12 11:42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作者:冯雪

  春季开学后,武汉部分小学设立“爸爸接送日”,并提倡每个月逢8的日子由爸爸接送孩子。

  近年来,社会、教育等领域有学者不断强调父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父亲”绝不可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父亲角色的缺失会影响带孩子的智力、体格、情感、性格等多方面,不利于塑造孩子独立、理性、坚强、探索、创造的品格。

  “爸爸接送日”以强制方式让父亲“出场”,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但是,小学放学时间与职场上班时间大都冲突,爸爸接送日能实现吗?就算实现,能不能真的释放“父能量”呢?明确要求爸爸在某个特定日期来校接送孩子,规定爸爸必须拉着孩子的手回家,这未免过于强调形式。要说,不如号召爸爸每晚陪伴孩子阅读十分钟、周末抽出点时间与孩子相处来得实在。

  父亲角色的存在感既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父亲直接在场,还体现在孩子眼中父亲在家庭中的存在感。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杨军日就建议出台具体政策,促进男女共担社会化分担家务。很明显,现实中,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的工作,包括照顾子女、辅导孩子学习、日常打扫做饭等各项家庭无偿劳动时长明显高于男性。一旦社会对男性做家务做出要求,用人单位加强对有在读子女职工的关怀,父亲就有更多可能参与家庭生活,“父能量”才真正在家庭和教育中体现。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传统观念里,“父亲”并不是一个在生活中照料孩子的角色。但在现代社会,“父亲养育”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父亲已经不再是唯一一个给家庭提供物质支持的人,孩子的成长渴求父亲和母亲的“共同陪伴”。眼下热门的各种倡议和强制性规定,无不是在强化父亲角色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全社会不断地共同努力,父亲角色才会越来越清晰。

  

  

  【编辑 李尔静 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