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流量时代,引导孩子做有态度的粉丝|长江时评

长江时评 > 100℃

2021-08-26 20:06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评论员 叶军

  “‘饭圈文化’喧嚣一时,畸形审美影响恶劣。”8月24日, 修身守正,立心铸魂——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与会艺术家代表发出倡议书,要求全国文艺工作者明辨是非、从我做起,建设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

  “最近一段时间,娱乐圈集中出现一些是非颠倒、美丑不分、价值观扭曲的乱象,当事明星逾越法律底线、悖离公序良俗、有违职业道德。”文艺工作者们认为对此已不能漠然视之,“直面发声,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但是,在微博评论中,也有不少人担心:仅靠演员严格自律,能改变资本支配形成的饭圈利益链条吗?

  毋庸讳言,追星文化具有一定合理性。每个人在青少年时期,都会经历一个重要的自我确认期,同时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会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向往。而偶像就是他们理想自我或理想异性的载体,他们会借由偶像崇拜来达到心理平衡和补偿。同时,参与追星活动,结识具有相同兴趣的人,也能满足他们的归属感,使他们摆脱孤独。

  因此,对青少年追星更需要的是理解和引导,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否认和指责。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应该和孩子们一起发掘、探讨,用全面和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星,同时在更广大的范围追星,让各行各业的翘楚、为公共利益发声的佼佼者,乃至身边那些平凡普通却认真生活的亲友、邻居,都有机会成为帮助孩子完善自我的偶像。

  全社会对青少年追星展开有针对性、有阶段性的心理辅导尚存提升空间,而由于资本的支配,互联网的加推,使过去自发形成的粉丝团体演变成为更复杂的饭圈。资本“想让谁红谁就红”,饭圈里有阶层和分工,一些“资深粉丝”成为“粉头”,指挥着新晋粉丝为偶像消费,为偶像打call。流量成为消费人头,偶像和粉丝的交流,在某些只知逐利的资本看来不过是一大票生意。更有甚者,为了保持偶像的高价值,对偶像不容批评,这也导致饭圈之间撕逼、世纪骂战等怪象频频发生。

  有人将饭圈称作养孩子,一群基本三十岁以下,心理尚在构建期的“妈妈”,用溺爱、纵容的方式养育一个认知缺乏、自律不够的明星,会是什么结果?

  “贫而不谄,富而有礼”,如果物质丰盛和精神贫瘠凑到一起,是很有可能带来噩梦的。

  明星们自己要清醒,不被流量和饭圈捧杀,否则得意忘形、违法乱纪,最终会断送前程,受到行业抵制、市场抛弃、法律制裁,上演一出悲喜剧。

  只是,一个明星栽倒,资本的洪流又会盯准下一个明星。就算明星难得“人间清醒”,在饭圈文化的熏陶下,人性中狂妄和自私的一面会不会仍然被放大,还是不能完全抛却疑虑。

  既然追星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那就不妨面对现实,引导孩子在流量时代具备“粉丝修养”,做一个有认知、有态度的粉丝。

  要引导孩子破除“流量”误区。过去看文艺作品还分个“叫好”和“叫座”,现在却出现了“唯流量论”,开口闭口流量,德艺双馨的提法越来越少听到。流量能捕捉市场动向,为文艺作品进入市场提供参照,但是它跟文艺作品的艺术水准之间不能完全划等号。

  要引导孩子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真正提升和完善自己,而不会让人利用你的心理需求洞穴,胡乱填上废品和垃圾,伤害或耍弄你。

  明星自律是开始,加上粉丝修养提升,或许可以改变饭圈游戏,或者倒逼资本知道敬畏。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资本和流量也是奔马,应该被套上笼头。我们不能被它们带偏,为本末倒置的赝品审美而喝彩。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