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长江救援志愿队和武汉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联合举行2024年“两江”(长江、汉江)汛期救援值守工作启动仪式。参加仪式的志愿队队员代表在仪式结束后,即携带从仪式现场领取的伸缩救生竿、救生圈、救生抛绳包、队服、值守日记本等物品返回各自支队的值守点位,与队友一起投入汛期值守工作中,承担防溺水宣传和救助溺水者任务。今年的汛期值守工作从6月1日开始,到9月中下旬结束。
22个“日常值守点”位置示意图及信息表。制图|张莉
当天,启动仪式在武昌江滩公园长江第一观景台广场举行。据统计,2023年,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累计开展60起救援行动,共救起61名溺水者;从2024年初至今,累计开展8起救援行动,共救起8名溺水者。
志愿队队员领取装备后合影。记者陈其雄 摄
据了解,今年5月下旬,月亮湾老汽渡码头冬泳队加入长江救援志愿队。至此,长江救援志愿队下辖支队数量已从此前的42个变为43个。目前,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总人数已达2051人。其中,43个支队中22个支队负责值守的点位,已由长江救援志愿队和武汉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共同确定为“日常值守点”。
另外21个支队负责值守的点位,目前虽然没有被列为“日常值守点”,但实际上,在这21个点位 值守的队员,每天所做的事情,与在“日常值守点”值守的队员所干的事情是一样的。
志愿队队员领取装备后合影。记者陈其雄 摄
在汛期值守期间,每天从早上6时到晚上9时,负责值守的各个支队都会安排多组队员轮班到值守点所在地域值守,每组队员的人数不能少于3人。值守队员既要向市民开展防溺水宣传,还要随时给溺水者提供救援服务。
长江救援志愿队总队长张建民说,每年汛期都是溺水事故的多发和高发期,他希望值守队员充分发扬团队精神,相互密切配合完成救援任务;更多地运用先进救生装备和救生技术来完成救援任务,不断提高救援效率;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确保自身安全。
队员展示领到的装备。记者陈其雄 摄
张建民称,长江救援志愿队已将22个“日常值守点”所在位置、值守支队名称、支队长姓名和联系方式、值守区域岸线长度等信息向社会公布,市民在这些值守点附近水域遇到险情时,可以直接打电话向值守支队队长求助,也可以打110电话报警向民警求助,志愿队队员会和民警密切配合,第一时间给市民提供帮助。
志愿队队员在值守点认真值守
长江日报记者通过采访得知,在6月1日当天,长江救援志愿队多个支队的值守队员当天一早就来到值守点,参加汛期值守工作。
汤麟是小红帽支队队长,在当天的仪式上,他作为队员代表上台发言。他说,他将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汛期值守工作中去,把预防市民溺水、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来完成。他们支队值守的点位在汉口江滩公园三阳广场长江边。每年夏天,到三阳广场长江边游玩、纳凉、观景和戏水的人特别多。他与队友会轮班在现场值守。仅在2023年,他们支队队员完成2起救援行动,共救起3名溺水者,其中有1名溺水者是他从江水中拉起来的。
队员开心地参加仪式。记者陈其雄 摄
熊启麟是大堤口支队队长,他们支队负责值守的大堤口点位是“日常值守点”。当天,在参加完仪式后,他就立即返回值守点,与队友们一起开展值守工作,大声劝导市民不要到江里戏水。在2023年,他们支队队员发起6次救援行动,共救起7名溺水者。
江汉桥支队队长夏飞说,他们队有100多名队员,值守的地点在汉江江汉桥汉口桥头下面。在汛期值守期间,每天,队员被分成三班,每班人数不少于4人,分别于6时到10时、10时到15时、15时到21时三个时间段在江边值守。6月1日当天,他与队员金健钧参加完仪式后,就赶回值守点值守。
志愿队队员代表参加仪式。记者陈其雄 摄
汉阳门支队的值守点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下江边,该支队队员吕新胜说,他们支队共有80多名队员,全是游泳爱好者。其中,有的队员已养成每天一大早就来值守点进行早锻炼的习惯,对这些队员,支队就安排他们早晨来值守点值守;有的队员喜欢晚上来值守点江边休闲散心,支队就安排他们晚上来值守点值守。总之,在值守点上,一年到头,在每天的6时到21时,都有他们支队的队员在值守。在汛期值守期间,队员更是轮班来值守点值守,每班队员的人数少则四五人,多则十几人。
新洲支队队员在举水河橡皮坝河边值守。通讯员王兆海 摄
新洲支队队长祝芳说,他们支队的值守点在新洲区邾城街举水河橡胶坝一带的河边。从十年前开始,每天6时到21时,队员都会来到河边认真值守,义务为群众提供救援服务。队员拿着手持扩音器,劝市民不要到河里游泳,也不要到坝上玩耍、戏水。另外,在队员建议下,邾城街道相关部门已在河边安装防护网和在电线杆上安装广播装置,广播从早到晚,滚动播放“请广大市民不要到坝区游泳、戏水、钓鱼”的警示语,提醒市民远离危险。2023年,该支队队员共从河里救起2名溺水者。
专家希望青少年朋友记住防溺水知识
郝振海是长江救援志愿队秘书长,也是武汉市江岸区游泳协会会长,是小有名气的水上救援专家。6月1日,郝振海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每年暑假期间,到长江和汉江边游玩戏水的青少年朋友比较多,因此,每年暑假期间也是青少年朋友溺水事故多发、频发期。最近一段时间,他和长江救援志愿队副队长周汉明多次受邀前往中小学校给学生讲安全知识课,向学生宣传防溺水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队员展示领取的装备。记者陈其雄 摄
郝振海说,当有学生问他:“叔叔,万一我同学不小心掉进了江中,我应该怎么办呀?我能下水去救他吗?”他就会采用讲解真实案例的方式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告诉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你们还站在岸上的人,一定不要擅自下水去救人。因为你下水救人的话,不一定能将人救上来。相反,你可能被溺水者缠住,从而让自己陷入溺水危险中。所以,你们还在岸上的人,一定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呼喊大人过来帮你们救人,也可以立即拨打110、119求救电话报警,请警察或专业消防救援人员过来救人;还可以把泡沫板、木板、救生圈之类的物品抛到落水者身边,让落水者借助它们漂浮在水面上。落入水中的同学,千万不要慌张,也不要挣扎,而是应尽量将自己的身体浸在水中,并让自己的嘴和鼻子露出水面,耐心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郝振海说,为防止溺水事故发生,青少年朋友应坚决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救助落水者。另外,青少年朋友在正规游泳池游泳时,也要注意安全。
郝振海指出,千万不要采用手拉手方式救助溺水者,因为救人者可能被溺水者抓住而脱不了身,从而被溺水者拉进水中遇险。所以,救人者应该尽量采用向溺水者递送树枝或竹竿、抛投绳子等方式救助溺水者。
(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