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 龙湖社区:双向奔赴 缔造幸福
长江左岸,大军山麓
40多栋高楼引人注目
这是军山街道龙湖社区
武汉经开区“最年轻”的社区之一
六年前,这里的2000多户、6000多位居民,还散居在军山街7个自然村落里,耕种、打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016年初,他们搬离故土,携家带口,住进龙湖社区地中海建筑风格的高楼。
9月5日下午,记者走进龙湖社区。眼前,树木葱郁、花团锦簇,路面不见落叶、纸屑。楼栋架空层下,三五老人下象棋,谈天咵地;楼宇阴凉处,总角小儿嬉戏,脑门沁出汗珠。
这一幕幕场景,生动,安谧。
美好环境,人人向往;幸福生活,人人追求。“这是居民群众们‘双向奔赴’的结果。”龙湖社区党委书记刘凯说, “在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道路上,‘我们’的脚步,还要走得更坚实。”
乡愁博物馆
留下的不仅仅是乡愁……
“来龙湖社区,一定要看看乡愁博物馆!”在龙湖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巍的引导下,记者走进社区综合楼二楼的乡愁博物馆。
水车、刨子、木屐、烘笼、木盆、水桶……一件件木制铁制的农具、渔具,大大小小的陶坛瓷罐,留下了岁月刻画的痕迹。
乡愁博物馆约70平方米,按农居生活布置,200多件藏品摆在地上、挂在墙上,绝大部分是社区居民捐赠的。
在乡愁博物馆的正中,摆放着一台织布机,引人注目。“它有80多年的历史了,是土家族居民文三妹(化名)捐赠的。”张巍介绍,有人曾出价2000多元收购,被她一口回绝。
张巍清楚地记得捐赠这台织布机时的情景。当时,文三妹跟他说,“这个织布机已经传了三代,我们全家靠它解决了温饱。我把它捐给社区,让传家宝成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见证!”
有故事的藏品,乡愁博物馆不止一件两件。在一张精美的木制雕花大床前,张巍说,这是80多岁的罗千恩老爹爹捐赠的家传“宝物”,是罗爹爹和老伴当年的婚床。
2016年年初,川江池、枫林、龙湖等军山街七个自然村的村民陆续搬迁而来。跟他们一起搬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农具、渔具和坛坛罐罐。
“这些老物件,用不上,居民又舍不得扔”。张巍介绍说,住进了楼房,比不得住在村里,这些老物件家里没地方放,就码在过道里,堆在架空层,“不好看,还有安全隐患”。
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社区与居民协商,建个博物馆,名字就叫“乡愁博物馆”,一来给老物件找个“安身之所”,二来让老物件物尽其用,“给居民们留下回忆”。
共建美好家园
缔造幸福生活
龙湖社区“五湖四海”的居民们
由此开始“双向奔赴”
他们从家里搬来了各种各样的老物件,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有物资短缺年代家家必不可少的粮票、油票,还有改革开放之初、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发放的“地契”——经济承包责任合同书。
乡愁博物馆不仅仅留下了乡愁。张巍说,社区幼儿园、军山小学、军山中学的孩子们经常来参观,看爷爷、奶奶以前用过的东西,社区共建单位的员工来团建,下沉党员、社区新党员来这里搞党建,“成为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网红打卡地’。”
楼栋下的架空层
不仅仅只有健身器材……
龙湖社区北区有40多栋高楼,一半有架空层。
35栋架空层“红色氧吧”里,龙湖社区“两委”成员与楼栋党员群众常常坐在一起,面对面商量“楼栋里的那些事”。
“我们的初衷就是让更多居民参与进来,把‘话筒’交到居民手里。”龙湖社区党委书记刘凯说,居民们来自军山街道的7个自然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近了,心理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
这样的党群对话会、议事会,在架空层不定期举行。居民抬脚就到,或坐或站,你一言、我一语,协商办好“房前屋后的大小事”。
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架空层里建起了民俗驿站、绿色驿站、廉政空间、法治阵地、城市书房、退伍军人之家,还有服务残障人士的阳光家园、可以让老年人聊天打牌的幸福乐园……
社区综合楼里,办起了老年大学、寒暑假托管班;社区员工食堂成为老年人的“幸福食堂”,老人们与社区工作人员同吃一锅饭,餐费还有优惠。
小空间提供大服务
居民们由“你我”变为“我们”
联系服务居民的
“最后一米”变为“最好一米”
龙湖社区的“阳光家园”,面积约300平方米,有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干净整洁,手工室、心理疏导室合理划分,展示柜、桌椅摆放整齐,还有专用康复器材。
“以前担心大家看不起我,不想出门、下楼,现在天天盼着来。”市区有关部门和社区“牵线搭桥”,残疾居民王清惠找到了一份刺绣零工活。坐在楼下的阳光家园里,飞针走线,和街坊邻居说话聊天,她每个月可增加收入千余元,也找回了自信。
刘凯说,接下来,社区还准备对接公益资源,建立助残疏导队,持续为特殊人群提供心理疏导、医疗帮助,“让190多位保残障居民心情愉悦,和社区居民一样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城市书房
不仅仅只有书籍……
建在16栋架空层的龙湖城市书房,是武汉市第一个建在社区的城市书房。
龙湖城市书房面积220平方米,3000多册藏书涵盖自然、人文、历史等多个门类,还有幼儿绘本、青少年读物,成为龙湖社区打造书香社区的重要载体。捐赠书籍、打理书房,都有社区居民的身影,更多的人放下了手机、离开了牌桌,捧起了书本。
走进龙湖城市书房,社区志愿者刘艳梅正在清理书架、整理书籍。她和社区的六位姐妹一起打理这里,在她们的手中,城市书房窗明几净,地面一尘不染,书籍分门别类摆放整齐。
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城市书房里书声琅琅,趣味读书会、英语沙龙、课业辅导等活动,把孩子们从电子屏幕前“拽”到了书桌前。
引导孩子们读好书、辅导作业的志愿者,是龙湖幼儿园、军山小学、军山中学的老师和放暑假的大学生。大部分志愿者就住在龙湖社区。
“建设美好环境、缔造幸福生活,还需要大家撸起袖子一起干。” 刘凯介绍说,城市书房是社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一个缩影,20多个架空层众享空间,都由社区志愿者、居民群众维护、管理,保安、环卫工也是社区居民。
刘凯介绍,把发言权交给居民群众,精准、到位体现居民群众的诉求,也激发了社区居民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如今,社区居民看见不文明的行为,都会站出来劝说、制止,“以前是‘站着看’,现在是‘一起干’。”
龙湖社区居民楼下的架空层 成为打造幸福社区 建设美好家园的主阵地 龙湖社区的居民 正从里到外褪去“泥土气息” 嬗变为新居民、新市民
民俗驿站里的“红磨坊”,居民们逢年过节在那里打糍粑、包汤圆;20多人的老年模特队走上T台,秀出老年人特有的精气神;龙湖威风锣鼓队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大鼓响起,奏响新时代的最强音……
正如龙湖村党支部书记马俊所言:“在龙湖社区,我们身有栖、心有寄,从刚来时的‘客人’,变成了真正的‘主人’!”
END
出品:武汉经开区工委宣传部
武汉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采写:记者李金友 郑奇悦 摄影孙晓飞 李岿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姚子怡
扫码关注
投稿邮 箱: wuhankfq@163.com
点赞、分享、在看,掌握车谷最新资讯!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