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畔,贺兰山下,有这样一群江夏教书匠
校园外,原本躲在茂密国槐枝叶中的鸟儿,突然探出脑袋叫个不停,天空中的云彩像是听见了集结号一般向校园上空聚拢。不一会儿,干旱少雨的石嘴山罕见地飘起了小雨。
“人不留人,天留人。”上完挂职交流最后一堂课后,来自湖北武汉江夏区实验小学的杨淑军和易开军,以及来自武汉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的唐从辉和吴祖胜四人不约而同地笑了。
2021年秋,湖北武汉江夏区与宁夏石嘴山大武口区两地开展教育交流,石嘴山第六小学、石嘴山市第八中学各选派2名副校长(或后备干部)到江夏区的2所学校挂职跟岗学习。江夏区实验小学、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各选派2名副校长(或中层干部)到石嘴山市第六小学、石嘴山市第八中学挂职交流。
7月1日,来自武汉市江夏区的四位老师正式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挂职交流生活。石嘴山西依巍巍贺兰山,在这里,他们自称“贺兰山下的教书匠”,谦称是来“西北教育取经”的。
这一天,他们四人约定各自再上最后一节课,为这一年的交流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最后一课:许下樱花之约
石嘴山第八中学八年级3班教室里,唐从辉像往常那样上着几何专题课,同学们却比此前每一节数学课听得更加认真,连平时比较调皮的范金龙同学也不停地在书本上记着笔记。
临近下课,有几位同学不时地看看手表,平日里,一节数学课的时间总是显得很漫长,而这节课却显得如此短暂。在唐从辉转身画几何辅助线的时候,安静的教室里低声的啜泣声迅速在压抑了几乎一整堂课的情绪中蔓延。唐从辉感受到了课堂情绪,用手揉了揉眼睛,继续讲题。
“起立,唐老师再见。”3班全体同学向他鞠躬道别。“同学们,再见,坐下吧。”唐从辉快速扫了一眼每一位同学,挥了挥手,郑重地说了声再见,并嘱咐他们好好学习,以后去武汉上大学,一起去武大看樱花。
然而,同学们并没有坐下,忽然卯足了劲儿齐声念到“唐老师,三生有幸,得您伴我们一程,一日沐杏雨,一生念师恩,老师,您辛苦了!”
匆匆说了声感谢后,唐从辉转身走出教室,快步回到办公室。“再不走,我就要在娃面前流泪了。”唐从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刚回到办公室,范金龙哭着鼻子迎上前抱住了唐从辉,嘴里一直说着道歉的话,一时间唐从辉没反应过来。原来,金龙不太喜欢学数学,有一次上午第一堂课上,坐在第一排的他竟然睡着了,一向严厉的唐从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
“真没想到,这小子竟然第一个跑到办公室跟我说再见,还道了歉。”范金龙的举动让唐从辉感到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此时,只见3班同学一齐涌入办公室,纷纷要唐从辉签名、拥抱。“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明星待遇么。”唐从辉笑着说。
夏日,北方的太阳有些慵懒,时间过了下午4点,它似乎还在头顶盘旋着不愿动弹。在八中操场上,一群同学在体育老师吴祖胜的指导下,尽情地挥洒欢乐和汗水。
两公里外,石嘴山第六小学的教室里,科学老师易开军认真对待着这最后一课。下课铃响后,易开军和每一位学生挥手作别。八中操场上,同学们将吴祖胜里三层外三层紧紧围住,纷纷要求合影留念。
临近放学,杨淑军在石嘴山市第六小学走走停停,看着眼前熟悉的一草一木,眼里充满了不舍。往来的老师和同学早已知晓他将结束挂职交流而离开,纷纷向他挥手告别。
“初来时,石嘴山满街满巷的金黄色的国槐,让人着迷。如今,高大翠绿的国槐也别有一番韵味。”杨淑军说,一枝一叶总关情,来时遇秋,去时临夏,正是对教育者最好的褒喻。
话音刚落,天空中飘起了雨丝,这让杨淑军颇为惊讶,石嘴山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在10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却达2000毫米。在杨淑军的印象中,他们挂职交流这一年中,石嘴山只下过两场雨。
和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杨淑军把手伸向前接了几滴雨,笑着打趣说,“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初识石嘴山:艰难过气候饮食关
走在盛夏傍晚的石嘴山街头,微风习习,让从南方而来的游人不时发出清凉的感叹,要不是街头随处可见的绿槐叶,会误以为到了深秋凉爽时节。
随手拦一辆出租车,热情的石嘴山人会自豪地向远方客人介绍,这是一座“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看着绿意满城、宽阔整洁的道路,你很难不认同。
