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第十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视频致辞,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致贺信。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致辞。
何维在致辞中说,生物产业是21世纪创新最活跃、影响最深远的领域之一,是我国着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生物产业重点领域,优化配套政策,加强创新基础建设、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持生物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做好生物资源保护利用、提升生物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生态,拓展多边国际合作新机制、深度参与全球生物技术治理。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已成为产学研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了解生物技术发展应用的重要窗口、促进生物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提供良好的条件,加强沟通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陈竺在贺信中说,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起点对科技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生物技术蕴含着巨大产业发展前景,在引领新的科技革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的同时,也将推动全球经济走向新的繁荣。本届大会以“新格局、新起点,构建生物经济发展新引擎”为主题,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生物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研判全球生物经济发展态势,探讨中国加快发展生物经济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大会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在促进生物经济研发、丰富生物产业供给、加强生物资源保护开发、扩展生物经济发展领域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王忠林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大会开幕表示祝贺。他说,当前,生物革命引领大变局、生物产业助力大发展、生物技术普惠大民生,生物经济步入起势腾飞的快车道。此次大会的举办,必将有力推动生物经济做大做强,为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湖北创新动能澎湃、产业基础坚实、经济繁荣兴盛,是生物经济发展的理想之地。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力培植最优良的产业生态、提供最优越的政策支持、打造最优质的发展环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集群,与社会各界携手同行、精诚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他说,近年来,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发展规模、自主创新能力、融合渗透能力和生物安全保障能力有力提升。发展生物经济是顺应全球生物技术加速演进趋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突出规划引领、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生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物技术融合应用,强化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系统推进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桂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张学敏院士,塞尔维亚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部助理部长玛丽娜·索科维奇,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高福院士分别致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董卫民主持。武汉市市长程用文,中国科协副主席施一公院士,桂建芳、匡廷云、沈岩等国内外院士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相关负责同志,大会联合主办单位、23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知名企业代表等参加开幕活动。
开幕活动前,部省领导和参会嘉宾共同巡展,与参展企业交流互动,了解生物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应用等情况。
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是我国生物产业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会议,此前已成功举办十四届,自2018年起在武汉和广州轮流举办。本届大会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支持下,由省人民政府联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18家国家级学(协)会、中国科学报社共同主办。 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杜海洋,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勇强等参加。
项目签约: 9个代表性项目签约光谷
开幕式后,湖北省生物产业重大项目签约仪式 举行,67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397亿元,项目涵盖生物创新药、特色原料药、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服务、大健康产品等生物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其中, 光谷与9家代表性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25亿元,在光谷建设联影智融医疗创新总部基地,打造高端医疗装备研发中心,重点布局前瞻医疗产品技术,针对高端医疗治疗康复设备领域“卡脖子”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同时落户建设医疗机器人、医疗可穿戴设备、医疗3D打印等产品智能化生产基地。
“对于研发型企业来说,人才是关键。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平台,将会聚集一批生物医药领域相关人才,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我们才选择在光谷设立全球创新总部基地。”联影智融医疗创新中心主任黄妍博士说。
翰思艾泰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计划在光谷建设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研发生产基地,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Ⅰ类新药,并持续开展创新生物药开发。
