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杜朴:“情怀深”是怎样的情怀

长江时评 > 求知

2024-07-01 09:1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作者:杜朴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情怀深”是思政课教师重要的职业素养之一,体现在情怀理念上,即要深化家国情怀、传道情怀、育人情怀。

  ■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化家国情怀

  “家国天下”是我们传统中华文化所秉持的价值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本质上是一体的,国是经济社会秩序的中心,家是国在微观层面的一种延伸,两者的同构性体现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道德自觉,是维系社会成员精神世界的重要纽带。在中国人看来,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从来都不是分离的,而是体现为国家、社会与个人的有机统一,蕴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

  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突出地体现为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当代中国,爱国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宏观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这种具体的现实的爱国主义,充分体现为要长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思政课教师厚植家国情怀,必须将个人命运与党的命运、国家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相结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落脚点,以此来拓宽家国情怀的广度、深度与高度。心怀“国之大者”,领略“天下情怀”,将奋力进取的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使家国情怀在立足民族、面向世界中扩展延伸。

  ■ 坚守信念追求,深化传道情怀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思政课堂的主阵地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授理论知识,探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理论,将教育、教学及学科研究作为终身奋斗的志向,这便是传道情怀的内涵所在。传道情怀必须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敢于追求真理,具有批判理性的思维,坚持明道信道,在守正创新中担负起道德教化的职责与重任。

  在守正维度,思政课教师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秉持追求真善美的道德情操与明道信道的执着信念。同时,在思想上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能够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守好思政课主流意识的阵地,确保教学内容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不做随风摇摆的墙头草,更不做逐利的机会主义者。

  在创新维度,要遵循教学规律,以思政课的根本宗旨为出发点,在教学理论的阐释上重视教学方式的改进,从而切合学生对真善美的期待,切勿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丧失育人之初衷。

  ■ 寓爱于教与学,深化育人情怀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是思政课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是教师仁爱之心的情感表达,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作为一门社会工作,责任与仁爱是不同层面却又密切相关的德性要求。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必须以仁爱育人情怀重构一种基于情感而产生的师生伦理,进而妥善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思政课教师的仁爱育人情怀体现为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以情促教的基础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立场与人文关怀相统一。这是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其在培养育人的过程中能够形塑学生的价值观,同时这种仁爱是双向交互的,即蕴含的是师生互尊互爱的情意价值。具体表现为以情共情,将抽象的情怀具体化。思政课教师要以一颗赤子之心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相结合,将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时代楷模的人格力量、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到课堂之中,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另一方面,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所拥有的仁爱并非狭隘的个体之爱,而是要将这种情感自觉与教育理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回应时代需求的教育情怀。这种育人情怀强调学生与教师是学习的共同体,要在以境生情、以心促情中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发自内心地对学生产生“真爱”,在教学及日常中找到与他们情感互动的支点,知其所想,想其所难,解其所惑,进而教育其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地诠释思政教育理念。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