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之南,舌尖上“中国甜玉米之乡”


六月,比小龙虾更受欢迎的是带着青皮的新鲜玉米。
在武汉之南,连片种植面积60000余亩的土地上,一株株昂首挺胸的玉米进入采摘期, 静待运送到全国食客的餐桌上。

作为中国的鲜食甜玉米的起源地,和我国著名的鲜食甜玉米综合生产标准示范区, 汉南乃是深藏功与名的“中国甜玉米之乡”。

一路向南,绿意渐浓,广袤的田垄被高耸的玉米秸秆填满。
不得不惊呼,武汉竟然有这么大一片原生态玉米基地。



双脚踩进田地,闻着青草泥土香, 采摘时令蔬果,颇有《向往的生活》般的惬意闲适,满足人们心中对于乡野的向往。
有幸,这样的自然之美,在武汉经开区也能享受得到。


实际上,这里并不是新兴的网红打卡地。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享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汉南在中国的玉米山野之间,就这样掀起了一股黄金风暴。

漫步玉米地中,就此进入一个果绿丰收的世界。
穿梭笔挺的玉米秸秆之间,农民伯伯亲手摘下每一根紧实又沉甸甸的甜玉米,手上的编织袋渐渐丰盈,心生喜悦,硕果累累让人满足。


万亩田间,除了常见的黄甜玉米之外,还有水果、白甜糯、黄甜糯、花甜糯等多个品种。
扒开层层鲜绿的外皮,没有虫蛀,个头还大,用手轻轻一捏,噗的一下,还会流汁水,粒粒皆风味。


为什么这里的甜玉米个个饱满好看?
原来,汉南甜玉米主产区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宜甜玉米种植。当地水源充沛,气候适宜,所产甜玉米穗大、色泽鲜亮,品质在同类甜玉米中名列前茅。
被称之为湖北“玉米黄金带”的它,实至名归。

有了天时地利,好玉米的诞生,也少不了“人和”。
汉南玉米品种由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农科院等专业机构研发,配合标准化、生态化的种植方法,保障了其品质。


刚采摘完的甜玉米,可以直接啃上一根,坐在田间,吃着甜津津的玉米,心里美滋滋。

从手到口,从口到心,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越是需要超长的辛苦和耐心地等待。
汉南玉米能火遍全国,走上大半个中国消费者的餐桌,绝非偶然。

“碧叶接天绿山川,金龙吐须兆丰年,晶莹露珠似项链,汉南玉米比瓜甜”
论实力,这是绿色原始态地造的风味产物;论口感,谁又能拒绝比瓜还甜的玉米呢?
玉米们白天奋力进行光合作用,夜晚在相比其他土壤昼温差较大的环境下入眠,自然积累了满满的糖分,甜到心头。
汉南玉米品类多,吃法也不带重样,每一种规格,每一种形态,都有它“量身定制”的归宿。

在适宜的成熟度时采收的甜玉米,采摘即可生食。
一圈一圈认认真真往下啃,香气在唇齿间蔓延,皮薄无渣,还带着新鲜水果的味道,清爽不腻,口口爆浆。
寻思着,若是熬制成一碗玉米糊糊,定是比奶茶还要香甜。

用清水煮熟后的玉米,趁热咬下去,满口的软糯甜。
不用任何调味,玉米自带的那种甜香气就扑鼻而来,啃完一整根都恋恋不舍。

基地里的宝贝多,除了大玉米棒,“迷你幼崽”也俘获人心。
甜玉米细小又嫩的果穗,去掉苞叶和发丝,切掉穗梗,便是小巧的玉米笋,生吃脆甜、鲜嫩可口。

被销往全国各地的汉南玉米,它的吃法也远远不是煮蒸烤这么简单,南派婉约,北派豪放,各色风味,多姿多彩。
没准你在异乡吃过的玉米,就出自汉南。

这个季节,正是汉南甜玉米批次上市之时。
2022届「汉南甜玉米文化节」也在火热进行中,不仅有6万余亩甜玉米基地可逛,而且来自全国鲜食玉米界的专家学者等业内人士也会前来考察交流。

应季而作,应季而收,美味的前世是如画的风景。
风吹绿叶翻波浪读出自然的律动和声响,高大成形的玉米拢起了夏天的“青纱帐”,一望无际的田垄,皆是丰沛的回报。

高质高产的汉南甜玉米,不仅是向荣且富饶的风景,还是武汉市及湖北省一张金色靓丽的名片,在全国熠熠生辉。

未售先热的汉南甜玉米,已被中百仓储、武商量贩、永旺超市等多家国内知名大型商超提前订购,产品意向订单金额,已经达到了8000万元。 这来自武汉之南的饭桌之光,已走向全国人的视野。

难以抵挡的野趣,深藏功与名的地道风味,尽管现在的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但人们在餐桌上的方寸之间,也能在盛夏六月,品味汉南美味。

双手亲近泥土,倾听丰收的喜悦声,闻闻空气中弥漫的清香……
你就会知道,什么是“民以食为天”,什么是舌尖上的“中国甜玉米之乡”。

出品:武汉经开区工委宣传部
武汉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采写:张子涵
摄影:林诗璐
设计:喻叶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王晶

扫码关注
新闻热线:027—84859133 投稿邮箱:wuhankfq@163.com



点赞、分享、在看,掌握车谷最新资讯!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