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武汉江夏:加快迈向“中部示范”,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湖区

新闻中心 > 城区频道 > 江夏

2023-08-16 14:18 来源: 江夏区融媒体中心
【字体:

  千年翘楚,焕发着古郡新生的活力;家国江夏,彰显着“英雄城市”的担当。驱车直入江夏腹地,翻阅书写在新征程上的扉页。武汉向南,城市向阳。

  2分9秒的《京韵江夏》短视频霸屏欧洲,春申故里、楚天首县广为品读;“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区)”花落江夏,宜居家园托举幸福;中国水产预制菜产业高峰论坛,国际篮联三人篮球女子系列赛、家庭帆船等国际赛事相继举办,江夏盛会吸引世界目光;抓项目、拼经济、促创新、优环境,重点经济指标和重要工作任务综合考核排名全市第一……半年“期中考”,城市的韧性和活力在发展中得以延展、释放。

  城水相依、生态江夏。胡世民 摄

  浩荡长江经城而过,现代新城产城融合。在武汉都市圈发展“大棋局”,江夏区勇担汤逊湖组团主体区、核心区使命,打开新视野、畅想新路径,一座面向未来的武汉南部一体化新城规划和行动方案呼之欲出。半年“期中考”,城市的定位在全新格局中得以升华。

  竞速下半场,冲刺全年红,江夏区正牢记嘱托,切实以“五区战略”为引领,加快迈向“中部示范、千亿倍增”,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湖区,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江夏答卷。

  同题作答

  在湖北战略中践行江夏使命

  推动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是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性、战略性举措。今年4月,湖北省委召开专题会议,武鄂黄黄建设再提速。

  “武汉都市圈加速融合,江夏作为汤逊湖组团的主体区、核心区,战略地位空前提高”,江夏区有关负责人如是说。在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中,汤逊湖组团是八大城市组团里唯一以湖泊命名的组团。汤逊湖组团85%面积在江夏,几乎包含了整个江夏北部城区,汇聚着科技、生态、文化、交通等重要资源。

  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江夏区抢抓国家级都市圈建设机遇,扛起融圈组团之责,激发楚天首县之能,砥砺中部示范之为。

  1月,在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江夏区委副书记、区长舒贵传建议,把汤逊湖组团打造成为全国车光产业跨界融合的示范,中部科技创新发展的高地,全省流域综合治理的样板,彰显荆楚文化魅力的地标。

  江夏区新春第一会要求,围绕“五区战略”“一示范四先行”“五谷共建”“融圈组团”等发展大局,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部署融圈组团提速行动等“十大行动”。

  5月,粤港澳大湾区学习考察归来,江夏区委书记张斐明确,牢牢抓住武鄂黄黄都市圈的战略机遇,坚决扛起汤逊湖组团主体区、核心区的使命担当,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生态湖区。

  7月,江夏区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打造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专题培训班,再次强调要以组团发展为主线,打造武汉都市圈增长极,加快完善汤逊湖组团规划,将蓝图愿景变成现实图景。

  时间的刻度,催促着融合的进度。“我们正认真对接武鄂黄黄战略规划,落实未来五年重点产业的方向,展现江夏区的发展设想。”记者从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江夏正加快汤逊湖组团(江夏区)空间统筹规划的编制及落地建设,聚焦规划同编、交通同网、功能同城,争取成为武汉都市圈的支撑之地。

  砥砺奋进

  在武汉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倾尽江夏所能

  推动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武汉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江夏以“敢字当头、一拼到底”的决心,“争先晋位、永争一流”的进取,“中部示范、千亿倍增”的目标,在武汉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倾尽江夏所能,释放“区”动力。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8.5亿元,同比增长6.8%,创近5个季度以来最好成绩。

  重大项目脉动强劲

      21个重大项目参加全市集中开工,总投资217.24亿元,一季度集中开工“开门红”;二季度自我施压,开工重大项目数量比肩上季度,总投资175.6亿元。

  似火的骄阳下,一个个区级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引擎轰鸣,一项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拔地而起,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最强脉动。今年上半年,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投资促增长,江夏区着力抓好重大工程和项目实施,建立项目协调“3+3”工作机制,项目投资加快推进,目前305个区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88.2亿元。

   产业集群集厚成势

  随着武汉奥特能超级工厂投产,武汉基地将成为上汽通用汽车重要新能源车型生产“第二城”,上半年2.9万辆新能源车从这里下线;楚能新能源建立“极速智造”体系,10.2亿元的订单生产、销售在这里无障碍流转;边建设边生产的海康威视武汉智慧产业园(一期)已封顶,上半年产值增长195.9%;“一束光”点亮南光谷百亿级产业集群,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9%;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吸引近百家企业进驻,聚大健康产业“上下游”到园区“上下楼”……

  不夜车城——上汽通用武汉基地。舒运平 摄

  从“一车独大”到“车光联动”,再到车、光、康“三箭齐发”,江夏区在奔跑中不断调整呼吸,在发展中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即主力赛道聚焦“车、光、康”,细分赛道瞄准“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安防”,潜力赛道紧盯“预制菜、人工智能、AI”等未来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风劲帆满。 精准招商“满格”驱动