此外,宜昌、黄冈、荆门、恩施州等地市州(区)与安易信药业、湖北广化制药、英赛生物、湖北茂源堂等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湖北是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当前,我省有80位院士,全国第四;130所高校,190万在校大学生,全国第三。生物领域集聚了31名院士,32个国家级科创平台,建成亚洲首个生物安全P4实验室,全国首家A3实验室,研发出全球首款新冠病毒免疫球蛋白等众多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基础扎实,大健康、光芯屏端网等高新产业加速迈向万亿级。 目前,光谷生物城集聚3000余家生物企业,已成为中部地区影响力最大、创新能力最强、产业体系门类最齐全、人才集聚效应最显著的生命健康产业聚集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四。
嘉宾观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福: 从书架到货架,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坚持‘四个面向’,就要建立一体化应对体系,从想法、实验、概念、论文、技术、产品到商品,从书架到货架,加快推动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大会执行主席、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 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表 示,生物技术是21世纪的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1949年的35岁,增至78.3岁。他寄望本次大会,能够在后疫情时代,开拓生物技术的新时代,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面对未知的病毒,应学会包容和韧性——包容体现在心态上,韧性则体现在生物产业上。”高福说,迄今位置已发现了7种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未来或许还会出现更多,“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未知的疾病称为‘Disease X’,面对新突发传染病的防空,对于药物研发及疫苗提出新的需求和方向。”他从自己工作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团队所作的工作进行举例,介绍了如何缩短技术与应用的距离。
会上,高福还呼吁与会的各方,关注废弃口罩对生物体和生态环境的损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可讲解材料在口罩上应用,减少环境负担。”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施一公: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要注重“0到1”
“就在昨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受了CRISPR基因编辑疗法治疗严重镰状细胞病(SCD)和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TDT)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这是CRISPR的里程碑时刻。今天,我们在光谷开会,意义重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
大学校长 施一公说,尽管我国在创新药领域有了不少突破,但仍缺乏“0到1”领域的创新,“高原很多,高峰不多。”
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用AI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筛选未来生物产业发展趋势,共找出30项热点技术,CRISPR是其中之一。
施一公表示,明天的科技将锻造出后天的产业,新药研发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要高度重视未来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为此,他提出了“加大原创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打造系统化科研创新平台、强化前沿基础研究的跟踪布局、打造国际化人才引育留用体系、推动智能化赋能未来生物医药、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等6项建议。
“到203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进入重度老龄社会;精神和心理疾病快速增长,精神障碍用药预计突破800亿;突发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环境变化导致的预防性需求激增……都是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需求。”施一公说。
蒂娜·塞耶斯加德·范洛: 深耕中国30年, 未来每年可减少碳排放5500万吨
诺维信公司是全球工业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的主导企业,总部位于丹麦。自1993年在中国设立第一家工厂,诺维信目前在华已有6家分支机构、1000多名员工。
诺维信全球执行副总裁蒂娜·塞耶斯加德·范洛表示,目前大多数能源、化学品和材料都是以化石为基础,生产过程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诺维信的工业酶、微生物制剂产品,可帮助中国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果我们将全球10%的动物蛋白替换为替代蛋白,可以节约90万平方公里的农业用地,这相当于世界农业用地4000万平方公里中的2%,也相当于巴基斯坦、尼日利亚或委内瑞拉的国土面积;如果3%的液体运输燃料是生物燃料,可以减少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这相当于减少了道路上1.25亿辆汽车,占中国所有汽车1/3以上;如果将10%的化学农药替换为生物制剂,可以帮助避免每年2.5亿顿的化学农业进入生态系统。”
蒂娜·塞耶斯加德·范洛从废弃物能源化、碳捕集和利用等角度进行举例,提出了生物技术在农业与工业市场、消费品市场的生物解决方案。她预估,通过减少化学品的使用、污染,变革食物加工体系等措施,诺维信的生物解决方案可帮助中国每年减少碳排放5500万吨。
现场探访
150余家企业、科研机构参展 生物医药“黑科技”令人眼花缭乱
本届大会设置3大主题展区,包括综合形象展区、生物企业展区、专题展区,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吸引超150家生物企业、科研机构参展,集中展示生物产业领域创新发展成果、先进设备和尖端技术等。 生物医药方面,人福医药的三个上市的一类创新药,禾元生物的“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纽福斯的“NR082眼用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的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在麻醉、眼科、肿瘤等领域的治疗,均取得重大突破,不少产品有“黄金救命药”之称。
医疗器械方面,华大智造展示了目前全球通量最高的“超级测序工厂”,还有联影智融的智慧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迈瑞医疗的全新一代高端台式彩超等,在基因诊断、医学影像等领域,多项技术达到全国乃至全球先进水平。
生物技术方面,华大集团自主研发的时空组学技术,能同时实现“纳米级分辨率”和“厘米级全景视场”的原位捕获空间全转录组测序,将认识生命空间的分辨率提高到了500 纳米的亚细胞层级。中科极化的“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创新性使用超极化氙气体作为造影剂,成功“点亮肺部”,获得了我国首幅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影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