“你能想象这里曾是风吹石头跑、地里不长草的戈壁滩么?”率真的石嘴山人往往会用直接而强烈的对比来进行补充说明,从而让人发出惊叹。
“刚来时听说这,我和你的反应是一样的。”杨淑军说,如果不是亲耳所听、亲眼所见,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 临出发前,杨淑军四人对石嘴山一无所知,在他想象中,那里因在黄土高原、山大沟深,可能会是黄沙漫天。去年10月初,当杨淑军的脚步刚踏入石嘴山这片土地时,便被满眼金黄的国槐所迷住了,“塞上江南才是石嘴山的真面目。”爱好摄影的他,拿出无人机飞向石嘴山上空,“咔咔咔”,狠狠过了一把瘾。
去年10月,武汉市江夏区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两地开展义务教育交流合作,来自武汉市江夏区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杨淑军、办公室副主任易开军,和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副校长唐从辉、老师吴祖胜分别来到石嘴山第六小学、石嘴山市第八中学跟岗交流。
来之前,他们都需要说服家人,取得他们的支持。唐从辉对妻子说,“年轻的老师有小孩需要照顾,年长的老师有老人需要赡养,大家都走不开,可再难的事总要有人去做”。
“我想出去看看。”吴祖胜说。
“你去吧,我不希望你留遗憾。”他的妻子回答道。
临行前,她的妻子一言不发,将吴祖胜的行李塞了满满一箱。出门时,吴祖胜发现随身挎包变得鼓鼓囊囊,一看是两个苹果。“一路顺风,平平安安。”看着妻子眼圈泛红,吴祖胜心里也很不舍。两人结婚二十多年,分开的时间总没有超过一个月以上。
初入西北,干燥寒冷的气候便给这四位深居武汉的汉子一个下马威。石嘴山位于宁夏最北端,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空气干燥。
唐从辉回忆,刚来时,他们几乎每天早晨起床后鼻腔中堵塞有渗出的鼻血,暖气房中有时半夜把人燥醒,有时嘴唇还会干裂出血,皮肤干燥发痒。于是,四位湖北汉子在西北涂上了从来都不会用的护肤霜,在房间里增添了加湿设备。一天晚上,唐从辉的床铺被暖气片漏水淋湿透了,他窝在沙发里发呆到半夜,“那一刻,真的有了回家的冲动。”唐从辉笑着说。
气候慢慢适应了,饮食可没那么容易适应。宁夏以面食为主,刚开始几人还比较新鲜,在当地餐馆变着花样吃拉面。一个星期过后,四人提面色恐,但找遍石嘴山,也找不出几家有米饭的馆子,怎么办?四人一合计,支口锅,自己下厨。就这样,“四个男人一个家”在西北扎了下来。
不过真正让他们沉下心开展交流工作的是热情的石嘴山人,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后,石嘴山大武口区教体局和两所对口学校从各方面无微不至地帮助他们。
石嘴山市第六小学工会主席朱文兰被大家亲切称为朱大姐,刚开始来的时候,她经常给他们做饭、包饺子等,她常对他们说“吃了饺子不想回家”。“只要我们喜欢吃的,她都会尽全力满足我们。”易开军说。
为了不负当地教育人的热情,他们及时调整了心态,力争克服所有的困难,杨淑军说,“我们暗下决心要守住武汉江夏教育人的形象,还要为两地教育交流尽绵薄之力。”
一年中,他们扎根于此,从未有放弃念头。去年11月,吴祖胜的母亲生病进了ICU,他却因疫情无法回家陪伴,常在深夜独自哭泣,但第二天总是以最好的面貌呈现在同学们面前。
贺兰山下的教书匠:我们是来取经的
石嘴山东临黄河,西依贺兰山,因贺兰山与黄河交汇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文学爱好者杨淑军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以“贺兰山下的教书匠”连载他们在交流期间发生的故事。
四位来自武汉江夏区的教书匠,原本以为是去西北“教育扶贫”的,但万万没想到,山外有山。“石嘴山很重视教育,每所学校的面积都特别大,硬软件设施都堪称一流。”杨淑军说,“这里的老师们运用互联网技术十分娴熟。经过了解后,我们发现是来取经的。”
2018年7月,宁夏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三年来,宁夏160余万教育人口向互联网“迁徙”,建成全国第一个“互联网+教育”省级大平台,实现从基础设施、资源到应用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师生信息素养与应用能力居于全国前列。
“来石嘴山市八中之前,对学校的了解仅限于网络搜索,知道这是一所当地窗口名校。”吴祖胜说道。来了不久,便深刻领教了这所学校浓厚的学风、严谨的教风和文明的校风。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学校没有食堂,中午师生都回家吃饭,校门口马路上有两条斑马线,没有红绿灯,没有交警。近2000师生每天进出校门四次,他原以为一定很混乱,或者不安全,但通过观察,发现井然有序。