  复睿智行来了,这是复星国际与江夏的第4次深度合作,要助力区域智能驾驶产业提速发展;福建祥鑫回“家”创业了,要在新能源领域开疆拓土……在招商引资这一决胜区域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上,这样的场景不胜枚举。

  “围绕‘965’产业体系,开展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招商,全力打造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今年以来,江夏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队,“招商军团”从大湾区到长三角,从武汉延伸至海外,马不停蹄抓招商,人不下鞍忙签约。落户奖励、用地支持、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用房补贴等十条新政出台,“真金白银”招商引资赋能高质量发展。上半年,招商引资新签约入库项目46个,签约总金额833亿元,增长71.6%,完成产业项目到资292.1亿元,超时序进度10.2个百分点。

  “尖刀”攻关

  在创新最前沿筑牢江夏阵地

  日前,江夏区人民政府与大湾区科创服务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粤汉联手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全球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加速向江夏聚焦。

  “双方从初次接洽到此次签约,只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据江夏区科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湾区科创服务中心将深度对接江夏创新需求,建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融合发展的一站式科创服务平台。

  阳光创谷产业园开园,打造“希望之谷、活力之谷、未来之谷”。舒运平 摄

  提速构建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江夏区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的一只“跑鞋”。围绕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创造业态,江夏区深入实施“创新活区”战略,在创新主体倍增、创新平台提速、创新生态涵养、创新人才引育等方面多轮驱动。

  创新潮涌竞攀高。江夏区发布促进创业创新11条措施,引进了大湾区科创服务武汉中心、武汉合成生物技术研究院、武创院江夏产业基地等12家创新平台,科研成果从“高墙大院”走向“生产线”,一批“卡脖子”技术被“尖刀”攻关。“我们创造性地使用弹性纤维材料,仿造出三层结构的人体血管,力争三年内技术指标达到临床使用标准,打破人造血管国外垄断。”这项由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团队与稳健医疗共同研发的人造血管项目,将在江夏落地产业孵化,为武汉大健康事业贡献“江夏织造”。

  创新生态万物生。全区拥有各类众创孵化载体共33家,孵化面积达16.4万方,创新“好生态”滋养后备“金种子”,全区走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已达707家。近日,东方电气(武汉)核设备有限公司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董事长陈仲明指出,在申报过程中,武汉市中心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江夏区科经局等部门多次调研走访企业,送上各项申报政策,并“一对一”问诊辅导。“这种双向互动形式有助于更加精准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创新引领赛道新。江夏区聚焦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超前布局,中关村信息谷、中软国际教育、江夏数字经济科创小镇、江夏云上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相继签约落地,描摹出江夏区数字经济未来产业的轮廓;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创新联合研究中心”,围绕现有产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行业标准制订和产业生态建设,竞速人工智能新赛道“追新挖潜”。

  腾讯武汉研发中心。柳斌 摄

  在全国百强的进位赛里,创新是江夏区志在必得的一张“王牌”,也是“制胜棋”。

  下一步,江夏区将全力以赴抓创新强动能,加快华中科大江夏人工智能中心、纺大新材料创新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强阳光创谷产业园、庙山光电子产业园等创新园区运营管理,建立完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74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0亿元。

  精准滴灌

  在市场“丛林”里厚植江夏沃土

  6月19日,孙昊骋抵达陆家嘴,赴约“携手长三角共构新格局”2023武汉招商引资推介大会,代表上海安湃芯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湃芯研”)与江夏区签订20亿元的投资项目。“我们把芯片的研发和流片方面业务布局在武汉江夏,上海那边的团队则承担贸易相关的业务。”

  安湃芯研是一家自主研发、生产高性能光通信系统核心芯片的公司。其创始人最初在上海组建了队伍,但企业在哪里落脚,一直没有敲定。一次偶然的机会,江夏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主动找到孙昊骋并表示,“江夏愿意竭尽全力为企业做好服务保障!”招来并育好,这根“橄榄枝”无疑给了企业十足的信心,安湃芯研落户江夏后,在相关部门的精准滴灌下,将为区域“芯”力量注入活力。

  熊利兵 摄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当前,武汉市江夏区正处于‘中部示范、千亿倍增’的关键机遇期,必须全方位打造‘愿意来、留得住、成长好’的营商环境品牌,充分发挥营商环境对高质量发展的牵引作用。”

  这是决策者的远见,也是一座城的诚意。

  今年以来,江夏区围绕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着力“降市场成本、稳经济大盘、提发展质效”,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亲清江夏”营商品牌。

  6月29日,“亲清江夏”惠企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率先在全省形成政策兑现全流程线上运行+政策查询-申报-兑现-反馈闭环体系,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到“政策归集、智能匹配、精准推送、线上兑现、诉求反馈”等一站式服务。区营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政策兑现时间预计可缩短30%以上。

  江夏区还起草并完善《江夏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着力实施服务提效能、助企降成本、产业促创新、法治强保障、城区优品质等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市场主体政策降成本的“获得感”、办事很便捷的“体验感”、创新受尊重的“成就感”、创业不受扰的“安全感”、入夏即入家的“归属感”。

  城市与企业,共生亦共荣。俯瞰江夏,犹如振翅腾飞的“凤凰”,承载着企业腾飞的梦想。今年上半年,江夏区净增市场主体3.1万户,同比增长194.2%,其中企业净增8707家,占比28.1%,5.2万家企业在此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