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地下"搭积木"建地铁站,武汉这支"国家队"有新动作

新闻中心 > 城区频道 > 头条新闻

2022-08-14 11:1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14日讯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在地下要实现这一操作,也不是件易事。14日,长江日报记者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正在施工的武汉前川线汤马区间2号风井,就采用地下装配式支撑实施建设。


  叠合装配式地下车站试拼装。
  传统式地铁建设,由于地下空间狭窄、建筑方式粗放、使用劳动力需求大,存在污染排放高,能源消耗大等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铁四院在国内率先研发了装配叠合式地下车站成套技术。
  简单来说,可以把一个车站比作一个整体,建筑、装修、管线等方案一体化“打包”,所有设计标准化,所有建设步骤提前用三维动态仿真模拟,建好用激光一扫就能检验吊装防碰撞是否有问题。


  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
  “装配式智能建造技术的好处,是地层适应强、结构适应广、防水性能好、预制构件轻、节点连接快、拼装效率高”,铁四院城地院副总工程师徐军林介绍,武汉前川线汤马区间2号风井,就是采用的铁四院设计的空心钢管钢纤维支撑,可以承受压弯剪扭等复杂受力,效率较此前提高40%。而在武汉地铁3号线二期,因引入装配式智能建造技术,工期比原来预计的节约了30%。
  近年来,铁四院扎根城市轨道交通,逐步创建并形成“城轨TOD开发、全自动运行、能源智能管理、装配式智能建造、地下大空间全过程、智能供电、智能运维及综合监测、造价大数据及资产运营管理”八大突破性创新技术。其中,全自动运行技术给市民出行提供了高效和便利。


  武汉地铁5号线。
  2021年12月26日,武汉地铁五号线开通,这条线路是武汉首条采用全自动驾驶的地铁线路,坐在地铁里,仿佛乘坐上了一辆“时光穿梭机”。
  原来,铁四院在地铁5号线实现了108个全场景应用,使得列车的准点率从99.89%提升到99.99%。


  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
  铁四院通号院副总工程师刘涛介绍,全自动运行技术使列车系统实现智能调度、灵活编组,系统可以通过算法,让列车在平峰时单独运营,列车组数少一些,高峰时段连挂运营,列车组数多一些。这一改变,合理优化各时段列车的满载率,故障率也大幅下降。
  如今,在地铁站许多不为人知的角落,由铁四院研发的新科技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智能供电技术。
  一种CO2传感器能实时感受环境的温度和人流的密度,收取到数据后,一个名为城轨能源智能管理系统(uiems)可结合车站环境,作出“人多多吹风,人少少吹风”的动态调整。候车站台上,这一系统还能结合自然光线和广告照明,实时调整灯光照度。一年下来,可减少24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8月11日,铁四院牵头的城市地下空间研发中心在中国铁建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通过验收授牌。作为中国高铁的领跑者,铁四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研发突破性创新技术,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实习生李雪斓 通讯员张启山 图片均由通讯员摄)
  【编辑:汪宇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