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之朱
对于一些特定岗位的从业人员,法规要求必须持健康证上岗。然而,在一些地方,办理健康证却成了一门只赚不赔的生意。据央视新闻记者近日暗访调查,河北石家庄的一些医疗机构,违规办理健康证,有的机构甚至不需要体检,只要交纳90元体检费就可以办下证来。
图源长江日报
健康证全称“预防性健康检查证明”。按照国家相关法规,从事食品药品化妆品生产经营、餐饮行业、饮用水行业、公共场所服务行业等,需要100%保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这也是关乎公众健康的一道门槛。一旦这道门槛失守,成为某些医疗机构、代办人员的敛财工具,无疑会给公共卫生安全埋下隐患。
而从央视记者的报道看,这些医疗体检机构完全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不核对体检者身份,换人替检轻而易举;不询问既往史,体检项目也缺斤少两;大豆酱替代粪便样本一样能蒙混过关……本该严肃认真的体检,基本上等同于“走过场”,相关医务人员心照不宣地糊弄人,如此敷衍、漫不经心,令人震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咄咄怪事?一者,与当下一些医疗机构缺乏职业道德、无视法律法规有很大关系。像记者暗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身就是最基层的医疗服务机构,理应恪守医者的操守,依法依规做健康检查。遗憾的是,这些机构明知有人替检,却为了赚钱而机械行事,对种种造假作弊行为视若无睹。尽管这中间不乏非法中介上蹿下跳、来回游走,但医疗机构的责任不可缺位。
再者,也与一些地方监管不力、甚至缺失有一定关系。把办理健康证的权力下放到社区服务中心、民营医院等指定机构,初衷是方便民众办证,并不意味着相关部门就不管了。必须明确,委托下去的是健康检查,而绝非责任弃守。只放不管或重放轻管,都是履职不到位的表现。
当健康证办理变成一桩“给钱就办”的生意,不需要做任何检查,一手交钱就能一手拿证,毁掉的除了守护公众健康的门槛外,还有法律和制度的权威。外卖、餐饮、药品、化妆品等等,都是与人有亲密接触的行当,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一旦这个关口破防了,则相应的制度设计也都会形同虚设。
近年来,类似体检代检等乱象时有发生,一再刺激着公众情绪。也因此,必须严厉查处、铲除类似健康证黑色产业链。涉事地方相关部门理应迅速反应,坚决取缔非法中介,斩断内外勾结的黑手,将办证事务纳入常态化监管。同时,也要强化问责,一旦发现问题,除了查处相关违规机构、重新核查办证资格外,也要追究其伪造证件、欺诈公众等责任。
此外,相关医疗机构也应认真负起责来,任何一件事情,一旦开始糊弄,甚至有意瞒和骗,只能把这个行业做烂,直至不可收拾。惟有严格流程,加强各环节的核验管理,才能让健康证真正“健康”起来。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