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张爱红:科技时代需要与时俱进的价值观教育

长江时评 > 求知

2024-06-14 09:43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作者:张爱红 (作者为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云奔潮涌,突飞猛进的科技已成为驱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尤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数字化赋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社会物质文明空前发展。但同时,科技尤其是智能化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巨大挑战。在眼花缭乱的未来技术面前,人类如何应对?如何处理好人与科技的关系?价值观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并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随着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以及科学与技术一体化趋势的凸显,科学时代也发展为科技时代。科技的发展不仅对自然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人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到交往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科技造福了人类,其带来的挑战也需要积极应对。

  首先是人与自然关系。科技时代的工业生产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然物的形态,英美等西方国家采取掠夺性、破坏性的方式开采自然资源,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损害。人类对自然不合理和过量开发超出了自然承载能力,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灾难性危害。

  对人与社会的冲击。隐私泄露、网络诈骗、网络攻击等网络安全风险与网络发展如影随形,大数据技术无时不在的信息收集使得数据安全性、数据隐私保护显性化等。更重要的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人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塑造价值观念。

  人与自身的危机。科技“延长人体的器官”,减少人体活动,但这种舒适是用劳动工具进化、技术进化代替人的生物性进化。同时,人们的生存方式跃迁到技术化生存,朝着向生命进化相反的方向来完善自己,可能会造成生命功能的衰减。科技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如今占据了整个人类生活世界的核心地位,不仅生产活动要遵循科技产品的运行流程,人类生活也不由自主地服从科学体系的严格要求。甚至,滋生了科学主义思潮,有人唯科学论,把科技本身当作唯一追求,科技成为新的信仰。这种颠倒,使原本为人所创、为人所用的科技成为目的,人本身则成为工具和手段。在这种颠倒下,人将可能成为一种丧失意义的存在,陷入紧张、焦虑与空虚。

  人类如何利用科技造福自身,取决于人类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来对待和运用科技。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作为人们对周围人、事或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总看法,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可以说,价值观无所不至、无孔不入,贯穿人们一切活动始终,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评价体系,影响人们的认识、判断、选择和行动。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和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面对人类生存困境、技术带来的挑战等难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不在于科技本身,而在于科学主义和技术异化的社会根源,更确切地说,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对科技的认知及应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在破解这一难题时有巨大优势。我们要坚定人民立场,引导科技回归创造人、服务人的本质。要通过价值观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科技,认清科学主义的危害,明确我们该如何对待科技,做出正确的决策。要培养科技向善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敬畏生命,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坚持科技服务人民、造福人类的价值立场和追求,以科技伦理道德为内心准则,为人民、为社会承担科技伦理责任。要引导人们从工具理性的片面性中摆脱出来,关注人本身,关注价值理性,找寻意义世界,建牢精神家园。对于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价值观教育也要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确价值指引。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