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韩国申遗制酱文化,叩问中华文化遗产何以守护

长江时评 > 100℃

2024-12-13 17:40 来源: 红网
【字体:

  作者:高家千

  据12月13日大象新闻报道,近日,韩国以大豆为原料的制酱文化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酱在中国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制酱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周礼》“酱用百有二十瓮”的记载。从传统手工匠心独运的精作到现代工业化生产工艺的创新,从丰富多元的原料选取到琳琅满目的品类呈现,中国人在制酱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然而,韩国竟然成功地将“制酱技艺”申遗。民众的愤懑之情尽在字里行间,大家的强烈反应是对自身文化深厚情感和自豪感的自然流露。当体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文化元素被他国申遗,民众内心的失落和被侵犯之感油然而生。

  日本抢注“同仁堂”商标,韩国对端午节和中秋节的“觊觎”,甚至妄图将中医(其所谓“韩医”)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国外游戏公司对《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商标抢注。面对这些,我们除了对“抢注者”的行为感到不齿,对申遗制度的严谨性质疑之外,更需直面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存的困境。不禁要问:为何我国文化遗产屡屡陷入这般境地?文化遗产保护的危机意识是否足够强烈?制度安排与法律配套是否完备周全?社会层面的执行落实是否扎实到位?普通民众除了在文化遗产被抢注后进行集体发声,参与保护的热忱又是否高涨?

  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和文化成就的重要象征,早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尊重和保护的对象。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确实也取得了不俗佳绩。截至目前,共有44个项目荣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相较于祖宗遗留的浩瀚文化瑰宝海洋,这不过是沧海一粟。

  “吃一堑,长一智。”“制酱申遗”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加强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已刻不容缓。于政府而言,当仁不让地要肩负起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使命,精心谋划文化遗产保护的短期、中期、长期规划,健全完善法规体系,清晰明确文化遗产的产权所属与保护范畴,彰显守护文化遗产的坚定国家意志。文化保护及相关部门应以“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与紧迫感,深化学术探究,传播价值认知,强化执法监督力度,夯实保护管理工作。放眼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呼唤多元主体携手参与,积极引入前沿科技,构筑鲜明文明标识。同时,文化遗产保护更是一场需全民踊跃投身的“人民战役”。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每一位公民都能自觉汇入文化遗产保护的磅礴洪流。

  与其在听闻“制酱文化被韩国申遗成功”这类消息后宣泄情绪,不如即刻付诸行动。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点上,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倾尽全力守护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让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文明的大舞台上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