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中法生态城:深度融入“两廊一心四城四区”生态格局,加快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新闻中心 > 城区频道 > 生态蔡甸

2024-06-19 20:35 来源: 蔡甸融媒
【字体: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锚定《意见》中的构建生态空间格局、加快生态产业发展、创新绿色低碳科技、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推进产业绿色转型、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等六大任务,为筑牢武汉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本底,打造世界滨水生态名城、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新时代美丽中国武汉样板贡献力量。

  根据《意见》,武汉市将聚焦打通“生态+”“+生态”的城市和生态双向赋能绿色发展通道,发挥武汉山水湿地资源生态优势,统筹治山理水营城,着力构建“两廊一心四城四区”生态格局,以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东西山系生态人文廊道串连城市公共空间,扮靓东湖城市生态绿心,加快打造武汉新城、军山新城、长江新区、中法生态城等融合发展样板,实施生态赋能文旅产业、休闲产业、绿色农业三大行动,形成环湖、滨江、绕山运动休闲带和生态文旅大环线,打造特色优质生态农特产品品牌。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的“金三角”及京港澳高速与沪渝高速交叉的“金十字”,东西沟通武汉主城与蔡甸城关,南北串联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国家级开发区。核心区位于武汉市蔡甸区后官湖畔,北抵汉江,南临后官湖,东接三环线,西达凤凰山产业园,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7平方公里。

  构建生态空间格局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瞄准绿色产业、交通、能源、建筑等发展方向,应用先进生态技术,打造绿色、低碳、环保、高效的生态新城。采用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集中式能源与分布式能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能源利用模式,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可靠。构建“生物多样性中心+生态缓冲区+生态廊道+生态屏障”的生态框架,形成“雨水花园+生态绿廊+微循环渗透绿脉”的生态城市海绵体系。融合中法两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GBT&HQE),达到绿色建筑100%全覆盖和大型公共建筑中法标准双认证,打造会呼吸的城市,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

  目前,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规划63公里“七横四纵”骨架路网已建成超80%。形成以轨道交通4号线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绿色交通出行率近80%。

  加快生态产业发展

  加快生态产业发展 在生态产业发展方面,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引入社会资本,融入法国元素,导入观光农业、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本土自然山水风貌和历史文化风情,突出楚风汉韵和法式风情,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推动乡村振兴。同时,还构建了滨湖涵养生态带、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生态景观绿网。其中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武汉市最大的湿地公园,处于全球九大候鸟迁飞区,是我国三条重要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目前已成为武汉市重要的鸟类观测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据了解,当前,中法生态城自然湿地和水系面积占比15.6%;什湖地区累计记录高等植物20科27属34种,鱼类6目6科21种,鸟类24种,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开工建设公园绿地77.5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平方米。

  创新绿色低碳科技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采用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集中式能源与分布式能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能源利用模式,引入并建设启动区能源站、光控特斯联低碳智慧产业园等重点项目,与法国电力集团合作,开展分布式能源及新能源开发利用和管理运营,利用空气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采用“空气源热泵+屋顶光伏+燃气三联供+离心制冷机+燃气锅炉”的多能互补方案,通过冷热电三联供方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能源综合利用率超80%。

  ▲启动区能源站▲光控特斯联低碳智慧产业园 建设占地面积8.62公顷的光控特斯联低碳智慧产业园,聚焦发展5G、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产业,打造集现代办公、技术研发、智慧生活于一体的智慧产业集聚区,形成“平台+研发+应用”的全产业链,树立华中地区具有示范效应的低碳智慧新样板。

  

  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为加快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先行区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利用法国“生物多样性”湖泊治理先进理念技术和法开署贷款,实质性推进什湖水系生态治理,加快什湖与后官湖、汉江连通,加速8条生态廊道建设,扎实推动近零碳城镇试点项目建设。

  坚持世界眼光、对标国际标准、突出中法特色,委托中法两国专家团队共同编制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吸纳中法两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技术和经验。总体规划勾勒愿景,城市设计描绘蓝图,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城市建设管理,不断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畅通生态资源优势转化市场通道。

  推进产业绿色转型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锚定高端服务、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导入工程,以高端高新提升产业层次,以产业成势引领发展见效。着力打造新天大道现代服务业走廊、凤凰山产业园、中法半岛国际旅游度假基地、中法科技谷、后官湖文创产业园、同济大健康产业园六大发展平台。

  ▲中建幕墙全国总部▲金地和悦第四代住宅 中建幕墙、中建科工、中建绿创、中粮面业、好利来食品等近10个总部经济项目相继落户,中铁桥梁科技中心、中建钢构设计研究院、中建装饰科技创新研究院、中核科创中心、同济国家医学中心等科创中心建成投运,法国电力、森织、泰孚、安柯威、特斯拉等外资企业加快集聚,法国雅高铂尔曼酒店、中法半岛水世界等五星级酒店加快建设。将庭院、花园与现代高层建筑相结合,促进城绿相融的第四代住宅,也正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紧密建设。

  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始终坚持以生态为核心,深化城市生态内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以系统思维实施全链条生态保护,强化源头防控,筑牢生态底线,构建良好的生态空间格局,引领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先行启动的高罗河、香河廊道生态整治项目,通过外源污染减排、内源污染控制、水质生态净化等工程,建立河道生态缓冲带,构建城市与自然沟通的桥梁。融合中法两国生态理念和技术的什湖生态治理标杆项目,通过河湖疏拓、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补水、生态修复、智慧水务等工程,恢复湿地自然形态,修复湿地生态系统,重建生物生长、栖息、繁殖、迁徙场所,打造贯穿中法生态城引江灌湖的城市水道,实现什湖与汉江、后官湖和汉阳六湖连通。

  来源: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 ‍

  制作:舒畅 | 编辑:熊霞 | 责编:方军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27-84942678

  投稿邮箱:21874317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