吴祖胜在武汉江夏是一名体育老师,来宁夏石嘴山市八中交流学习,他还是干老本行,所以非常关注两地体育差别。“这边体育中考已经改革,分数从50分增加到70分,而武汉仍是30分。”他介绍,考试项目两地差不多,但标准不一样,宁夏这边的考试标准各项都比我们高。譬如一分钟跳绳,宁夏男生是180个满分,而武汉140个就满分了。因为标准高,所有压力大,因此他们的体育训练也抓得比较扎实。
教学多面手杨淑军,到石嘴山来交流前,预想过会带语文、数学,或者道德与法治,或者体育、音乐,唯独没想过教科学。
“当学校安排我带科学课的时候,虽然出乎预料,但我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马上应承了下来。” 杨淑军说,学科教学的理念是相通的,凭借几十年的教学功底,他很有自信能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事实证明,这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教书匠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征服了石嘴山第六小学的孩子们。
易开军是江夏区《道德与法治》学科带头人,他将在该领域里的研究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这里的教研组老师们,并把江夏区实验小学“三三三读书模式”推广到了石嘴山第六小学。
而“从江夏来的数学大拿”唐从辉则担任了“救火队长”的角色,八年级有老师外出培训20天,他顶了上去,九年级有老师因疫情隔离,他又立马转场九年级。一年下来,他前后给八个班的学生上过课。
流光易逝,一年的挂职交流在盛夏7月结束了,在临近离开的傍晚,四位远道而来的“贺兰山下的教书匠”相邀漫步在石嘴山街头,斜拉的阳光透过盛放的国槐星星点点洒落在地面,“这不就是聚起一团星星火,洒落满天希望星么?”杨淑军感慨地说。
离别:泉水无声惜细流
6月30日,四人商定再次回到贺兰山腹地的归德沟“江夏泉”处看看,“江夏泉”并非贺兰山中的景点,而是他们四人新设的一处打卡地。
去年12月,四人相邀进贺兰山寻找诗和远方,当天一大早出发,沿着山沟一路向南,翻山越岭,正当大伙精疲力竭时,眼前突然出现一方小水潭,在这干涸的地方,怎么会出现一个水潭呢?
唐从辉和吴祖胜细细地寻找,终于在旁边的乱石滩里找到了泉眼。只见泉水悄悄地从石头缝里冒出来,一点声响也没有。“何不在此修筑一个泉眼呢,也许这里会成为一个新的景点。”
说干就干,大伙儿一起忙活起来,挖泉眼、搬石头。泉眼一定要搭建成富有江南特色的,有廊,有桥,还有绿藻。唐从辉搬来一块条形石块,两面正好平整光滑,是极好的立碑材料。
大家一商量,决定把这眼泉取名为“江夏泉”,以见证武汉江夏教育人与宁夏石嘴山教育人的友谊。
然而,就在他们再次前往“江夏泉”的前两周,该地突发山洪,将“江夏泉”石碑冲不见了。但是,初遇时那滩清水仍在。“泉水无声惜细流。”杨淑军有感而发说,这不正是教育人所求么?
有泉眼在,希望就在。
四人都说,他们从长江边,来到了黄河岸,作为教育使者,他们是一条文化纽带。他们表示将会把这里的人文、风光统统带回武汉。也希望这一年在石嘴山孩子心中播下的蒲公英种子,能够有一天盛放随风飘散到长江边。
正如,石嘴山第八中学八年级三班黑板上所写的一句话:我们终将阳光万里。
记者手记:带着光和温暖前行
山水相逢,终有一别。握手、拥抱、合影……上完最后一堂课,杨淑军、唐从辉、吴祖胜、易开军4位老师打点行装,登上汽车,“第二故乡”石嘴山渐行渐远,家乡武汉江夏越来越近。
一年的时间,太短暂。有太多话要对孩子们说,有太多难以诉说的情感,也有很多知识似乎永远都讲不尽、教不完。
“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无愧于心。”去年来到宁夏时许下的承诺,一直陪伴在他们的左右,时刻坚守,永不懈怠。
心中有光,温暖前行。此行宁夏,我们看到,春夏秋冬的来来去去,杨淑军和他的同事们如同星辰般散发出温暖的光亮。未来,当这温暖、这光亮成为浩瀚的星河时,它所发出的光芒,或许比月亮更夺目;它所释放的能量,或许比太阳更强烈。这温暖和光亮就像“江夏泉”一样,源远流长。
贺兰岿然,黄河不息。这段宝贵的人生经历,或许正如泰戈尔诗句中所形容的那样——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从江夏到宁夏,虽一字之差,然万水千山总是情。四位江夏教书匠在贺兰山下用爱浇灌的种子,终会长成参天大树,而两地的教育交流也必将会像黄河和长江一样奔腾不息,永远向前。
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
掌握江夏App 了解更多江夏本地信息 ▼
出品:江夏区融媒体中心
文字:王夫之 熊利兵 陆缘 / 图:邹斌
编辑:岑甜 / 责编:熊利兵 编审:孙庆阳 / 终审:田园
往期阅读 ·
2022武汉乡村旅游节在江夏开幕!
事关地铁9号线,官方明确回复!
江夏这个景区装上了流浪舱!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