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通讯员黄桢 孙梦嘉) “小一小一,学校食堂哪道菜最好吃?”“小一小一,我要报考华中科技大学应该关注哪些专业?”“小一小一,2024年湖北高考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哪些知识点?”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中师大一附中)校史馆,师生们通过麦克风和屏幕里的“华小一”对话。
学生与“华小一”交流。通讯员供图
4月19日,华中师大一附中正式发布校园数字人“华小一”。“数字人华小一虽然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能讲课、能答疑,还能陪你聊人生理想,但‘代跑请假手续’这项业务,它暂时还没‘考证上岗’。”华中师大一附中校长徐惠介绍,“数字人可应用于校园导览、社团管理、活动主持等多种场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数字人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智慧伙伴’,助力学校培养兼具人文情怀与科技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华中师大一附中校长徐惠介绍“华小一”。通讯员供图
据悉,“华小一”的二维原型由华中师大一附中2012届校友李可为设计,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蔡新元教授团队通过AI技术,让它变身憨态可掬的三维数字人,并通过接入DeepSeek焕发了数字新生。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湛毅青介绍:“‘华小一’基于多模态数据采集和深度学习算法能通过精准分析动态生成个性化教学内容。它把教师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思维启发和情感教育中。
“华小一”数字人项目是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师大一附中共同开展课程研发、教学实践和科研创新的产物。作为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典型案例的延伸,不仅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学教育中的落地应用,还为全国中小学AI教育提供可复制的华科大-华师一附中“双高衔接”的范式。更重要的是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是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延伸的一个创新样本。”
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蔡新元教授介绍“华小一”设计理念 通讯员供图
“AI+机器人”“新材料与器件”“微小卫星+空天探测”“光网络技术与应用”……很难想象,这些科技前沿课程来自华中师大一附中这样一所高中。“学校的创新课程由华师一的老师和高校、企业教师共同开发。”华中师大一附中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烽火通信等学界、业界领军团队都是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合作伙伴。
“很多人都误会华师一的孩子靠刷题当学霸,其实学校在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更下功夫。”在华中师大门口等待孩子放学的黄先生表示。华中师大一附中建立了由国家基础课程、学科实践课程、综合探究课程和启航未来课程等四大类课程构成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整合社会、家庭、高校和校友等课程资源,形成了以光谷课程、院士课程、高校课程、校友讲坛、博士讲坛、大学文化周等为主要形式的课程群。自2010年起,华中师大一附中每年都会邀请近10位院士来校开展科学讲座,鼓励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学术新知。
2022年,华中师大一附学校《新时代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面向未来的高中科技课程新体系正在华中师大一附中逐渐成形,培养出一批批在基础科学、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领域协同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湛毅青、设计学院院长蔡新元、华中师大一附中党委书记杨国红、校长徐惠等全体班子成员出席发布会。
(值班总编辑 王雪 值班主任 陈琦 值班编辑 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