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筵佳 (作者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预制朋友圈”这一新兴概念在网络中流行。从预制菜到预制演唱会、预制人生等,“预制”仿佛成为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预制朋友圈”也成为一种时尚。
“预制”是一种预先制造或预先制成的生产方式,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制造业和建筑业行业中。“预制朋友圈”,说的是人们提前准备并定时发布的朋友圈内容,预制朋友圈的内容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制作的。“预制朋友圈”迎合了现代人在忙碌生活中对社交的追求、对时间管理和个性化表达的需求,同时也成为大众在数字时代追求“理想自我”的一种手段。
“预制朋友圈”的兴起在网络空间引发争议。有人认为它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允许人们在生活片段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瞬间以更艺术的方式呈现理想自我。也有人认为“预制朋友圈”是人们对不确定性人生的确定性追求,通过预制提前安排好社交生活,能够获得一定的安全感。也有人对其持否定态度,认为朋友圈本是大众分享生活、拉近距离、交流情感的平台,通过预制内容塑造虚假的自我形象,消解了社交的真实性和即时性,朋友圈俨然成为大众伪装自我的舞台,进而陷入虚假的社交繁荣。
“预制”风潮的流行有其特定的时空场域。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原子化现象愈发明显,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联系减弱,人们往往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因此更倾向于在网络社交中寻求链接和情感支持。就像有社会学者所形容的,“人生就是一出戏,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表演者都渴望自己能够在观众面前塑造被人接受的形象,所以每个人都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竭力表演”。人们对自我进行精致包装,在台前会呈现出能够被社会普遍接受的形象,而将社会大众难以接受的形象隐匿于台后。“预制朋友圈”正是体现出人们为了获得自我认同,通过预制内容,用虚拟的手段打造自我形象,以演绎出“完美的剧本”,实现华丽出圈。
人们有权利在社交媒体中呈现出完美的自我,但是在“预制”趋势中,人的真实情感和生活逐渐被消解。一方面,部分群体为了打造完美人设,对虚拟形象过度投入,沉迷于构筑虚拟幻想,忽视了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和现实幸福的追求;另一方面,“预制朋友圈”的内容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打造的,看到别人的精彩生活,难免会产生攀比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焦虑的蔓延。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社会关系的交流方式,网络社交是人际交往的新型方式。面对“预制”风气盛行,个人要保持清醒头脑,过度倚重“预制”会让人失去对真实生活的真实感知,导致社会交往程序化。社交网络是普遍社交手段,同样需要真诚表达自我,保持对生活的真实感知和真挚对待,在“真实”交往中追寻真实的自我、健康的关系。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