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 “这里曾经‘临江不见江’,如今大道通畅、视野开阔,咱老百姓多了一处风景优美的亲水平台。”9月14日,市民周先生道出惊喜巨变,百感交集。今年年初,杨泗港都市T台连通及景观工程建成开放,这片曾经荒芜苍凉的废弃码头,如今成为市民亲水乐园。
杨泗港都市T台内保留工业码头元素。 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摄
杨泗港都市T台的前身是始建于1959年的杨泗港货运码头。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杨泗港成为长江中上游最大的国际集装箱转运码头,也是我国内河航运的第一大货运港。随着武汉长江工业岸线向生态岸线转变,杨泗港的货运功能自2010年开始外迁至阳逻港,此后,这里沦为废弃码头。
杨泗港都市T台连通及景观工程碧水集团项目负责人王强介绍,该项目建设是武汉落实“长江大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长江经济带生态示范区、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示范项目之一。项目全长两公里,2021年11月开工。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堤防改造、滩地及岸线整治、闸口改造、景观改造等。项目在满足城市防洪要求下,对防洪墙进行平顺处理,构建连续的通行空间,打通垂江城市通廊,弱化“江、滩、堤、城”之间的界限,使原本独立的景观相互融合,形成完美的“江、滩、城”三位一体亮点景观。
改造完成的杨泗港都市T台分为四大片区:艺术活力、滨江秀场、科普传承及文化交流。
“第一次在江面上打篮球,感觉太棒了,这里开阔、敞亮,还能看一线江景!”篮球爱好者曾先生与球友在杨泗港都市T台国风篮球场内打了一场比赛,感觉酣畅淋漓。只见“T台”之上,彩绘脸谱色彩跳跃、活力十足。
国风篮球场内,市民享受运动的乐趣。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摄
一座橙色的龙门吊高耸江畔,正对江滩主闸口,好似一个橙色大相框,把浩瀚江景框入其中。针对原码头较为零碎的工业文化元素,项目通过景观化的手法将工业文化及记忆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与再现,保留和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记忆。
“沿江而行,一路通途,这感觉够爽快!”市民黄先生沿步道慢跑过来,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以前,他通常在汉阳江滩跑步,临近杨泗港便无法前行,只能折返。如今,杨泗港都市T台打通了“断点”,他能一路跑到杨泗港大桥了。
杨泗港都市T台的建成,意味着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长江汉阳段全线贯通,市民可从杨泗港大桥江滩公园出发,经都市T台沿着汉阳碧道一路北上,直抵晴川阁。
王强表示,该项目不仅为市民提供又一个休憩、娱乐的好去处,还为武汉打造长江生态码头公园、华中滨江文化秀场、世界级滨水空间提供新的坐标。
(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通讯员于海涛 刘雅进)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