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赵继伟:补齐思政课教师短板

长江时评 > 求知

2024-09-09 09:09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作者:赵继伟 (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年前主持召开的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强调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经广泛调研显示,当前思政课教师客观存在着理论、实践、“四史”、学情、教学法五大短板。必须补齐这些短板,以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补齐理论短板,实现理论强基。所谓理论短板,是指部分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薄弱,不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回应和解决社会现实热点问题,不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深讲透讲活。理论短板之所以存在,有其客观原因,比如部分思政课教师不够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研究,比如有些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接触有限。理论短板的存在,严重影响思政课效果,思政课教师“以其昏昏”,必然难以“使人昭昭”。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政课教师的看家本领,也是思政课在守正创新中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发挥组织力量,在教学和科研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教育引导思政课教师努力尽快补齐这一短板。

  补齐实践短板,增强实践支撑。所谓实践短板,是指部分思政课教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校园而疏离社会,鲜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对鲜活的社会现实了解不够,导致课堂与课外结合出现堵点。近年来,思政课教师大都科班出身,从学校到学校,未有其他经历,很多教师对社会的了解主要来自网络和书本,没有亲身的经历和体会。尽管各地各高校都重视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但都局限于寒暑假的实践研修,大多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流于形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真正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论与实践关系密切。社会实践是思政课讲好道理的有力支撑,思政课教师若没有深切的实践体悟,所讲的理论必然缺少现实感,针对性和吸引力必然大打折扣。实践是经历也是能力,必须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实践经历与能力。提高实践经历,就要思政课教师多接触社会,多走出校园,多深入社会,去亲身感知、认识、了解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就要以挂职锻炼、蹲点调研、基层宣讲等方式,到社会中去历练、磨砺、提升自己,增强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回应社会现实的能力。

  补齐“四史”短板,拓展“四史”视野。所谓“四史”短板,是指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熟悉,没有树立大历史观,没有从唯物史观关照和审视“四史”。从现实来看,一些思政课教师没有通读过“四史”,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一知半解,没有将其放在历史整体中去把握;更有甚者,一些思政课教师没有用全面的、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实,对“四史”存在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思政课教师“四史”短板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将“四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效。读史使人明智,透过历史长河可以拨开心中迷雾,思政课教师熟知“四史”既有利于自身视野开阔,也有利于引用丰富的历史事实充实理论讲授,增强课程教学的历史厚重感。

  补齐学情短板,对接学情实际。学情短板,是指部分思政课教师对所授课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或了解不够全面、深入。要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首当其冲的是要了解学情,知道学生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摸清学生的困惑点、兴趣点。部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对教学投入不够,觉得进行学情分析浪费时间,只要自己对理论研究透彻,通过将理论讲深讲透讲活,照样能够增强授课的针对性与吸引力,殊不知进行学情分析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首要环节。因而,要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师认识到学情分析的重要性,找准教学发力点,实现更有效教学。

  补齐教法短板,助力教法科学。所谓教法短板,是指部分思政课教师不懂教学法、不重视教学法、不善用教学法。教法短板对思政课教学影响很大,是思政课实效性不佳的缘由之一。思政课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既要明道,又要传道。明道,就是要明白、通晓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道”;传道,就是要善于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道”。明道是传道的基础,传道是明道的途径。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到“术”“道”统一、“术”“道”兼修,才可以既能够明道又善于传道,用生动的方式吸引人,让思政课有趣味、有温度。可见,教学法是思政课教师的必修课,必须补齐这一短板。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