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杨艳军:“武汉新城”当是一座崭新的城

长江时评 > 大V在此

2024-01-08 11:0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作者:杨艳军 (武汉市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

  中共武汉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明确指出要“高标准建设武汉新城、长江新区、军山新城,持续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同城一体化发展”。武汉新城是推动武汉都市圈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结构的重要战略空间,有必要借鉴国内外成熟型都市圈的新城建设经验,按照“综合性节点城市”的要求,把握五大重要着力点,组织实施重点工作任务,构筑功能完善、相对独立、生活舒适的城区环境,真正当作一座崭新的城来加快建设。

  一是下好规划衔接“先手棋”。武汉新城位于武汉都市圈核心区域的地理中心,横跨武汉、鄂州两地,其开发建设不同于普通城区,有必要强化《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的统领作用,明确新城在武汉都市圈、湖北省乃至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内的功能定位,与武汉都市圈发展实施意见、三年行动方案、年度工作要点等政策体系有效衔接,编制好发展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空间规划,处理好新城与中心城区、新城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形成功能明确、优势互补、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的良好布局。

  二是打好制度保障“主动仗”。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表明,成立专门机构并制定专门法律制度,是有效推进新城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新一轮武汉新城开发建设中,有必要建立健全“省建设指挥部+武汉新城规划和用地委员会”管理机制,成立实体性、商业化运作的新城建设管理专门机构,如武汉新城管委会、武汉新城建设管理公司等,还要积极探索制定符合武汉新城特色和需要的法规条例,为解决新城开发建设中面临的土地征用、人才引进、财政税收等问题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撑。

  三是用好资金支持“组合拳”。新城建设所需资金体量巨大,无论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还是企业居民动迁,都会产生较大资金需求,仅依靠财政资金难以支撑。可借鉴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鼓励央企、省市属国企参与新城建设,探索“城市合伙人”制度,定期发布投资机会清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新城开发建设。在此基础上,组建多元主体构成的新城投资开发公司,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等多个投资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投资共建机制,为新城建设提供持续资金保障。

  四是建好产业支撑“主引擎”。产业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表明,构建与新城战略定位匹配的多元化产业结构体系,是新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武汉新城有必要紧扣“两高地、两中心、一样板”的目标定位,聚焦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制造、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争取龙头企业、研发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落户,加快金融、贸易和各类专业服务性机构集聚,打造群落化、多元化、配套协作的产业集群。

  五是练好协调平衡“基本功”。武汉新城与武汉中心城区距离较远,有必要在规划建设中借鉴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树立“协调平衡”理念,提升城市规划、人口规模、就业容量的适配性。一方面要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注重办公、居住、教育、医疗、商业、娱乐等功能的平衡协调发展,为新城居民提供多元化、综合化的城市服务,让新城更具烟火气、更接地气;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人口规模与就业容量之间的平衡,实现人口规模有序增长,让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