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其中提到的一个案例太过黑色幽默,让人啼笑皆非,想不关注都不行。
据报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要求主干道两侧野树杂草留茬高度在10厘米左右,为此组织群众大搞“人草大战”,引发舆情。国家监委派员暗访、现场督办,严肃处理信阳市副市长、息县县委书记等9人,并在全国公开通报。消息一出,“大快人心”成高频评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在真问题上做文章、下功夫,做足万全准备接受检查,却把心思用在表面文章上,动歪脑筋,跟杂草“较劲”,为此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相比过去那些给裸山刷绿漆、给主干道两旁的草地喷绿漆的做法,为杂草“限高”10厘米,只能算是“小巫”,也没啥创意,但真要做起来,也是需要勇气的。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今天,难道决策者就真的以为当地民众会对此明显造假的行为保持缄默,不怕这种极容易引发众怒的形式主义被曝光到网上、被顶上热搜吗?
在对网络舆情高度敏感的当下,说这些基层决策者对此无感,可能并不现实。更有可能的解释是,他们不在乎。在一些人心中,就算群众不满意,只要他们在意的人或部门满意就行。吊诡之处也正在这里,他们明知,他们所要呈现的这一切的观众,是与其利益密切相关的人或部门,但他们依旧选择这种拙劣的表演——只为主干道的杂草“限高”,其他地方脏乱如旧;也只为公路沿线的房屋“刷白墙”“加青瓦”,对村内其他房屋却未作任何整修,反而形成鲜明对比。只要调研检查路线稍加变化,就露馅无疑。
或许,他们早已提前断定,已经敲定好的调研检查不会有什么“临场发挥”,正如过去他们所经历的那些次一样,无非走个“你懂的”的过场。他们的“断定”所倚靠的经验,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形式主义是个传染病,如果基层所唯的“上”对形式主义问题“零容忍”,不藏着不惯着,基层也许会作出一次错误的断定,但难以想象会次次作出错误的断定。
也由此,中央层面全面从严整治形式主义,意义重大。此次国家监委重拳出击纠治,坚持完善惩戒机制、强化监督纠治、通报典型案例一体推进,释放鲜明信号,起到了震慑作用。让类似“人草大战”的闹剧不再复现,要持续保持整治高压态势,对为政绩脱离实际和群众的畸形行为露头就打,让任性决策付出代价,让“劣币驱逐良币”没有存活的土壤。更重要的是,让各级治理者对手中的权力和权力的来处——人民,永远保持敬畏,让“只唯实”而非“只唯上”成为行动信条和心中信念。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