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武汉今年将新增50个老年人助餐点

新闻中心 > 城区频道 > 头条新闻

2024-03-21 10:2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3月20日,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召开,长江日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武汉市将新增50个老年人助餐点,持续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提质扩面,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市社区食堂已达110个

  办好“小食堂”,就是服务“大民生”。近年来,武汉市已在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上先行一步,目前已建成110个社区食堂。

  莴苣烧鸡块、凉拌鱼皮、海带汤……20日中午,江岸区塔子湖街道社区食堂挂出午餐菜谱,一份餐食包括两荤两素一汤,老年人持老年证可享受6.7折的优惠价,记者了解到,该食堂可提供午晚餐,每天能卖出近200份餐食。

  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食堂还提供小炒点餐服务,开发出珍珠圆子、粉蒸肉等合适老年人口味的成品餐食,以清淡、营养为特色,同时还提供自制卤菜、速冻面点等产品,负责人介绍:“我们的饺子馄饨都是纯手工制作,当天现包,很受周边居民欢迎。”

  记者看到,食堂还挂牌为“小哥食堂”。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用餐可享受7折优惠,免费提供饮水、充电等便捷服务。

  社区食堂为市民减轻了居家养老的担子,让暖心服务延伸至家门口,满足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求。

  目前,武汉市社区食堂多采取“公办民营”的形式,由街道、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提供场地,社会组织、企业负责运营,财政予以一定补贴。为提升运营活力,部分运营方探索出“服务老人+社会化运营”模式,对周围居民、职工提供小炒点餐、定制员工餐服务。

  今年,武汉将按照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和适度新建相结合的原则,2024年新增老年人助餐点50个,让更多老年人享受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的助餐服务。

  养老服务综合体更有“医靠”

  为更好给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今年,硚口区长丰街老年人服务中心开辟了医疗康复服务区域,请来专业医生为居民提供中医康复服务。如社区居民有上门康复理疗需求,也可提前向工作人员预约。

  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整合了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旨在搭建邻里交流、志愿服务平台,将助餐服务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

  中心同时设有社区食堂,在用餐高峰期和开展活动时,志愿者会帮助维持秩序,组织活动,还会定期上门进行安全检查,最近在为社区特困、独居老年人群体统一安装外出提醒器,提醒关门及水电气安全。负责人介绍,社区老年人较多,为方便大家,会定期请来医疗机构的专家科普健康知识。

  近年来,武汉市坚持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深化医养结合,加快构建社区居家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023年,全市新建养老服务设施175处,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更加健全。

  今年,将新增20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30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2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服务点),推进养老服务机构无障碍改造。

  同时,还将完成121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落实养老服务顾问制度,开展5个人工智能养老机构、30个人工智能养老社区的创建工作。

  特殊群体的养老服务也被关注。今年,各中心城区将探索建设1所失智老人养护院或开辟失智老人养护专区。

  此外,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全市建立了社区公益基金2400余只,募集慈善资金5300余万元。今年,100%的街道(乡镇)、50%的社区(村)将建立社区公益基金。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